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运动和力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运动和力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6 08: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
1.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食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液面相平)。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底部受到食盐水的压强大于乙烧杯
B.往甲杯中加水,鸡蛋一定下沉
C.甲杯的盐水比乙杯的盐水浓度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比甲杯大
2.一艘轮船从重庆驶入上海,在上海码头装上货物后停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减小
B.轮船所受浮力增大,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不变
C.轮船所受浮力不变,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减小
D.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总“排水量”不变
3.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  )
A.大气压强有多大
B.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C.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同一航母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
B.同一密度计在测量不同液体密度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
C.当舰载机飞离航母时,航母将上浮,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D.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吸盘式挂衣钩 B.纸片托水
C.用管子吸饮料 D.凸出的橡皮膜
6.下列四副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A.卫星升空 B.飞机升空
C.动车高速行驶 D.潜水艇下潜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到(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8.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 甲、F 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甲<F 乙 B.F 甲>F 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9.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已知ρ水=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圆柱体在7-9cm下降过程中,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变
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D.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10.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
D.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的处的刻度值
11.下列哪一事例,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
A.用吸管吸牛奶 B.高压锅易煮熟食物 C.吸尘器吸灰尘 D.钢笔灌墨水
12.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三容器的液面处于同一深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甲中受到浮力最小,在乙中受到浮力最大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B.有风的天气中打着雨伞,雨伞会向上“吸”,这是由于雨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的作用而飞出去
14.2020年10月13至17日解放军封锁整个台湾海峡,举行实弹射击演习,震慑台独分子。如图为某新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12500t)正在海上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驱逐舰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发射导弹后,驱逐舰所受浮力不变
C.满载时的排水量指的是驱逐舰所受的重力 D.发射导弹后,驱逐舰会上浮一些
二、填空题
15.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则锅形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 密度为___________。
16.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分别将“浮标”浸入A、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___________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2)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的平底杯中,沿杯壁缓慢地向杯中加水,直至加满。则在加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____ , 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
18.小明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用力捏矿泉水瓶,可观察到瓶子变扁,这是因为力能________。
(2)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到太阳下照射,可观察到它的侧下方有一条亮线(如图),此时这瓶矿泉水相当于___________镜。
19.周末,小衢在家帮助妈妈在新房搞卫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屋内开着的门,在一阵风吹过后(如图甲所示),门会关上。
(1)造成门关上的原因是:当风从门前吹过时,门前空气流速______(选“大于”、“等于”或“小于”)门后空气流速,门的正面受到的空气压力小于门的背面受到的空气压力,所以门关上。
(2)为了防止吹风时门被自动关上,小衢决定安装一个门吸。先在门后的墙面上安装一块磁体(如图乙),则在门后对应位置A处要安装门吸的另一个部件。该部件可选择下列中的______。
A.铜质物体 B.铁质物体 C.S极在左的磁体 D.N极在左的磁体
三、探究题
20.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会引起溶液密度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决定设计实验来验证铁块与硫酸铜反应时溶液密度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一铜块 A,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B,杯底放入一铁块 C。
(1)科学兴趣小组实验设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该实验方案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与溶液密度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
(2)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描绘成图,各图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是___________。
(3)小金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可以简化,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直接挂一铁块 C,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就可知道溶液的密度变化(如图 2 所示)。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21.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①飞机在起飞和航行时机翼的仰角不同;②飞机越大其机翼越大。他们想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仰角、机翼面积有什么关系。(注:机翼仰角为机翼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机翼面积指机翼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面积)他们利用塑料泡沫等材料自制了三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面积不同的机翼模型,把圆柱形空心笔穿过机翼并固定在机翼上,将一根金属杆从笔杆中穿过并上下固定,确保机翼能沿金属杆在竖直方向移动,将机翼挂在测力计的下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用鼓风机对着机翼吹风模拟飞机在空中飞行,当鼓风机向右吹风时,以气流为参照物,机翼是___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
(2)为了探宄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他们对同一个机翼吹风,并保持风速不变,只改变机翼___________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换面积不同的机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每次吹风前测力计示数均为3.5牛)
机翼面积/厘米2 测力计示数/牛 机翼仰角 275 395 566
0°(水平) 3.2 3.0 2.6
较小 3.0 2.9 2.4
较大 2.9 2.8 2.3
最大 3.1 2.9 2.7
(3)①在上述实验中,吹风前后测力计示数的___________,即为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
②通过分析数据可可得出结论:当质量、形状机翼面积和风速相同时,仰角增大,获得的升力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
(4)实验时,机翼沿金属杆上开,金属杆对笔杆有向___________ 的摩擦力,因此测得的升力应___________机翼实际获得的升力。(“大于”“小于”“等于”)
四、简答题
22.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为V1小木块漂浮在90℃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此时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0。将装置放置在室温20℃的房间里,若此过程中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请根据下图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进行分析说明。(温馨提示:1.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浓度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3.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F浮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F浮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g取10N/kg)
(1)请分别画出F浮=4N时,F浮=10N时,木块在容器中的状态示意图。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求细线的长度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CD.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浮力都等于鸡蛋重力,所以浮力相等,故D错误;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在浮力相同时,甲杯中的V排大,所以甲杯中的ρ液小,故C错误;
图中甲乙烧杯中液面相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甲烧杯底部受到食盐水的压强小于乙烧杯,故A错误。
B.往甲杯中加水,盐水密度减小,鸡蛋一定下沉,故B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轮船始终在水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装上货物后,轮船的自重增大,则它受到的浮力增大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即轮船下沉一些。“排水量”是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出厂时设定好的,因此不会改变,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杯中装满水后倒置或倾斜,纸片都不会掉下来,是因为被大气压给“支持”住了,即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该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大气对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同一航母从长江驶入东海,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不变,由于ρ江水<ρ海水,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则轮船浸入水的体积变小,所以吃水深度变小,故A错误。
B.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所受浮力大小相同,故B正确。
C.航母上的飞机起飞后,航母总重力减小,航母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浮力会减小,故C错误。
D.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受到的重力不变,但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A.使用带挂钩的塑料吸盘挂衣物,是用力将吸盘中的气体挤出,是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压在墙面上,是利用大气压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支持着纸片不会掉下来;和大气压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吸饮料时,细管内的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大气压,故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细管中,故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凸出的橡皮膜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与大气压 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A不合题意。
B.飞机飞行时,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机翼上方空气压强小于下方压强,飞机受到向上的升力作用。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动车高速行驶,利用改变车身形状头部尖的方法减小了空气阻力,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故C不合题意。
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其原理是浮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的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AB.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
F浮=G
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故AB错误。
CD.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V甲排>V乙排
由F浮=ρ液gV排可知
ρ甲<ρ乙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详解】
A.圆柱体在7-9cm下降过程中,下表面到液面的高度逐渐增大,根据公式,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会变大,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G=F拉=12N
故B正确。
C.结合图象可知,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为
F浮=G-F=12N-4N=8N
故C正确。
D.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体积
则圆柱体密度
故D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同一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
F浮甲=F浮乙=G
即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二者大小相等,故AB错误。
C.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甲<V排乙
因为
F浮=ρ液V排g,F浮甲=F浮乙
所以
ρ甲>ρ乙
故C正确。
D.因为同一根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浮力不变,则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其液体密度越小,故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小于A的处的刻度值,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用吸管吸牛奶时,口腔内气压小于牛奶瓶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牛奶压入口内,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故A不符合题意。
B.高压锅的密封性强,使用时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短时间内容易熟,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符合题意。
C.吸尘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纸屑等垃圾“吸”入,利用了大气压,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钢笔吸墨水,是由于钢笔皮囊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钢笔水被压入皮囊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AD.小球在甲中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小球在乙中漂浮,在丙中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因此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F乙=F丙>F甲
即甲的浮力最小,而乙和丙的浮力相等,故A错误,D正确。
BC.小球在甲中下沉,则
ρ甲<ρ
小球在乙中漂浮,则
ρ乙>ρ
小球在丙中悬浮,则
ρ丙=ρ
那么三者的密度关系
ρ乙>ρ丙>ρ甲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
p乙>p丙>p甲
故B、C错误。
故选D。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有风的天气中打着雨伞,雨伞会向上“吸”,这是由于雨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而飞出去,而不是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解析】
【详解】
A.驱逐舰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A错误。
B.发射导弹后,驱逐舰自身的重力减小。由于驱逐舰始终在水面漂浮,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减小了,故B错误。
C.满载时的排水量指的是满载时驱逐舰排开水的质量,故C错误。
D.发射导弹后,驱逐舰受到的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小,即驱逐舰会上浮一些,故D正确。
故选D。
15. 300g##0.3kg 1.5g/cm3##1.5×103kg/m3
【解析】
【详解】
[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即
F浮=G
ρ水gV排=mg
ρ水V排=m
那么
m=ρ水V排=1×103kg/m3×300×10-6m3=0.3kg=300g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
V=V排'=V排-Sh=300cm3-100cm2×1cm=200cm3
那么该物体的密度为
16. <##小于 “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或给浮标缠绕更多铁丝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两种情况都漂浮,所以浮力都等于浮标的重力,根据得,所以V排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A在B的上面,说明放入A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说明A液体的密度较小,即ρA<ρB。
(2)根据,二条标记靠的很近,可想办法减小筷子在水面处的横截面积,所以可以使“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或“浮标”缠绕更多一些铁丝,这样可使细端在水面处。
17. 一直增大 先增大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加水的整个过程中,水面的高度不断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
[2]在加水的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题刻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
18. 使物体发生形变 凸透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力捏矿泉水瓶,可观察到瓶子变扁,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出现一条亮线。
19. 大于 BD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当风从门前吹过时,门前空气流速大于门后空气流速,门前受到空气压强小于门后受到的空气压强,门后受到空气压力大于门前受到空气压力,所以门关上。
(2)为了防止吹风时门被自动关上,小衢决定安装一个门吸,磁铁具有与吸铁性,故B符合;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D符合。
20. 当硫酸铜溶液密度发生变化时,铜块A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溶液密度的减小而变大 A 不科学,铁块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会附在铁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
【解析】
【分析】
【详解】
(1)科学兴趣小组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当硫酸铜溶液密度发生变化时,铜块A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如图1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一铜块A,烧杯中盛有硫酸铜溶液B,杯底放入一铁块C”,C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二者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而溶液的质量则减小,根据ρ液=m/V;由于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故ρ液变小;根据F浮=ρ液gV,由于溶液的密度变小,所以A所受的浮力变小,由于重力变不变,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2)根据F浮=ρ液gV,由于溶液的密度变小,所以A所受的浮力变小,由于重力变不变,据公式:F=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反应结束后示数不再改变。一开始浮力大于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零,故图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是A。
(3)小科的设计不科学,理由为:铁块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会附在铁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
21. 运动 仰角 差(变化量) 不一定 下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它是静止的。
(2)根据探究目的确定实验的变量即可;
(3)①对机翼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②根据表格中第二列数据分析升力与仰角的关系。
(4)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对机翼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升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1)当鼓风机向右吹风时,以气流为参照物,机翼是相对气流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机翼是运动的。
(2)探宄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其它条件相同,而仰角为变量,则:他们对同一个机翼吹风,并保持风速不变,只改变机翼仰角的大小。
(3)①在吹风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机翼的重力;在吹风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机翼重力与升力的差,因此吹风前后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就是机翼获得的升力。
②根据表格中第二列数据可知,此时机翼的质量、形状、面积和风速相同,当仰角增大时,测力计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则升力先增大后减小,因此获得的升力不一定。
(4)实验时,机翼沿金属杆上升,而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金属杆对笔杆有向下的摩擦力。由于向下的摩擦力会抵消一部分升力,因此测得的升力应小于机翼实际获得的升力。
2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从90℃下降至20℃,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密度减小。由于木块始终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V排增大。当温度保持在室温时,溶液密度不变,V排不变,如下图所示:
23.(1)见解析;(2)0.6×103kg/m3;(3)15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丙可知,F浮=6N时木块未离开烧杯底部
F浮=10N时绳子被拉直,水面达到木块上表面及以上,如图所示:
(2)分析图可知木块漂浮时浮力为6N,根据
(3)根据丙图可知,当水深达到25cm时,木块完全浸没,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此时细线被拉直,那么细绳的长度
L=h-a=25cm-10cm=15cm
答:(1)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2)细线的长度为15c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