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不求甚解》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不求甚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28 13: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不求甚解马南邨《短文两篇》许宁409001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中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的方法的运用。 2、了解论证的 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能力方法目标: 1、运用例证法,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2、用文章作者的 观点来解释、解决生活
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世界观目标: 联系文章中的观点,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方法和认识。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不求甚解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全面解释“不求甚解”。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什么是驳论文?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探究学习: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讨论: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不求甚解”这个问题。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先摆出否定的“论点”,又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接着,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来阐释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紧承上一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最后又强调了“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对方。
树靶子作分析亮观点论证方式:驳论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第六段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八段: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鲁迅的“随便翻翻”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读书方法与读书态度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陶渊
明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会意”和“甚解”的关系不懂 会意 甚解层近层近“会意”和“甚解”的关系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的读书观:未晓不妨权放过,
过后须要细思量。 推荐几 种 读 书 方 法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总结一下: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读活3、多读4、勤读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不求甚解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立论驳论对比小结细水长流,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布置作业
请以“读书”为话题
写一篇600字左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