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数学人教A版(2019)第七章复数单元检测卷(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下数学人教A版(2019)第七章复数单元检测卷(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7 09: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复数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
1.已知复数,为的共轭复数,则( )
A. B.2 C. D.
2.若z是复数,|z+2-2i|=2,则|z+1-i|+|z|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3.已知,则( )
A. B. C. D.
4.已知i,则( )
A.i B.i C.i D.i
5.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若,则实数a的值为( )
A. B.0 C.1 D.2
6.已知复数满足,则( )
A. B. C. D.
7.设,则的共轭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设,是复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二、多选题
9.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A.若,则当时,为纯虚数
B.若,,,则
C.若实数与对应,则实数集与纯虚数集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D.若,则的最大值为
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A.若复数满足,则; B.若复数满足,则;
C.若复数满足,则; D.若复数,则.
11.著名的欧拉公式为:,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它使用了几个基本的数学常数描述了实数集和复数集的联系.其广义一般式是,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向量坐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若复数满足,则
C.若复数与复数在复平面内表示的向量相互垂直,则
D.复数与复数在复平面内表示的向量相互垂直
12.“虚数”这个词是世纪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创制的,当时的观念认为这是不存在的数.人们发现即使使用全部的有理数和无理数,也不能解决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像这样最简单的二次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没有解.引进虚数概念以后,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才得以解决.设是方程的根,则( )
A. B.
C.是该方程的根 D.是该方程的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三、填空题
13.已知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虚数根,且,若向量,则向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4.在复平面上,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其中是原点),已知对应复数.则和对应的复数的乘积___________.
15.已知是虚数单位,若(,),则的值为______.
16.复数的值为________.
四、解答题
17.已知复数z满足,,求复数z.
18.试分别解答下列两个小题:
(1)已知,,为虚数单位,,求复数;
(2)已知复数与都是纯虚数,,为虚数单位,若,试求实数的值.
19.当实数取何值时,复数满足:
(1)为实数
(2)为纯虚数
(3)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
20.(1)已知,,求满足的复数z.
(2)已知z,ω为复数,(为纯虚数,ω=,且|ω|=5.求复数ω.
21.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求证:.
22.已知复数z的模为,且z的实部和虚部是相等的正数.
(1)设,求;
(2)如果,求实数a、b的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求出,代入,即可求得模长.
【详解】
由题:,,

所以.
故选:C
2.D
【解析】
【分析】
设z=x+yi(x,y∈R),由题意可知动点的轨迹可看作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z+1-i|+|z|可看作点P到和的距离之和,然后即可得到P,A,O三点共线时|z+1-i|+|z|取得最大值时,从而可求出答案.
【详解】
设z=x+yi(x,y∈R),
由|z+2-2i|=2知,动点的轨迹可看作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z+1-i|+|z|可看作点P到和的距离之和,
而|CO|=,|CA|=,
易知当P,A,O三点共线时,|z+1-i|+|z|取得最大值时,
且最大值为|PA|+|PO|=(|CA|+2)+(|CO|+2)=,
故选:D.
3.B
【解析】
【分析】
求出,再求得解.
【详解】
由得,
所以,
所以.
故选:.
4.A
【解析】
【分析】
化简i得,即得解.
【详解】
因为i,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模的定义建立不等式即可求得实数a的值.
【详解】
由题意,,
可得,整理得,所以,所以,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应用复数的除法、乘方运算化简求复数,进而求其模长.
【详解】
由,
∴,
∴.
故选:C.
7.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即可得到的共轭复数,直接得到答案.
【详解】
,所以的共轭复数,
它对应的点落在第四象限.
故选:D
8.B
【解析】
【分析】
由模长为零可知,由此知A正确;由反例可知B错误;根据复数可以比较大小知,由此知C正确;设,,利用复数运算可构造方程求得结果,知D正确.
【详解】
对于A,,,,,A正确;
对于B,若,,则,此时,B错误;
对于C,若,可知,,C正确;
对于D,设,,,;
,,由知:设,则,
,,,解得:,
,D正确.
故选:B.
9.ABC
【解析】
【分析】
根据纯虚数的定义可判断A;举反例可判断B;当时可判断C;由复数模的几何意义可判断D,进而可得正确答案.
【详解】
对于A:对于,当且时,为纯虚数,故A说法不正确;
对于B:取,,满足,但不满足,故B说法不正确;
对于C:当时,实数没有纯虚数与之对应,故C说法不正确;
对于D:表示复数对应的点到点的距离等于,所以复数对应的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所以的最大值为,故D说法正确,
故选:ABC.
10.AD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运算性质,即可判定A正确;取,可判定B不正确;取,可判断C不正确;根据复数的运算法则,可判定D正确.
【详解】
对于A中,设复数,
可得,
因为,可得,所以,所以A正确;
对于B中,取,可得,所以B不正确;
对于C中,例如:,则,此时,所以C不正确;
对于D中,设,由,可得,即,可得,所以D正确.
故选:AD
11.ABD
【解析】
【分析】
对于A:根据已知得,再由对数运算可判断;
对于B:由已知计算得,由此可判断;
对于C:由已知得对应的向量坐标为,对应的向量坐标为,根据垂直的坐标表示可判断;
对于D:根据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可判断.
【详解】
∵,∴,故A正确;
∵,∴.故B正确;
∵对应的向量坐标为,对应的向量坐标为,
∴,即,又,,∴,或.故C不正确;
∵,复数,两者对应向量坐标为、,∴两向量垂直.故D正确,
故选:ABD.
12.ABD
【解析】
【分析】
根据每个选项的描述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对于A选项,由于是方程的根,则,
而,故,选项A正确;
对于B选项,由虚根成对定理可知,也是方程的根,故,选项B正确;
对于C,且,故不是该方程的根,选项C错误;
对于D,,而,代入方程得,,
是该方程的根,即是该方程的根,选项D正确.
故选:ABD.
13.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特征可知,也是的虚数根,结合已知条件,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和判别式求出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利用向量的模长公式和一元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不妨设,,
因为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虚数根,
所以也是的一个虚数根,
从而 ①,
又因为无实根,
所以 ②,
由①②可得,,
因为,所以,
由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易知,
当时,有最小值5;当时,;当时,,
故当时,,即,
故向量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14.
【解析】
【分析】
根据判断点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得到点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即得复数,再利用复数的乘法运算计算即可.
【详解】
设对应的复数为,可得,
复平面上点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则点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15.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的乘法及复数相等的概念求得结果.
【详解】


则,可得

故答案为:.
16.
【解析】
【分析】
将复数化简为标准形式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17.原方程无解.
【解析】
【分析】
由题得,设,则,解得或,再检验即得解.
【详解】
由已知得,两边取模得,
∵,∴,设,则,
解得或.
检验:当时,,,而,∴,因此原方程无解.
18.(1)(2)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即可求解;
(2)根据复数与都是纯虚数求出,再由求m即可.
【详解】
(1),
(2)设,
为纯虚数,
且,
解得,


解得.
19.(1)或;(2)或;(3)
【解析】
【分析】
(1)令虚部等于即可求解;
(2)令实部等于,虚部不等于即可求解;
(3)令实部小于,虚部小于即可求解;
【详解】
(1)若为实数,则,
解得:或;
(2)若为纯虚数,则,
解得:或;
(3)若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
则即,解得,
所以.
20.(1);(2)±(7﹣i).
【解析】
【分析】
(1)把代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出,进一步求出z;
(2)设z=a+bi(a,b∈R),利用为纯虚数,可得 ,又ω=,|ω|=5,可得
,即可得出a,b,再代入可得ω.
【详解】
(1)由,,

=,
则z=;
(2)设(a,b∈R),
∵为纯虚数,
∴.
又ω=
=i,|ω|=5,
∴.
把a=3b代入化为b2=25,解得b=±5,
∴或
∴ω=±(i)=±(7﹣i).
21.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分别计算,,由此证明.
【详解】
设,则

∴ ,

∴.
22.(1)
(2),
【解析】
【分析】
(1)第一步求出复数复数z的实部与虚部,可以设,所以,代入求解
(2)由(1)可知代入可以利用对应系数相等求的的值.
(1)

(2)
由,得解得,
故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