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17个生词。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其内在逻辑。
3、能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做到论说时有理有据。
教学重难点:
1、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多角度感知课文中所映射出的人物形象。
2、学习并运用有理有据的论说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
1、我们先来看一幅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引入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写生字词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眼中和想象中的怀表是什么样子的?读到相关语句就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三处相关语段。
3、读语段关键词,感受小男孩眼中和脑海中的怀表。
坚硬 清脆 单调 嘀嗒 玻璃 齿轮 蟋蟀 钵子 蝈蝈 小蝎子 蜇你
4、书写易错字:玻璃、蟋蟀
(1)寻找四个字的共同点。
(2)跟随书写示范摹写。
5、再读关键词,想象小男孩眼中和脑海中怀表的样子
6、请学生用这些词来介绍一下男孩眼中和想象中的怀表。
(PPT播放学生回答音频)
这位同学说得可真全面,真到位!原来在“我”眼中,手表之所以能自己走动,发出清脆的声音,是因为里面藏着一只小蝎子呀!这可真是一次“重大发现”。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小男孩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三、默读思考,把握内容
1、回顾前文,探寻脉络。
回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找出科学探索的过程。
2、运用脉络,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这个过程分别对应着哪些内容和哪几个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发现过程 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提出了什么论断? 我如何验证论断,找到真理?
具体内容
对应段落 1—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生1:第1、2段交代了“我”发现的问题,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为什么怀表竟然能自己走动,而且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呢?3-9段中,我给出了自己的论断,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10-19段是我验证自己论断、找到真理的部分,讲述父亲打开怀表让我看,我看得入了神,但心中依然有很多疑问。最后父亲告诉我里面有一只小蝎子,我恍然大悟,印证了自己的论断是正确的。
(2)播放机械表运转的原理动画。
同学们,你们的年龄和学识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那时的小男孩,看着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啼笑皆非?那机械表究竟如何运转的?让下面这个视频告诉我们答案。
(3)原来,小男孩发现的“真理”并不是真理,后来的小男孩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哪部分有交代?
是啊,“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4)找出“这样的话”指哪些话,并朗读。
(5)联系生活,想想自己说过哪些有趣童稚的话,并写下来。
4、根据表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请学生汇报并点评。
课堂小结:
是啊,小男孩这次探索之旅虽然最终并没有发现什么真理,但中间的过程却妙趣横生,同学们读起来也能产生非常强的共鸣之感,想必小男孩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期待下节课同学们火花四溅的思维碰撞。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关注小男孩的人物形象。
二、形象分析,有理有据
学生默读课文并进行批注: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善于观察、感受细腻的孩子
(1)播放学生回答音频1.1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并出示关键词:善于观察。标红关键词。)
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2)播放学生回答音频1.2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标红关键词。)
(3)播放学生回答音频1.3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出示关键词:感受细腻。标红关键句。)
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4)学生自由配乐朗读
(5)过渡语点出课堂重点。
三位同学也是非常善于观察、感受细腻的孩子,所以很会读书。而且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论说充分,有很强的说服力。同学们,相信你们也能用这样的论说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长于思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1)播放学生回答音频2.1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出示关键词:长于思考、刨根问底。标红关键词。)
学生自由配乐朗读这段语言描写,注意父与子不同角色的转换。
(2)播放学生回答音频2.2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出示关键词:想象力丰富。标红关键句。)
师点评:
上面两个同学的角度很特别,选取了文中语言描写和心理独白的部分,而且他们的回答中都谈到了小男孩的那些特点跟自己小时候很像,这就是阅读中的联想迁延,可见文学源自于生活。
3、 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
(1)播放学生回答音频3.1
(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出示关键词: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标红关键句。)
师点评:
是的,这处描写真精彩。从“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在响呢”这句心理描写当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男孩着急得已经抓耳挠腮了;从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句心理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小男孩被好奇心驱使的内心煎熬;从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这句神态描写中和“太可怜”这个词中,我们能体会到小男孩对怀表强烈的痴迷,甚至能想象他内心是如何在动表与不动表之间挣扎。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小男孩内心的好奇和纠结。
4、关注17段,整体感受小男孩形象
师范读17段,并标红关键词:吓了一跳、愉快
师点评:
吓了一跳,因为表里竟然是丑恶恐怖的蝎子。愉快,因为我的猜测是对的,太有成就感了!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真理”并非真理。但那又怎样呢?我们已经从他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小男孩身上的童真童趣,以及拥有强烈好奇心、探索欲和善于观察思考的美好特质!
三、深化迁移
了解作者冯至,感受诗人赤子之心
(PPT按顺序出示课文插图与成年冯至照片,冯至个人简介,名人评价、冯至自述)
师解说:
当年那个好奇的小男孩长大了。或许因为童年时这次失败的真理“探索”,他最终没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又或许他身上始终存在的浪漫想象力和刨根问底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诗人、学者,一生著作等身。他用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写出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极大的十四行诗,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也被李广田称为“沉思的诗人”。而他长于思考的精神和探索欲也体现在他的治学当中,让他的学术研究严谨而求实。
同学们,好奇心、探索欲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明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无论在哪个领域你都能灼灼生辉!
四、拓展延伸
1、回顾本节课学习收获:
(1)全面解读人物形象
(2)论述自己的解读观点时有理有据
2、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相关文本《彩色的鸟》(冯至)。
(1)默读并思考:这篇文章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用上“有理有据”的论说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彩色的鸟
冯至
在热带地方是不难看见羽毛美丽的鸟的,但是在北方,在我的家乡,最普通的鸟儿只是喜鹊、鸽子、乌鸦、麻雀。你们想,这些鸟儿不是灰色的,就是黑色的,不然就是白色的;它们的羽毛怎么会十分美丽呢?但是我一打开我的图画书,就不同了,里边的鸟儿有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它们真是美丽呀,若在我的笼子里哪怕是只养这么一只,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可是,笼子里边只有麻雀,房檐底下只有鸽子窝。一天,还有一个人送给我一只乌鸦,长得那样丑,声音那样难听;母亲说,把它放了吧,我还有一些舍不得。天天饲养着这类鸟儿,有多么单调。
我问父亲:“书上的彩色的鸟儿我们这里怎么都没有呢?”
父亲说:“它们在这里不适宜生存。”
“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做不适宜生存呢?
父亲继续说:“水里的鱼不能在陆地上生存,空中的鸟不能在水里生存。冬天若是把你放在一个冰冷的房子里,你就会冻出病来。这都叫做不适宜生存。南方的彩色的鸟儿都惯于温暖,所以不喜欢飞到我们这个冷的地方来。”
我听着,似懂非懂,我只是更思念彩色的鸟了。但是彩色的鸟怎么也飞不到我们的天空。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一天,母亲在染衣服,我就把各样的颜色都偷偷地留起来一点。午后,母亲的衣服都染完了,挂在院子里飘扬,非常好看。我就开始从笼子里把麻雀取出来一个,染一个。有的染蓝的,有的染成彩色,一切都按照我的心意,染完了一个,觉得比图画上画的还好看些,心里很高兴。我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这里也有彩色的鸟了。”
第二天一睁眼,就想去看那些彩色的鸟。但是走到笼前一看,已经有三只鸟死了,等下下午,又死了几只。最后只剩下一只还活着。这只是没有全身染遍了颜色,我只在它的翅膀上染了一点红。我看着这些活泼泼的鸟一个一个地死去,很懊丧,我只好把它们埋在房后的空地里。忙了一天,到了晚上,我才得休息。同时我自己想:“无论如何,我是有过彩色的鸟了,可惜它们这么快地就死去了。大半这就是父亲所说的道理吧,彩色的鸟儿在我们这里不适宜生存。”
(2)汇报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6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16 表里的生物
冯至
自由朗读
思考:
“我”眼中和想象中的怀表是什么样子的?
读到相关语句就用横线画出来。
坚硬 清脆 单调 嘀嗒
玻璃 齿轮 蟋蟀 钵子
蝈蝈 小蝎子 蜇你
玻璃
蟋蟀
认读生词
玻
璃
蟋
蟀
书写生字
璃
蟀
你能用这些词来介绍一下小男孩眼中和想象中的怀表吗?
坚硬 清脆 单调 嘀嗒
玻璃 齿轮 蟋蟀 钵子
蝈蝈 小蝎子 蜇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这个过程分别对应着哪些内容和哪几个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发现过程 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提出了什么论断? 我如何验证论断,找到真理?
具体内容
对应段落 1—
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为什么怀表竟然能自己走动,而且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父亲打开怀表让我看,我看得入了神,但心中依然有很多疑问。最后父亲告诉我里面有一只小蝎子,我恍然大悟,印证了自己的论断是正确的。
2
3-9
10-19
默读思考
机械表的原理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这样的话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你们有没有说过这样有趣的话?这些话是怎么来的?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发现过程 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提出了什么论断? 我如何验证论断,找到真理?
具体内容
对应段落 1—
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为什么怀表竟然能自己走动,而且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父亲打开怀表让我看,我看得入了神,但心中依然有很多疑问。最后父亲告诉我里面有一只小蝎子,我恍然大悟,印证了自己的论断是正确的。
2
3-9
10-19
概括内容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