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3.1 反比例的意义》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3.1 反比例的意义》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5 17: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1 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8页—59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1—3题。
育人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关系,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经历反比例关系有关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感悟函数与对应思想。 3.学生感受事物充满运动与变化,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在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数学态度,感受数学的理性美。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学习 评价设计 1.在例1的学习中,探究反比例的意义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2.在巩固练习中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情境引入 1.情景游戏:对口令 (1)多媒体出示六一班的同学一行60人到重庆方特科幻公园游玩的情境图。方特公园儿童票80元一张。 买票的数量(张)12345……总价(元)80……
思考:买票的总价与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60个小朋友进行分组(对口令的同时用课件展示出下表) 组数(组)2346……每组人数(人)30……
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朋友的组数与每组小朋友的人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学生对口令。 思考后回答。 思考后反馈自己的发现。
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请仔细观察表2的数据,每组人数和组数可能成什么比例? (2)你认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特点呢?请大胆猜测一下。 有的同学从两种量变化的角度进行猜测,有的从变化的结果进行猜测。 2.分组研究,交流汇报。 到底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就来进行验证。 (1)出示验证要求。 ①仔细观察研究材料中的数据,看看你能发现每组人数和组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喜欢的方式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③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比一比,看谁发现有价值? (2)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每组人数和组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每组人数和组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每组人数扩大,组数反而缩小;每组人数缩小,组数反而扩大。 ③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也就是总人数不变,也可以说成乘积是一定的。 生活里像这样的两种量还有很多,是不是所有成反比例的两种量都具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 请看试一试:在游玩时候,老师需要换2元的零钞。 张数(张)2……每张面额(角)125……
学生填表并用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3.寻找相同点,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①独立思考: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两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也变化,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反之,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具有这样变化规律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这样的两种量,生活里有吗?请举例说明。 观察数据,回答问题。 发现规律,并用喜欢的方式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尝试小结。 学生填表在判断 思考后找相同点 小组交流规律 尝试小结。 学生举例。 在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数学态度,感受数学的理性美。 感受事物充满运动与变化,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巩固练习 1.49页课堂活动1题。 用24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把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入下面的表格里,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长(cm)宽(cm)面积(cm )
(1)活动要求:边拼边想:什么在变,什么不变?最后判断成何比例? (2)学生操作后汇报。 (3)教师引导总结。 2.49页课堂活动2题。 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几个宽为2cm的长方形,把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面积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并口答后面的问题。 (1)2人为一合作小组,一人围,一人填表格,如果发现了规律,也可以不围直接填。 (2)填完后,仔细观察数据什么变化,什么不变?最后判断成何比例? (3)小组交流发现。 (4)教师引导总结、对比正、反比例。 3如果去掉数据的外衣,你还能很快判断吗?练习十三第2题。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 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与总价。 (2)一筐桃平均分给猴子,猴子的只数和每只猴子分的个数。 (3)小红从学校到家,行了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a和b。 2.练习十三第1、3题 学生解答后,汇报交流。 学生解答后,汇报交流 对比、小结再反馈:两个量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两个量乘积一定时成反比例。 独立完成。 积累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谈收获
板书 设计 反比例 1.两个量中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变化。说明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在扩大,另一个量反而缩小,说明与正比例的量不同。 3.这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