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整理与复习(二)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4页练习十四第10~14题及补充题。
育人目标 1.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能够应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价值。 4.在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学习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面对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 评价设计 1.通过整理与复习,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和解决实际问题。 2.用比例的知识解比例。 3. 反思自己学习的收获与困惑。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应用所学的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复习) 学生集中精力,做好上课准备。
基本练习 1.填空。 (1)比的前项是1.8,比值是5,比的后项是( )。 (2)已知A×B=C(C不为O),B一定时,C和A成( )比例;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3)把0.8∶2.6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圆的面积和它的直径。 (2)如果=8,和。 (3)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 (4)订阅某种报纸的总价和数量。 (进一步提高学生熟练判断成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能力) 3.出示第54页第10题。 (1)从题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抽2名学生上台板演。 (3)集体交流评议。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审题:要求汽车几时才能从甲地到达乙地,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汽车的时速已经告诉,而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却不知道,所以要先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你有哪些方法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预设: ①可以根据它们成正比例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得到实际距离。 ②可以直接将36 cm扩大2000000倍,再换算成千米就可以得到了。 4. 54页第12、13题。 教师根据第12题和第13题,再次引导学生梳理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①在这个问题中有哪些量 这两个量成比例吗 成什么比例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根据我们刚才判断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道题中可以设什么为?列式解答。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交流。 学生先获取信息审题,分析题意。 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评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熟练的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拓展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教师引导审题:“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要做到“完全重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完全重合”意味着长宽要一样、面积和形状都要一样。大长方形要想经过一定的缩小和放大,与小长方形重合,长宽的比值必须是一定的,不能发生改变。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和回答随机板书: 9:6=6:4=1.5(比值一定) 所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可以将大长方形缩小与小长方形完全重合。 2.练习十四第14题。 (1)第1,2小题,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比值是多少 表示什么 哪这两个量成比例 成什么比例 (2)第3小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作图是否规范。 在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小结:在画正比例图像时要用直尺、铅笔作图。先描点,后连线,注意要从原点开始连线。 (3)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 怎样观察图像,能较准确地估计出飞行2000 km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这个图像,估计一下,7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 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 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方法。 预估,说理由。 在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质疑。
板书 设计 整理与复习 比例 二、正、反比例 三、解决问题 1.比例的意义 1.反比例的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2.正比例图像 3.解比例 3.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