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分属不同的类群。下列植物中,有根、茎、叶,并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
A. 白菜 B. 衣藻 C. 满江红 D. 地钱
诗句中常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描写裸子植物的是( )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蟒蛇体表覆盖鳞片,体温不恒定
B. 昆虫一般具备两对足、三对翅
C. 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D. 螃蟹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细胞核 B. 都是真核生物
C. 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 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B. 噬菌体可以寄生在细菌体内
C. 利用病毒可以研制疫苗 D.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下列动物与其运动结构匹配不正确的是( )
A. 海龟——四肢 B. 变形虫——伪足
C. 大雁——翼 D. 草履虫——鞭毛
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根据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 )
A. 能人阶段、南方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B. 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C. 南方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能人阶段、智人阶段
D. 能人阶段、南方古猿阶段、智人阶段、直立人阶段
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句诗描述的是亲鸟捉到害虫,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喂养雏鸟,这属于( )
A. 繁殖行为 B. 取食行为 C. 防御行为 D. 迁徙行为
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
动物 甲 乙 丙
成功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24 42 6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草←羊←狼 B. 阳光→植物→鼠→蛇
C. 草→兔→狐→细菌 D.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 )
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 大气烟、水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D.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如图展示了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若难分解的有毒物质DDT污染了由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的是( )
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下列植物的繁殖方法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苹果的嫁接果 B. 用马铃薯块茎繁殖
C. 月季花枝条繁殖 D. 用大豆种子繁殖
两栖动物青蛙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
A. 体外受精 卵生 B. 体内受精 卵生
C. 体外受精 胎生 D. 体内受精 胎生
如图表示家蚕发育的全过程,它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蛹期是蝗虫发育的重要阶段
B. 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受精卵
C. 与蝗虫发育过程相同的还有蟋蟀、螳螂、蜜蜂等
D. 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与成虫三个时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请将下列左侧各项与右侧对应项连线。
(1)蛔虫 A出芽生殖
(2)蚯蚓 B营养生殖
(3)大肠杆菌 C分裂生殖
(4)水螅 D身体细长呈线形,有口有肛门
(5)出芽的马铃薯 E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甲图示桃花的基本结构及某生理过程,乙图示桃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花蕊的情况看,甲图所示的花属于 ______,A所示生理过程为 ______传粉。
(2)②成熟后会散发出花粉,花粉粒落在④______(填结构名称)上以后,受到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⑤,进入③,到达胚珠,从珠孔伸进去,释放出精子,精子与 ______(填数字序号及对应的结构名称)结合,形成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 ______。
(4)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的果肉,其实是图乙的[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及对应的结构名称)。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图,请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鸡卵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能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 ______。(填数字序号)
(2)受精的鸡卵[⑧]的表面上的小白点是[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及对应的结构名称),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3)[③]______(填结构名称)储存着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 ______。
(4)鸡卵与青蛙的卵相比更适应陆地上发育是因为鸡卵具有[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及对应的结构名称)。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该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2)该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 ______(填写一种生理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图中共有 _____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 ______(写全给分)。
(4)在一定的时期内,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 ______。
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蜜蜂家族的成员有蜂王、雄蜂和工蜂三种类型。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雄蜂一生只有一次与蜂王的交配,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建造蜂巢、保巢攻敌等工作。
资料二:一只刚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连续几个星期不断衔来虫子喂鱼池中的金鱼,后来,美国红雀一飞到岸边,接着有很多金鱼会游过来张口等待。
资料三:大连海洋极地馆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深受游客的喜欢。
(1)由资料一判断,蜜蜂是具有 ______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二中的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属于 ______,该行为是由美国红雀体内的 ______所决定的。
(3)在资料三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______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使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哪些生态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瓶中加入等量的无污染的河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相同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生长状况相近的金鱼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四个生态瓶均摆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将A、B、C瓶置于阳光下,注意光线不能太强,以免瓶内温度太高,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B、C、D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小鱼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 ______。
(2)如果将装置A和B作为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______。
(3)装置D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缺少 ______。
(4)装置B和D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吗?______请说出理由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白菜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A错误。
B、衣藻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B错误。
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来繁殖后代,C正确。
D、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D错误。
故选:C。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A、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藻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因而植物体呈现绿色,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将湖水染绿。故“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描写的生物属于藻类植物,A不符合题意;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句中的描写的是梅花属于被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句中的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C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特点知识点的了解。
3.【答案】B
【解析】解:A、蟒蛇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体温不恒定,A正确。
B、,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体外有外骨骼,B错误。
C、哺乳动物大多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C正确。
D、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D正确。
故选:B。
(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4)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熟记各种动物的特征即可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A、酵母菌有细胞核,乳酸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不是都有细胞核,A错误。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乳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因此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C正确。
D、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没有叶绿体,因此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1)细菌的都是单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2)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孢子生殖.
(3)酵母菌是真菌、乳酸菌是细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结构的异同点。
5.【答案】A
【解析】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被称作噬菌体,B正确。
C、能够利用病毒来研制疫苗如麻疹疫苗,C正确。
D、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而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人或动物身上,属于动物病毒,D正确。
故选:A。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营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6.【答案】D
【解析】解:A、海龟是爬行动物,运动器官是四肢,A正确。
B、变形虫的运动结构是伪足,B正确。
C、大雁属于鸟类,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C正确。
D、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D错误。
故选:D。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动物的运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也不同。
关键掌握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就地保护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栖息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文件,对破坏者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8.【答案】B
【解析】解: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故选:B。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关于人类的进化是考查的重点,应重点掌握这四个过程。
9.【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C。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0.【答案】A
【解析】解:“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句诗描述的是亲鸟捉到害虫,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喂养雏鸟,这种行为与繁殖有关,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A。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掌握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可见A正确。
故选:A。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
12.【答案】D
【解析】解:A、食物链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箭头指反了,A错误。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B错误。
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是分解者。C错误。
D、该链状结构正确表示了生产者草和消费者食草昆虫、青蛙、蛇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D正确。
故选:D。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故选:D。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14.【答案】B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生产者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图示食物链为:丙→甲→丁→乙;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因此乙体内DDT含量最高。
故选:B。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掌握能量流动特点及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
A、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水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B、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因此呼吸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C、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故正确;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生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水、二氧化碳,因此分解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故选:C。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②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③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16.【答案】A
【解析】解:在这几种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最少。因此其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最小。
故选:A。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关键点:生态系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自我调节越弱。
17.【答案】D
【解析】解:ABC、“苹果的嫁接果”、“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月季花的枝繁殖”,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D、“用大豆的种子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D。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18.【答案】A
【解析】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可以从蛙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来解答。
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19.【答案】C
【解析】解:家蚕发育顺序是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图中①是幼虫,②是蛹、③是成虫,④是受精卵,所以家蚕发育的全过程是:④①②③。
故选:C。
家蚕属于昆虫,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常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20.【答案】D
【解析】解:A、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不经历蛹期,错误。
B、蝗虫的幼虫只会跳,不会飞,是消灭的最佳时期,错误。
C、蜜蜂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与蝗虫不同,错误。
D、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与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故选:D。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殖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解:(1)蛔虫属于线形动物,D身体细长呈线形,有口有肛门。
(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E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3)大肠杆菌属于细菌,进行C分裂生殖。
(4)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在条件适宜时进行A出芽生殖。
(5)出芽的马铃薯,属于B营养生殖。
故答案为:
【解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两性花 自花 柱头 ⑥卵细胞 胚 ⑦ 果皮
【解析】解:(1)甲图所示的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A所示生理过程为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雄蕊的柱头上,称为自花传粉。
(2)②花药成熟后会散发出花粉,花粉粒落在④柱头上以后,受到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⑤花柱,进入③子房,到达胚珠,从珠孔伸进去,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出精子,精子与⑥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
(4)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的果肉,其实是图乙的⑦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两性花;自花
(2)柱头
(3)⑥卵细胞;胚
(4)⑦果皮
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图甲中,①花丝、②花药、③子房、④柱头、⑤花柱、⑥卵细胞。
2、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如图所示:
图乙中,⑦果皮、⑧种子。
理解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④⑧ ⑤ 胚盘 气室 氧气 ① 卵壳
【解析】解:(1)④卵白,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⑧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⑤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3)③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4)与青蛙的卵相比,鸡卵更适应陆地上的发育,是因为鸟卵具有①卵壳,起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④⑧。
(2)⑤胚盘。
(3)气室;氧气。
(4)①卵壳。
鸡卵的结构主要为:①卵壳、②卵壳膜、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膜、⑦系带、⑧卵黄。
回答此题的关键能够熟悉鸟卵的结构以及特点。
24.【答案】分解者 光合作用 5 蛇、鹰和狼 生态平衡
【解析】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草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随着物质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
(3)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以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结束,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5条:草→兔→鹰、草→兔→狼、草→鼠→狼、草→兔→鹰、草→鼠→蛇→鹰。草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所以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蛇、鹰和狼。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同时,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光合作用。
(3)5;蛇、鹰和狼。
(4)生态平衡。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解答即可。
此题是一道有关生态系统的综合题,重点是与生态系统有关的知识:组成、生物的数量变化等问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25.【答案】社会 先天性行为 遗传物质 学习
【解析】解:(1)蜜蜂的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因此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二中的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该行为是由美国红雀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3)在资料三中,海豚的表演是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社会
(2)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3)学习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目的。
26.【答案】消费者 金鱼藻 氧气 不可以 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变量不唯一)
【解析】解:(1)小鱼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比较A、B结果可知,B瓶中水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小鱼提供氧气,实验变量是金鱼藻。
(3)C、D装置中不同的变量是光照,有光的装置C金鱼存活的时间长25天,表明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没有光照的装置D金鱼的存活时间短。
(4)2天,表明金鱼藻在无光的条件下,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通过比较CD两个生态瓶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说明水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B和D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变量不唯一),不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2)金鱼藻
(3)氧气
(4)不可以;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变量不唯一)
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作用是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生存空间.
探究实验需设置对照,做此类题目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