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5 12: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背景: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
美国内战
(巩固民主制度)
日本明治维新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的时间
具体表现
①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
②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③日、俄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2、特点:
理论基础: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3、主要成就:
法拉第(1791-1867)
电磁感应原理
将磁铁插入或移出线圈时,就会产生电流。
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873年,比利时科学家格拉姆发明实用性电动机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发电机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
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19世纪末美国纽约街头
碱性蓄电池、
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爱迪生1882年在美国纽约建立火力发电站
1876年
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
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
1871年
的英国伦敦电报总局
电报
第一台电报机
贝尔
早期法国凡尔赛宫的电话
马可尼的简陋实验室。在这里工作时,他才20岁;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无线电装置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无线电穿越大西洋实验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洗衣机
电冰箱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 内燃机是什么?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常见的有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1876(德)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83(德)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1893(德)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汽油机特点: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
内燃机:结构更加简单,马力更大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新的交通工具: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1886年他获得汽车制造的专利,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之父”。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为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亨利·福特(1863—1947年)
福特公司汽车生产流水线
汽车工业的指路者-福特T型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关史事:
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莱纳州的一片沙漠上。飞机上的奥威尔紧紧抓住操纵杆。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升空。
美国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
美国莱特兄弟
冯如设计制造的飞机
冯如
中国首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
此后,不久,中国人冯如刻苦钻研,制造了更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飞行比赛大奖。冯如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2000万吨
1870年
1900年
80万吨
世界石油产量
1859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开始大量开采石油。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
19 世纪60——80年代, 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2、诺贝尔: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了无烟炸药。
诺贝尔(1833-1896)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极其艰难。1864年,他的工厂在生产炸药时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4人死亡。为了避免研究给他人造成危险,诺贝尔只好到湖中的船上进行实验。诺贝尔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新的纺织生产领域。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870年 1900年 增长倍数
世界钢产量 52万吨 2830万吨 54
石油产量 80万吨 1950万吨 25
铁路长度 21万公里 101.4万公里 5
世界贸易额 455亿法郎 1.182亿法郎 2.6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2 10 23 13
1913年 14 6 38 16
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流水线生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控制着生产和销售,乃至国家经济命脉。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背景
2、时间
3、特点
4、成就
5、意义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2、新的交通工具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2、诺贝尔
3、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课小结
A
课堂练习
1、《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要强调的是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2、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