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学期初三开学检测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也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可以制作电线的外皮
B.碳纳米管可以制作高铁的减震装置
C.碳纳米管可以制作潜艇外壳
D.碳纳米骨可以制作消防外套
2.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中探秘,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携带的太空食物质量变小
B.使用太阳能计算器
C.飞船外无法和同伴直接对话交流
D.用温度计测量舱内的温度
3.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土机推土,土对推土机没有力的作用
B.乘坐汽车系安全带,是为了防范汽车的惯性带来的危害
C.雪橇在冰面上能滑行很远,是因为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D.“弯弓”与“射箭”都是力作用的效果
4.有两个金属球,甲球带大量正电荷,乙球带大量负电荷,用铜导线连接两球,则( )
A.电子从乙流向甲,电流方向从甲到乙
B.电子从甲流向乙,电流方向从乙到甲
C.正电荷从甲流向乙,电流方向从甲到乙
D.正电荷从乙流向甲,电流方向从甲到乙
5.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6.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L1变亮、灯L2亮度不变 B.灯L1变暗、灯L2亮度不变
C.灯L1、L2都变亮 D.灯L1、L2都变暗
7.在疫情期间,为了有效减少侵害,人们经常采用酒精消毒湿巾擦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擦手前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发生了扩散现象
B.擦手时手感觉凉是由于酒精消毒湿巾含有的热量少
C.擦手后酒精能粘在手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使用后要将湿巾盒盖密封好是为了防止酒精发生汽化现象
8.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6m
B.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m
C.正常人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为10s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
D.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小水滴折射后形成的
10.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B.漏电保护器在电流增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C.家庭电路中电冰箱的压缩机与照明灯是串联的
D.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了,一定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
二、综合题
11.如图甲表示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仪器(实际上是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值为60 Ω,金属杠杆的右端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测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电源电压为24 V,R0为定值电阻.
(1)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当油箱油面下降时,测量表的示数将变____.
(2)油箱装满汽油时,测量表示数为最大值 (即电流表达到最大值,此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在某一端),求R0的阻值.______
三、作图题
12.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为确保行人不管从那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题意要求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 )
四、计算题
13.如图所示,一艘排水量100吨的货船,船上装有质量为8吨的货物A,货物A的底面积为5m2(货物A地面与船完全接触),求:
(1)该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货物A对船的压强;
(3)将货物A从船上卸下后,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少多少?(ρ水=1.0×103kg/m3 g=10N/kg)
14.现有一个满偏电流,(即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6mA的灵敏电流计G,其内阻为10Ω,小明同学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该电流计G改装成了一个既可以测电流也可以测电压的多用电表,改装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求:
(1)接A、B接线柱,多用电表可作量程为0.6A的电流表使用,电阻的阻值大小(保留一位小数);
(2)接A、C接线柱,多用电表可作量程为3V的电压表使用,电阻的阻值大小。
五、实验题
15.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选填“ A ”“ B ”或“ C ”)处的电流.
(2)实验测出 A 、 B 、 C 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只写表达式).小梅 指出: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当_____进行多次实验.
1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
(1)请用描述的方式将电路补充完整 ______ , ______ (例:S2接D,E1接A1);
(2)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有两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甲标有“10Ω1A”,乙标有“50Ω2A”,实验时应该选择滑动变阻器 ______ (填“甲”或“乙”);
(3)小明将实验数据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灯泡两端电压U/V 通过灯丝电流I/A 电功率 灯泡亮度
1 2.20 0.28 比正常发光暗
2 2.50 0.30 正常发光
3 2.80 0.32 比正常发光亮
由图表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 W;
(4)小明用上面的实验器材测量电阻Rx(约10Ω左右)的阻值时,发现电压表已损坏,为了精确测出Rx的阻值,小明选 ______ (填“甲”或“乙”)滑动变阻器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 ______ (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从电流表上读出最小电流I1;
② ______ ;
③待测电阻RX= ______ Ω。
六、填空题
17.“5G时代”已经来临,手机功能日益强大.人们在使用手机通话是是靠_________来传播信息的,使用手机拍照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成像的.
18.由于导线存在电阻,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因电流的________效应而造成大量的能量损耗。22岁的中国青年学者曹原证实了石墨烯在特定条件下的超导性能,这是一百多年来对物质超导零电阻特性的又一重大发现。若未来实现石墨烯超导输电,根据________定律推断输电线路可实现电能零耗损。有一段输电线路,输电电流为200 A,输电线路的电阻为0.5 Ω,若以超导电缆替代该线路输电1 h,可节约电能____kW·h。
19.第一个发现电和磁联系的科学家是________,这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在做“让线圈转起来”的实验中,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如图),其作用与直流电动机中的________作用相似.采用“刮漆”的办法(________能/不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20.如图所示,密度为ρ的液体中有体积均为V的A、B、C三个实心物体,A正在向上运动,B静止,C正在向下运动。此刻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____ ,请写出B物体所受的浮力表达式FB= ________ ,B物体的密度为 ________ 。
21.端午节赛龙舟,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岸时,船就离岸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岸给船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改变了船的_________________,此时,岸相对于船是______________的.
22.现代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冬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使高压输电线受到恒定的拉力,使用该滑轮组是为了________(选填“省力”或“省距离”)。若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F2为24000N,不计钢丝绳重、滑轮重及摩擦,水泥块对钢丝绳的拉力F1为________N。
23.如图是一个验电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丝时,看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______;从能量的角度看,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制作电线的外皮必须是绝缘体,故A错误;
BC.碳纳米管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其弹性很好,所以可以制作高铁的减震装置,潜艇外壳需要硬度大的材料,不能具有弹性,所以不能制作潜艇外壳,故B正确,C错误;
D.纳米管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消防外套的材料的隔热性很好,所以不能制作消防外套,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位置、形状、状态等无关。所以,携带的太空食物质量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太阳能计算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能发生,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飞船外无法和同伴直接对话交流, 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液体热胀冷缩跟物体是否受重力没有关系,所以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A.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给土一个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土对推土机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故A错误;
B.乘坐汽车系安全带,是为了防范乘客的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错误;
C.雪橇在冰面上能滑行很远,是因为雪橇受到的摩擦力比较小,故C错误;
D.“弯弓”是力改变了弓的形状,“射箭”是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所以二者都是力作用的效果,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详解】
连接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移动,从乙球移向甲球,电流方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从甲到乙,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将减半;酒精的热值、密度、热值,都表示酒精的某种特性,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酒精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比热容、热值、密度都不变.故选项D正确。
6.B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再与灯泡L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当滑片由a端向b端移动时,L2的实际功率不变,亮暗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L1所在支路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通过L1的电流变小,由P=I2R可知,L1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A.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物体本身不含有热量,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擦手后酒精能粘在手上,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后要将湿中盒盖密封好是为了防止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般楼房三层的高度约10m,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平静状态下,人1min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2.4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不是虚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C错误;
D.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A正确;
B.漏电保护器在电路中发生漏电时自动切断电路,故B错误;
C.家庭电路中电冰箱的压缩机与照明灯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是并联的,故C错误;
D.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了,可能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也可能是接入电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D错误。
故选A。
11. 保护电路 小 40Ω
【解析】
【详解】
(1)为了防止滑片移动到最上端时,电路出现短路,所以接入R0,即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当油箱油面下降时,金属杠杆的右端上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即可知,电流变小,即测量表的示数将变小.
(2)油箱装满汽油时,测量表示数为最大值,即电流表达到最大值0.6A,滑片位于下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则R0的阻值为:
.
12.
【解析】
【详解】
两个声控开关串联会相互影响,只有都闭合时灯才发光;两个声控开关并联会互不影响,可以独立控制灯的亮灭,根据“不管行人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可知两开关应并联,另外注意开关控制火线,如下图所示:
13.(1)106N;(2)1.6×104Pa;(3)8m3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物体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100×103kg×10N/kg=106N
(2)货物A对船的压力
FA=GA=mAg=8×103kg×10N/kg=8×104N
货物与船的接触面积S=5m2,货物对船的压强
pA==1.6×104Pa
(3)因为船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将A卸下时,船减小的浮力等于A的重力,即
F减少=GA=ρ液V减少g
则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少了
V减少===8m3
答:(1)该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106N;
(2)货物A对船的压强是1.6×104pa;
(3)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少8m3。
14.(1)0.1Ω;(2)4.9Ω
【解析】
【详解】
(1)接A、B接线柱时,电流表的量程为0.6A,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知,电流表满偏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通过的电流为
则的阻值为
(2)接A、C接线柱时,与并联后再与串联,电压表的量程为3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知,电压表满偏时,两端的电压为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知,此时通过的电流最大为0.6A,则的阻值为
答:(1)接A、B接线柱,多用电表可作量程为0.6A的电流表使用,电阻的阻值为0.1Ω;
(2)接A、C接线柱,多用电表可作量程为3V的电压表使用,电阻的阻值为4.9Ω。
15. C 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知道,分别经过L1 L2 的两股电流,汇合后经过电流表后再回到电源的负极,对照甲图知道,电流表测的应是干路C点电流;
(2)分析表中数据知道,A 、 B 、 C 三处的电流的关系是:;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数据的分析及归纳法的应用,难度不大.
16. M接L1 L2接V1 乙 0.75 甲 左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变阻器与灯串联,电压表与灯并联,据此回答。
(2)电源电压为6V,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由欧姆定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得出灯正常发光时变阻器连入的电阻确定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
(3)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表中数据可得灯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根据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为了精确测出Rx的阻值,小明选用的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应与待测电阻大小接近;当滑动变阻器最大时,电路的电流最小,根据电流表上读出最小电流I1;将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读出电流表示数I2;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方程得出待测电阻表达式。
【详解】
(1)[1][2]变阻器按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中与灯串联,故将M接L1;电压表与灯并联,故L2接V1。
(2)[3]电源电压为6V,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由欧姆定律,灯的额定电流约为
=0.25A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灯正常发光时变阻器连入的电阻为
R滑==14Ω>10Ω
故选用乙滑动变阻器。
(3)[4]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由表中数据,灯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3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LIL=2.5V×0.3A=0.75W
(4)[5]因待测电阻Rx约10Ω左右,故为了精确测出Rx的阻值,小明选用的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应与待测电阻大小接近,故选用甲滑动变阻器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6]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从电流表上读出最小电流I1。
②[7]将变阻器滑片移动至最右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I2。
③[8]在①中,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电源电压
U=I1(Rx+RA)=I1(Rx+10Ω)
在②中,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为待测电阻的简单电路,由欧姆定律,电源电压
U=I2Rx
联立上面两式,待测电阻
17. 电磁波 凸透镜
【解析】
【详解】
手机通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手机的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的是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18. 热 焦耳 20
【解析】
【详解】
[1]由于导线也存在电阻,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因电流的热效应而造成大量的电能损耗,即导线上损失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2]若未来实现石墨烯超导输电,电阻为零,由焦耳定律可知输电线路消耗电能为零。
[3]导线电阻为0.5Ω,若用超导电缆代替该线路,1h可节约的电能
W=I2Rt=(200A)2×0.5Ω×3600s=7.2×107J=20kW·h
19. 奥斯特 换向器 不能
【解析】
【详解】
第一个发现电和磁联系的人是奥斯特,这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直流电动机中,为了使线圈持续的转动下去,一般是通过换向器在平衡位置及时的改变电流的方向,致使线圈所受力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线圈持续的转动.
但刮掉漆皮的线圈的作用不完全等同于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它的作用是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切断线圈中的电流,利用惯性使线圈持续的转动下去.
故答案为 (1). 奥斯特 (2). 换向器 (3). 不能
点睛:注意理解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应结合线圈的平衡位置进行分析理解,平衡位置时线圈即使有电流,也会因受力平衡而合力为零,线圈不能持续转动,所以换向器此时就起了关键作用,即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使线圈不停转动下去.
20. FA=FB=FC
【解析】
【分析】
由题知,三物体的体积相同,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B物体悬浮,B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B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详解】
[1]如图,VA=VB=VC=V,A、B、C三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则三个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大小都为V,根据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
[2]由题知,B物体静止,全浸入液体中,B物体受到的浮力
[3]B物体静止在液体中,B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即。
21. 相互的 运动状态 运动
【解析】
【详解】
(1)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岸,人对岸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河岸同时对人施加反作用力,所以船就离岸而去;
(2)岸给船一个向前的力,船由静止变成运动,是力改变了船的运动状态;
(3)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点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判断龙舟的运动状态,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河岸”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2. 省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轴固定不动,所以AB是定滑轮,则C是动滑轮,钢丝绳的股数为3,则使用该滑轮组是为了省力。
[2]水泥块在绳端,不计钢丝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
23. 两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机械
【解析】
【详解】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个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通过金属杆和两片金属箔相连接,故两片金属箔也带正电;金属箔带因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2]摩擦起电时,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