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13:05:3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长歌行
汉乐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诗经,楚辞,汉乐府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
长歌行
汉乐府
什么是汉乐府?
汉乐府,是汉族民歌音乐。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kūn
cuī
你觉得诗中哪句话是作者想带给我们的启示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触景生情,发出了如此感慨呢?
请大家默读诗文前四句,思考一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并想象每一句诗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2]朝露:清晨的露水。
[3]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布:布施,给予。
[5]德泽:恩惠。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7]华:同“花”。
[8]徒:白白地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本视频来自优酷剪辑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______,朝露______。
____布德泽,____生光辉。
常恐______,____华叶衰。
____东到海,何时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积累名句:
作业:
1.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默:默写这首诗。
再见!《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本课时为第四板块“日积月累”的部分,教材安排的是汉乐府诗《长歌行》。诗的大意是: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附着于葵叶之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朝露很快就要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绿叶纷纷枯黄凋零。江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流回西边?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徒生伤悲。
这首诗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汉乐府诗《长歌行》,并背诵。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汉乐府诗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
3.大致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熟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诗的国度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楚辞;到了两汉时期,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登上了诗坛,那就是汉乐府。诗经,楚辞,汉乐府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汉朝时广为人唱的一首歌曲——汉乐府的《长歌行》。
2.解题:什么是汉乐府?
汉乐府,是汉族民歌音乐。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今天学的这首《长歌行》,其中的“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或“行”。
二、诵读古诗,读出韵味
1.师范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师配乐诵读)
2.生练读:下面,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这三个难读的字。
晞xī
焜kūn
衰cuī
【过渡】读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停顿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生练读:请同学们注意停顿的地方,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这一次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配乐)
【过渡】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读得很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每个字的读音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与作者共鸣,读出作者的感受。
三、精读品析,想象理解
1.你觉得诗中哪句话是作者想带给我们的启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 ,徒生伤悲。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触景生情,发出了如此感慨呢?
请大家默读诗文前四句,思考一下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并想象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品品插图,看看作者到底因何而感慨? (ppt凸显前四句+注释)
(1)因朝露易逝,而感慨:“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子里那绿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出被晒干了。——露珠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啊!作者因朝露易逝,而感慨:(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因花草易萎,而感慨:“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它们充满生机,如何才能读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画面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读: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同学们自己再试一试。同学们读的很好。
作者一边欢喜赞叹春天带来的活力但又常常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枯黄,百花凋零,万物失去了活力。所以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读: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万物的生命虽是美好,但多么短暂啊!作者因花草易萎,而感慨:(读: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3)因百川归海,而感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众多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呢?作者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孔子也曾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川东流,永远是一去不复返的呀!作者因百川归海,而感慨:(一起读: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小结: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配视频旁白小结)
3.整体诵读: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配乐读)
4.背诵填空:老师去掉了一些内容,敢不敢再来挑战读一读。
5.吟诵欣赏:汉乐府,最初就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的,老师也给大家找来了吟唱的版本,我们试着一起来吟唱吧(配吟诵音乐)
四、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1.拓展: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一遍下面的名句)
(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作业: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读两遍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并默写这首诗。补充的名句,大家也可以选择2-3句背一背。
3.结语:同学们,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