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蒹葭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00:05: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芦苇”
解题
正音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凝结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流而上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顺流而下去找 她,像在四面不着水的中央。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所怀念的
从:追寻
明意
蒹葭萋萋 ,
白露未晞 。
所谓伊人 ,
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坻 。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流而上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顺流而下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s
zh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流而上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zhízhú)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蒹 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余冠英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三、 ,表现了对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 之情。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 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 之情。
二、用 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 的情绪推向高潮。
水岸边的秋景
欢会艰难
反复咏叹
企求、失望……
反复咏叹
相思
《蒹葭》的结构特点:
每章前两句 ,
后六句写 。
写景

A、找出写景的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B、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了《诗经》中哪种表现手法?
运用的是起兴手法,“兴”是《诗经》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写景:
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 内心。
写景
蒹葭
萋萋
苍苍
采采
清冷寂寞
凄凉感伤
白露
为霜
未晞
未已
朝露结融,时间发展
写景:有何作用?
清冷寂寞
凄凉惆怅
c、为什么选择蒹葭?
外形:修长柔韧
内在: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韧,诗人对“伊人”的情感不正是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的吗。
写人
伊人
诗中的追寻者
析人物
1、想象“伊人”的形象
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就是美丽高洁的?
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2、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
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那么,大家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1爱情说:
2明志说:
3求贤说:
4人生哲理说:
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 “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理想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其它理解
闻一多: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看谁背得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背诵
一、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读得这么美呢?
音乐美和形式美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赋)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
苍苍 为霜 一方 且长 水中央
萋萋 未睎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涘 且右 水中沚
……(无结果)
2、为什么主人公不能如愿以偿?
这样写使诗歌含蓄蕴藉;“朦胧”美、“距离”美是本诗的最动人之处。
《关雎》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2)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能力拓展
1、比较阅读《关雎》和《蒹葭》。
《蒹葭》
(1)借景起兴。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章叠句。三章句式相同,每句只更换一两字,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2、《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喜悦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抒情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