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7.2 弹力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当他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自行车停下,惯性就消失了
B.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C.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刹车时小明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
2.下列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拱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3.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一段距离,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A所受到的摩擦力不断变小
4.有经验的面点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之前,总是先用手蘸上少许凉水,从而避免手被烫伤。这一做法最合理的解释为( )
A.凉水将手冷却,而且水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B.凉水蒸发吸热,迅速降低了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凉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手的温度
D.凉水把手与热馒头隔开了
5.下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与之相对应的s-t图象是
A. B. C. D.
6.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发现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压扁铁桶的力是
A.大气压力
B.铁桶的重力
C.铁桶对地面的压力
D.地面对铁桶的支持力
7.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桶放在脸盆中,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按得越深,人会感到越吃力。针对此现象,下列猜想合理的是( )
A.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B.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D.浮力大小可能等于物体的质量
8.使用测力计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处在处(没受拉力时),没来得及校零就用它去测力了.如果读数是,则所测力的准确记数为
A. B. C. D.
9.半导体二极管是电视、电脑等电器中常用的元件,其不同于其他电子元件的特点是( )
A.具有放大作用性 B.具有较大的电阻
C.具有单向导电性 D.具有较大的弹性
10.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则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实验题
11.(1)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自上而下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如图甲),即玻璃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凸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
甲 乙 丙
(2)图乙中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折射后他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则通过b点的是________光(选填“红”或“紫”).
(3)物体AB发出红色光,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如图丙,若物体AB发出紫色光,在丙图中大致画出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2.如图所示,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则把力作用到__________点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开(选填“A”或“B”),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13.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得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挂多个相同的坠砣,总重为5000N,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每根钢绳受到的拉力为__N,输电线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若某段时间内输电线端向右移动了10cm,则坠砣串上升了__cm(取g=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14.(1)当我们观察到物体的______ 或 ______ 发生了改变时,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
(2)有一根弹簧原长为10cm,在其上挂一个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5cm.若在该弹簧上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时(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则弹簧长度为______.
(3)用钢丝绳吊起一个重力为120N的物体,当该物体在空中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______N;当绳拉着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______12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吊车以1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若吊车改为以2m/s的速度使该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6.小贤和小熙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500m。假设他们上学的路径固定,某天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步行了一段距离,途中小熙突然发现自己忘带物理作业了,于是他便以某一恒定的速度沿原路跑回家,拿了作业立刻从家里出发赶去学校,小贤则仍以原来步行速度前进,结果小熙比小贤早100s到达学校。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小贤步行的速度为 ______m/s,小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m/s。
17.蹦极运动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惊险刺激运动,重为600N的人系上一原长为10m的弹性绳从A点跳下,下降的最低点距A点30m的C点处.几次上下运动后最后静止在距离A点20m处的B点处,则刚从A点 处跳下时,到________点速度最大,到C点处弹力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600N.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自行车停下时,同样具有惯性,故A错误;
B.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动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
C.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故D正确。
2.B
【解析】
【详解】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玻璃射向空气中时,在水和玻璃界面、玻璃和空气界面发生折射.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C. 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光在通过凸透镜时,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故C错误.
D. 倒影的形成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故D错误.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因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时,木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受力面积变小,所以,由p= 可知,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大,故AC错误;
B.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在板A移动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B正确;
D.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所以,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之前,先用手蘸上少许凉水,在拿馒头时,凉水蒸发吸热,可以带走手上的热量,降低了手的温度,从而避免手被烫伤,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由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做的是匀速运动;下面四幅s-t图像中,A图描述的是物体匀速运动,B图描述的是物体静止,C图描述的是物体先匀速运动后静止,D图描述的是物体先静止后匀速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压扁铁桶的力是”可知,本题结合生活事例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吸盘、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等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结合生活现象,运用大气压的知识以及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再浇上冷水,由于温度降低,桶内水蒸气液化,使得铁桶内的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故BCD错误,A正确.
7.B
【解析】
【详解】
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手就会感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越往下按,浮力越大;把饮料罐按入水中的过程,水面会升高,饮料罐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此可得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4N处,没有调零去测力,就相当于从0.4N处开始测起,弹簧测力计最后的示数为2.5N,所测力的大小就等于2.5N-0.4N=2.1N.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很特殊,它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具有单向导电性.故选C.
【点睛】
二极管又叫晶体二极管、半导体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有两根引线,一根叫正极,另一根叫负极.
10.D
【解析】
【详解】
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即2f>u>f,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选D.
11. 折射 红
【解析】
【详解】
(1)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2)由图可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通过b点的是红光.(3)由光的色散现象可知,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程度不同.凸透镜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棱镜组成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AB发出紫色光的折射光线在红色光的左边.与经过光心不变的折射光线交于点A″,则A″B″即为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由图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紫光的偏折程度大,即红光折射能力弱紫光折射能力强.根据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程度不同,确定紫光的折射光线,然后即可作图;
12. A 作用点
【解析】
【详解】
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图中A点和B点拧螺母,在A点力臂大,力矩大,更容易拧紧或拧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3. 5000 1×104N 20
【解析】
【详解】
[1]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则每根钢绳受到拉力等于坠砣的总重力,为;
[2]由图知滑轮组承担端拉力的绳子股数,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则
所以输电线端受到的拉力大小
[3]图中坠砣挂在钢绳的自由端,且,输电线端向右移动,坠砣上升,则坠砣串上升高度
14. 形状 运动状态 15cm 120N 等于
【解析】
【详解】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形状发生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当我们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时,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2)一弹簧秤原长是10cm,挂5N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5cm,则受1N时弹簧拉伸的长度是(12.5-10)÷5=0.5cm,若挂10N物体时弹簧长度=10cm+0.5cm×10=15cm.(3)物体吊在空中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所以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G=120N;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1200N.
15. 1×104 不变
【解析】
【详解】
[1]被吊车吊着的重物,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G作用;重物静止或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F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得:F与G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为
F=G=1×104 N
[2]吊车改为以2m/s的速度使该重物匀速下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F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不变,故钢索对重物的拉力不变。
16. 1.5 1.7
【解析】
【详解】
[1]小贤一直匀速步行,故图中倾斜直线表示小贤的运动情况,小熙返回后又从家里出发赶去学校,故另一图线表示小熙的运动情况。小贤步行的路程s=1500m,所用时间t=1000s,小贤步行的速度
[2]小熙走的路程s=1500m,所用时间
平均速度
17. B 大于
【解析】
【详解】
人最后静止在距离A点20m处的B点处,人在B点时,受到平衡力作用,重力和弹性绳的弹力等大、反向、共线,B点是人的平衡位置,则刚从A点 处跳下时,到B点速度最大;C点是最低点,距A点30m,比B点低10m,弹性绳比B点多伸长10m,因此C点的弹力大于重力,即弹力大于60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