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10:14: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3.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
温故知新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等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1963年出版的《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任务一:抓对象,明方法
本课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又是什么呢?请结合上学期事物说明文的学习,说说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一般在文章哪里找?怎么找?
判断说明对象,
①看题目,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蝉》。这些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如《梦回繁华》一文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些首括句、中心句都表明了这一段的说明对象。
任务一:抓对象,明方法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章题目,勾画圈点重要语句,找出本文说明对象。
环节一:题目是不是本文所说明的对象?为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意在说明大自然可以通过一些物候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但由于它采用了修辞手法,表意不直接,所以不能充当本文的说明对象。
但是,题目也提示了我们,本文要解答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事情的原理,所以,题目告诉了我们寻找的方向。
任务一:抓对象,明方法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章题目,勾画圈点重要语句,找出本文说明对象。
环节二:物候还是物候学?
“这些自然现象——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候是现象而不是一个事理,所以也不能充当本文的说明对象。——╳
任务一:抓对象,明方法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章题目,勾画圈点重要语句,找出本文说明对象。
环节二:物候还是物候学?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物候学是一门科学,解决的是自然界的生物对季节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反映,这和本文题目所提示的内容相符,所以,它很有可能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进一步验证:最后一段的关键语句“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物候学是一门科学,说明物候学蕴含科学原理,所以可以判断是本文要说的事理。如倒数第二段“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也说明本文主要说明的是“物候学”。由此可以得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
寻找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的方法:
1.找说明对象先看题目,题目即使不是说明对象,也有重大的提示作用。
2. 抓文中的关键语句,一般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很可能提示了说明对象。
3.找到之后,一定要验证,即回到文中看看,是不是围绕它说明的。
任务二:筛选信息,理清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以抓中心句和概括信息的方法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第1段:作者列举了大家所熟悉的自然现象。
第2段:进一步说明老百姓注意到自然现象和气候的关系,并用以安排农事。
第3段:由前两段所讲的自然现象引入物候和物候学的定义。
这3段,我们采用的是信息概括法。所谓信息概括法,就是在没有中心句、概括句的前提下,进行主要信息的提炼,而提炼也就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信息的整合,删除次要的信息。如第1段,它主要讲的就是一些自然现象,这在说明文中叫做举例子,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作者列举了大家所熟悉的自然现象”。
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返回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任务二:筛选信息,理清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以抓中心句和概括信息的方法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10段: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这7段,我们采用的是抓中心句法。所谓抓中心句法,是指有比较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我们直接找出来或者进行变形使用。如第6-10段里,第6段的句子“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是一个问句,但极具概括意义,所以我们把它变成陈述句就是“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从而很好地概括了这几段的内容。
第11-12段:物候学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信息概括法)
任务三:整合信息,理清顺序
再次回顾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环节一:根据之前所学,完成本文的思维导图
列举自然现象
引出对象——物候学
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观测的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经度差异
古今差异
纬度差异
高下差异
关系农业生产
任务三:整合信息,理清顺序
再次回顾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环节二:指定句式,概括整理本文的写作思路:这篇文章先说明了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了____________,最后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自然现象
引出对象——物候学
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观测的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经度差异
古今差异
纬度差异
高下差异
关系农业生产
这篇文章先由自然现象引出物候学,并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为什么会有物候现象?)最后说明物候学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该怎么对待物候学研究?)
逻辑顺序(现象——本质)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差异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条理清晰。
任务四: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举例子
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任务四: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作比较
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任务四: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列数字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任务四: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任务四: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
这里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任务四: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例子,说说起作用。。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引用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任务五:语言生动,不失准确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拟人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任务五:语言生动,不失准确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准确
严密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然后,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最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利用物候决定农事活动,简便易行
现象
课堂小结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利用物候观测可及时调整,避免损失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本质
逻辑顺序
本文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醒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课文主旨
返回
课堂小结
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不同之处:
1.说明对象不同。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2.说明内容和目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一般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