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大课题 轴对称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共1学时
本节内容 10.1.3画轴对称图形 共1学时
课标要求 1、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2、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前一年考纲要求 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教学目标 1、能够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2、能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3、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轴对称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作轴对称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数学 抽象、数学直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难点: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解决措施: 从简单的问题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学会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学法 教法:授导法、引导法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相关课件、微课、导学案、习题以及相关素材学生: 完成轴对称图形制作、预习本节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估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30s) 宣布上课并向学生问好 起立向老师问好 使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二、情景引入 组织学生展示轴对称设计成果 将设计好的轴对称制作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并进行适当讲解 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动脑设计的制作引入新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快进入学习情景
三、展示课题 播放本节课题 了解课题 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四、展示目标(1min) 播放课堂目标 了解课堂目标 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五、课堂前置 在网格中设置简单的图形及对称轴,让学生画轴对称图形 尝试独立画轴对称图形 简单的题目入手,引入核心内容做铺垫,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六、探究释疑(25min)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一:画点的轴对称图形。小组派代表回答探讨结果,教师评价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图 小组内探讨:点的轴对称图形的作图方法。完成后派代表汇报探讨结果,最后独立完成作图 通过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作图方法:点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二:画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小组派代表回答探讨结果,教师评价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图 小组内探讨:线段的轴对称图形的作图方法。完成后派代表汇报探讨结果,最后独立完成作图 通过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作图方法:线段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三:画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小组派代表回答探讨结果,教师评价并做适当讲解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图,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小组内探讨:点的轴对称图形的作图方法。完成后派代表汇报探讨结果,最后独立完成作图 通过分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作图方法: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七、当堂训练(依课标要求、前一年考纲要求精选)(10min) 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当堂训练 巩固当堂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八、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升华中的题目,小组派代表回答探讨结果后播放微课视频进行讲解点拨 思考拓展升华题目,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探讨结果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感受轴对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数学抽象、数学直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
九、小结及布置课外作业(3min)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至少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同学回答 学生回顾探究的整个过程,设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既能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布置作业 记录 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下课(30s) 宣布下课 起立互致问候 培养礼仪习惯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意图:重点突出,整洁美观,便于学生记忆。10.1.3画轴对称图形作图步骤:找点(找原图中特殊点)画点(画特殊点的对称点)连线(顺次连接对称点)
教学反思 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引入可以,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是有利于学生接收和学习的方式,本节课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可以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品质。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在本节课中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来完成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用微课、PPT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事半功倍的提高学习效率改变老师课后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设问参与到总结中来,更能集思广益,从学生自己的角度领会本节课的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