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时强化训练
第二课 腊八粥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上夜班还没回来,芳芳独自在窗前pái huái( ),jì mò( )qīn xí( )着她,使她内心jīng huáng( )不安。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tián nì( )的感觉,在那个年代,吃上一口,便让人chè dǐ( )忘不了了。
3.登高yuǎn tiào( ),可以看见沙漠中一只只luò tuo( )的身影在慢慢移动。
二、查字典,完成练习。
查“腻”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腻”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面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③润泽细致,⑤黏;⑥污垢。
给下列句子中的“腻”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他吃面食已经吃腻了。( )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
3.婴儿的皮肤非常细腻,也非常娇嫩。( )
三、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
3.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4.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
四、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
3.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4.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
五、改写句子。
1.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花生仁脱了它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调整为正常语序)
3.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缩句)
六、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作者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出_____的状态,富有情趣,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句话中的“_____”“_____”两个词语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比喻生动,突出了八儿_____。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要吃腊八粥_____的程度之深和八儿_____的心情。
4.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这句话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将腊八粥_____形象地写了出来,从侧面写出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顺口溜,试将粥的名称和食用价值按顺序整理在表内。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粥的名称
食用价值
八、阅读下面与“春联”相关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材料二: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刚才说的那副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现在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尾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材料三: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希望生意兴隆的。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
1.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 (只写序号)
A.上下联字数相等。 B.韵律性强。
C.词性相对。 D.平仄相调。
2.根据材料二,把下面的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 竹报岁平安
春同大地千山秀 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 日照神州百业兴
绿柳舒眉辞旧岁 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红桃开口贺新年
3.根据材料三,你觉得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
A.宾馆 B.家里 C.商店 D.学校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松劲——( ) 反抗——( ) 嘟囔——( )
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八儿要问的是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惜撒谎说自己饿了,他不是个诚实的孩子。( )
(2)为了能多吃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讨价还价”。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
4.“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这句话出现了两次,你觉得啰嗦吗?为什么?
十、课外阅读提升。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与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相比,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要_____得多,其原料竟然有_____种之多,实在令人惊叹。
2.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恰当的是( )。
A.介绍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味道。
B.介绍腊八粥风俗的由来。
C.写母亲每年给“我们”煮腊八粥。
3.从文体上看,沈从文的《腊八粥》刻画了“八儿”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篇_____(散文 小说);冰心的《腊八粥》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_____(散文 诗歌)。
4.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5.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十一、小练笔。
课文《腊八粥》第1自然段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以及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让人馋涎欲滴。请你照样子写种你喜爱的食物的制作过程。
参考答案
一、1.徘徊 寂寞 侵袭 惊惶
2.甜腻 彻底
3.远眺 骆驼
二、月 9
1.③ 2.① 3.④
三、1.夸张 2.拟人 3.反问 4.比喻
四、1.语言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五、1.虽说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2.不消说的事是花生仁脱了它红外套。
3.栗子稀烂。
六、1.拟人 熬煮腊八粥的过程中,花生仁和锅巴 腊八粥的美味和诱人;
2.靠 斜立 粥吃得多、饱,吃得尽兴。
3.夸张 欢喜 迫不及待
4.拟人 在锅中熬煮的诱人样子 八儿的嘴馋
七、红枣粥 白莲粥 绿豆粥 蛋黄粥
皮肤好 睡眠好 清热解毒 增多睡眠,增强记忆力
八、1.ACD
2.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同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3.A
九、1.放松 对抗 嘟哝
2.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腊八粥
3.(1)× (2)√
4.不啰嗦。这么写突出了母亲说的话在八儿心中的分量之重,表现了母亲态度的坚决,也表现了八儿听到母亲如此回答之后心中的失落感。
十、1.丰富 十八
2.C
3.小说 散文
4.五代人 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5.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
十一、示例:打好的鸡蛋液哧溜一下,从碗里滑落到锅里。猛然遇到热油的烤烫,鸡蛋液发出了哧啦的喊叫声,并迅速鼓起。西红柿块的加入降低了锅底的温度,鸡蛋渐渐塌下身,和西红柿块一起组成了一幅红黄相间的图画。不一会儿,锅里便飘出一阵浓香,美味的“西红柿炒鸡蛋”就新鲜出锅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