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14:45:26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踪迹 腐蚀 浑浊 山麓
               
粗糙 龟裂 刨刮 沟壑
           
帷幕 钟鼎文 楔形文字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在横线上改正。
犹豫 掀起 艰固 海枯石乱 奇异功能
沙轮 碎石 烘烤 生物繁衍 悬崖绝壁
消逝 交结 颗粒 铜壶滴漏 楔形文字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大灾面前应有大爱,我们应该相互关爱,不要自顾自的。
B.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约l00种不同的基本微粒组成的。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5.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故乡》)
(2)耳畔是一声miǎo   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3)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默。(《大雁归来》)
(4)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    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
6.《时间的脚印》作者是   ,四川人,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   作家。代表作有《   》《   》等。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②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③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④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l2.7%左右。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9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台风降雨量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台风中心的高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中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5)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选文的中心句是: 。
(2)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段的内容。
(3)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1)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   →   →铯原子钟
(2)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5)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三、综合表达
12.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②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③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④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   
13.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2)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14.下图是汉字“石”的演变过程,请欣赏不同的字体,并简要说明该汉字甲骨文的构造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jì;shí;hún;lù;cū;iūn;bào;hè;mù;ding;xiē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为汉字的认读。做此类题,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鼻音与边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方言与普通话的识别。如多音字“龟”有三种读音:guī,jūn, qiū,“刨”有两种读音:páo,bào,这里读bào,不读páo,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楔”字读xiē,不能读成了“契”字,也不能读成了“锲”字。
故答案为:(1)jì(2)shí(3)hún(4)lù(5)cū(6)jūn(7)bào(8)hè(9)mù(10)mù(11)xiē
【点评】此题考查汉字的拼读,做此类题,要加强学生的发音训练,平时要求读书时吐词清晰,要认读识记常用汉字,并注意易读错的字。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D项“一丙”应改为“一柄”。
故答案为:D
【点评】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字形,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平时要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牢固记忆字形。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答案】沙—砂;交—胶;艰—坚;乱—烂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做此类题,要注意同音异形字,读音相近字,形近字,复杂字的书写。如同音异形字:“艰固”的“艰”应改为“坚”,形近字:“沙轮”的“沙”应该为“砂”,“交结”的“交”改为“胶”读音相似的字:“海枯石乱”的“乱”改为“烂”。
故答案为:沙—砂;交—胶;艰—坚;乱—烂
【点评】做此类题,要注意认真拼读词语,然后同音异形字,读音相近字,形近字,复杂字的书写,有些字还可以根据词语的意义来判断其正误。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D项用词不当,应该改为“孺子可教”。“才思敏捷”应该是形容才华出众的,小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写出好文章,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来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做此类题,要注意成语的正确用法:注意成语的感彩,成语的范围,不能望文生义等,还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再来判断,所以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常见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5.【答案】踊 ⑵ 耳畔是一声miǎo______________ 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邈 ⑶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_______________默。(《大雁归来》) 缄 ⑷ 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______________ 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 帷
(1)踊
(2)邈
(3)缄
(4)帷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注意“踊”不要写作“拥”或“涌”等字,“邈”不要写作“貌”等字,“缄”不要写作“咸”“减”等字,“帷”不要写作“唯”“维”等字。
故答案为:⑴踊;
⑵邈;
⑶缄;
⑷帷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6.【答案】陶世龙;科普;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时间的脚印》作者是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代表作有《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故答案为:陶世龙;科普;《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7.【答案】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从“好像”一词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冰河缓缓地移动比作“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2)从“例如”一词可以看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从“攻击”一词可以看出,不是“袭击”。
(4)从数据“3000”和“10000”中看出。
故答案为:(1)打比方(2)举例子(3)作比较(4)列数字
【点评】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辨析。做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种类: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等,还要掌握其作用和答题的技巧,再根据文句中的提示性的语言,如:好像,例如等词进行辨析。
8.【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啰嗦;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先通读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从而找出病因。
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缘故”
B项重复啰嗦,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D项成分残缺,应在“检测”后加上“力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的语病。做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可以采用一读二提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把病因不明判断不准的选项再运用提取主干的方法进行辨析。
9.【答案】(1)D
(2)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④用风力发电,节约原煤。⑤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3)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5)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事物。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⑴把选项一一回归原文进行比较。A项中的相关表述在第⑤段,原文是说“台风中心的低气压”;B项的相关表述在第⑥段,原文是“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C项的相关表述在第⑥段的最后一句,原文有表示推测的“或许”二字;D项的相关表述在第①段,“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第④段“节约了大量原煤”和第②段“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第⑤段“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⑵要到各个段落中去找答案。第②段“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第③段“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第④段“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节约了大量原煤”“用于风力发电”,第⑤段“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第⑥段“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⑷分析句子“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很明显是打比方。打比方的效果是生动形象,要联系句子作答。把“台风”比作“江河中的涡旋”,它们在外形上很相像。
⑸。说明中心即说明对象的总特征,这在文章的第①段就有表述:“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全文就是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说明的。我们一般只看到台风的“过”,通过本文的学习,知道台风还有“功”。“功”和“过”这一对矛盾体能集中在台风身上,本身就值得思考。台风的功过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所以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2)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做这类题时先要表明态度,该词不能去掉,然后说出该词在这里表明什么意思,再说去掉以后意思变成怎样的,和文中或者现实不相符合,最后要说出该词的应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词语,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5)本题考查筛选主旨句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能力。筛选主旨句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从文章开头和结尾段筛选出中心句即可。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主旨句谈自己的思考即可。
10.【答案】(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2)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3)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不是坚固不坏的,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攻击”一词在这里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4)举例子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子;排比;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选文第①段写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第②段写空气和水中的酸类以及水流和风对岩石的破坏。第③段写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第④段写雨水和海水对岩石的破坏。第⑤段写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对岩石的破坏。第⑥段写人对岩石的破坏。因此,这一部分的中心句是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2)在梳理各段内容的基础上概括选段内容即可。由上题分析可以概括为: 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把炎热的阳、严寒的霜雪、风、雨拟人化,说岩石受到他们的“攻击”,而“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几个句子排在一起,构成排比, 因此,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不是坚固不坏的,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攻击”,进攻,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这里把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对岩石的破坏比拟成攻击, 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4)“ 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了建筑兰新铁路的事例说明人对岩石破坏的速度更快。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中心句的能力。答题时要要整体感知选段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选段内容筛选出中心句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答案】(1)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表
(2)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3)作比较、作引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5)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作比较;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⑴根据第②段“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可知第一个空的答案为:圭、沙斗、漏壶;根据第③段“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空的答案是:机械钟表;根据“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可知第三个空的答案是:石英电子钟表。
⑵结合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进行分析,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计时方式的变迁,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表示时间的珍贵,因此引用这句话可以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⑶这句话把古代人的约会的大致时间和现代人的约会的准确时间进行对比,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属于引用说明,引用一句大家都熟知的古诗和比较感兴趣的事,使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⑷根据“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可以概括出造型新颖,走时准确;根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可以概括出功能完备。
⑸ 结合文章第⑤段有关内容分析, 第五段说明的是铯原子钟这种计时工具,首先说明这种计时工具出现的背景,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由此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
故答案为:⑴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表
⑵ 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⑶ 作比较、作引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⑷ 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⑸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⑵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词语,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⑷此题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⑸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12.【答案】(1)语序不当,应把“分解”与“松散”调换位置。
(2)用词不当,应把“等”改为“或”。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岩石非常的坚硬、致密,不易破碎,首先必须要松散,不那么致密了,然后才破碎成一块一块的,最后才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因此“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语序不当,应该为: 逐渐松散、破碎、分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
(2)“湖泊、海洋”和“地表低洼处沉积”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应把“等”改为“或”。
故答案为:⑴ 语序不当,应把“分解”与“松散”调换位置。
⑵ 用词不当,应把“等”改为“或”。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3.【答案】(1)[示例]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2)[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知识点】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1)“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介绍铜壶滴漏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各构成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剩下的部分介绍其是如何计时的。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2)本题要求劝说同学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 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的好处及必要性,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⑵ [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14.【答案】[示例]甲骨文的造型,一边像“厂”,表示山崖,一边像“口”,表示块状岩石。“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观察“石”字的甲骨文造型,可以发现“石”一边非常像高大的、直上直下的山崖,山崖旁边是很像一个“口”字,表示较小的块状的岩石,据此可知“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故答案为:[示例]甲骨文的造型,一边像“厂”,表示山崖,一边像“口”,表示块状岩石。“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字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观察汉字的每个构成部分,然后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分析揣测汉字的字义。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踪迹 腐蚀 浑浊 山麓
               
粗糙 龟裂 刨刮 沟壑
           
帷幕 钟鼎文 楔形文字
【答案】jì;shí;hún;lù;cū;iūn;bào;hè;mù;ding;xiē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为汉字的认读。做此类题,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鼻音与边音,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方言与普通话的识别。如多音字“龟”有三种读音:guī,jūn, qiū,“刨”有两种读音:páo,bào,这里读bào,不读páo,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楔”字读xiē,不能读成了“契”字,也不能读成了“锲”字。
故答案为:(1)jì(2)shí(3)hún(4)lù(5)cū(6)jūn(7)bào(8)hè(9)mù(10)mù(11)xiē
【点评】此题考查汉字的拼读,做此类题,要加强学生的发音训练,平时要求读书时吐词清晰,要认读识记常用汉字,并注意易读错的字。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D项“一丙”应改为“一柄”。
故答案为:D
【点评】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字形,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平时要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牢固记忆字形。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在横线上改正。
犹豫 掀起 艰固 海枯石乱 奇异功能
沙轮 碎石 烘烤 生物繁衍 悬崖绝壁
消逝 交结 颗粒 铜壶滴漏 楔形文字
【答案】沙—砂;交—胶;艰—坚;乱—烂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做此类题,要注意同音异形字,读音相近字,形近字,复杂字的书写。如同音异形字:“艰固”的“艰”应改为“坚”,形近字:“沙轮”的“沙”应该为“砂”,“交结”的“交”改为“胶”读音相似的字:“海枯石乱”的“乱”改为“烂”。
故答案为:沙—砂;交—胶;艰—坚;乱—烂
【点评】做此类题,要注意认真拼读词语,然后同音异形字,读音相近字,形近字,复杂字的书写,有些字还可以根据词语的意义来判断其正误。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大灾面前应有大爱,我们应该相互关爱,不要自顾自的。
B.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约l00种不同的基本微粒组成的。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D项用词不当,应该改为“孺子可教”。“才思敏捷”应该是形容才华出众的,小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写出好文章,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来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做此类题,要注意成语的正确用法:注意成语的感彩,成语的范围,不能望文生义等,还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再来判断,所以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常见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5.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故乡》)
(2)耳畔是一声miǎo   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3)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默。(《大雁归来》)
(4)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    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
【答案】踊 ⑵ 耳畔是一声miǎo______________ 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邈 ⑶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_______________默。(《大雁归来》) 缄 ⑷ 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______________ 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 帷
(1)踊
(2)邈
(3)缄
(4)帷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注意“踊”不要写作“拥”或“涌”等字,“邈”不要写作“貌”等字,“缄”不要写作“咸”“减”等字,“帷”不要写作“唯”“维”等字。
故答案为:⑴踊;
⑵邈;
⑶缄;
⑷帷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6.《时间的脚印》作者是   ,四川人,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   作家。代表作有《   》《   》等。
【答案】陶世龙;科普;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时间的脚印》作者是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代表作有《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故答案为:陶世龙;科普;《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②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③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④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答案】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知识点】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从“好像”一词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冰河缓缓地移动比作“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2)从“例如”一词可以看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从“攻击”一词可以看出,不是“袭击”。
(4)从数据“3000”和“10000”中看出。
故答案为:(1)打比方(2)举例子(3)作比较(4)列数字
【点评】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辨析。做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种类: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等,还要掌握其作用和答题的技巧,再根据文句中的提示性的语言,如:好像,例如等词进行辨析。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l2.7%左右。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啰嗦;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先通读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从而找出病因。
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缘故”
B项重复啰嗦,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D项成分残缺,应在“检测”后加上“力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的语病。做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可以采用一读二提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把病因不明判断不准的选项再运用提取主干的方法进行辨析。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9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台风降雨量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台风中心的高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中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5)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答案】(1)D
(2)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④用风力发电,节约原煤。⑤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3)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5)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事物。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⑴把选项一一回归原文进行比较。A项中的相关表述在第⑤段,原文是说“台风中心的低气压”;B项的相关表述在第⑥段,原文是“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C项的相关表述在第⑥段的最后一句,原文有表示推测的“或许”二字;D项的相关表述在第①段,“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第④段“节约了大量原煤”和第②段“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第⑤段“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⑵要到各个段落中去找答案。第②段“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第③段“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第④段“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节约了大量原煤”“用于风力发电”,第⑤段“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第⑥段“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⑷分析句子“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很明显是打比方。打比方的效果是生动形象,要联系句子作答。把“台风”比作“江河中的涡旋”,它们在外形上很相像。
⑸。说明中心即说明对象的总特征,这在文章的第①段就有表述:“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全文就是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说明的。我们一般只看到台风的“过”,通过本文的学习,知道台风还有“功”。“功”和“过”这一对矛盾体能集中在台风身上,本身就值得思考。台风的功过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所以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2)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做这类题时先要表明态度,该词不能去掉,然后说出该词在这里表明什么意思,再说去掉以后意思变成怎样的,和文中或者现实不相符合,最后要说出该词的应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词语,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5)本题考查筛选主旨句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能力。筛选主旨句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从文章开头和结尾段筛选出中心句即可。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主旨句谈自己的思考即可。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选文的中心句是: 。
(2)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段的内容。
(3)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答案】(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2)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3)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不是坚固不坏的,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攻击”一词在这里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4)举例子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子;排比;时间的脚印
【解析】【分析】(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选文第①段写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第②段写空气和水中的酸类以及水流和风对岩石的破坏。第③段写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第④段写雨水和海水对岩石的破坏。第⑤段写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对岩石的破坏。第⑥段写人对岩石的破坏。因此,这一部分的中心句是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2)在梳理各段内容的基础上概括选段内容即可。由上题分析可以概括为: 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把炎热的阳、严寒的霜雪、风、雨拟人化,说岩石受到他们的“攻击”,而“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几个句子排在一起,构成排比, 因此,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不是坚固不坏的,从而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攻击”,进攻,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这里把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对岩石的破坏比拟成攻击, 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4)“ 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了建筑兰新铁路的事例说明人对岩石破坏的速度更快。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中心句的能力。答题时要要整体感知选段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选段内容筛选出中心句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1)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   →   →铯原子钟
(2)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5)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案】(1)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表
(2)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3)作比较、作引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5)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作比较;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⑴根据第②段“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可知第一个空的答案为:圭、沙斗、漏壶;根据第③段“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空的答案是:机械钟表;根据“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可知第三个空的答案是:石英电子钟表。
⑵结合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进行分析,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计时方式的变迁,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表示时间的珍贵,因此引用这句话可以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⑶这句话把古代人的约会的大致时间和现代人的约会的准确时间进行对比,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属于引用说明,引用一句大家都熟知的古诗和比较感兴趣的事,使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⑷根据“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可以概括出造型新颖,走时准确;根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可以概括出功能完备。
⑸ 结合文章第⑤段有关内容分析, 第五段说明的是铯原子钟这种计时工具,首先说明这种计时工具出现的背景,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由此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
故答案为:⑴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表
⑵ 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⑶ 作比较、作引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⑷ 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⑸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⑵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词语,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⑷此题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⑸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三、综合表达
12.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②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③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④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   
【答案】(1)语序不当,应把“分解”与“松散”调换位置。
(2)用词不当,应把“等”改为“或”。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岩石非常的坚硬、致密,不易破碎,首先必须要松散,不那么致密了,然后才破碎成一块一块的,最后才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因此“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语序不当,应该为: 逐渐松散、破碎、分解形成各种风化产物。
(2)“湖泊、海洋”和“地表低洼处沉积”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应把“等”改为“或”。
故答案为:⑴ 语序不当,应把“分解”与“松散”调换位置。
⑵ 用词不当,应把“等”改为“或”。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3.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2)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答案】(1)[示例]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2)[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知识点】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1)“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介绍铜壶滴漏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各构成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剩下的部分介绍其是如何计时的。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2)本题要求劝说同学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 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的好处及必要性,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⑵ [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14.下图是汉字“石”的演变过程,请欣赏不同的字体,并简要说明该汉字甲骨文的构造意义。
【答案】[示例]甲骨文的造型,一边像“厂”,表示山崖,一边像“口”,表示块状岩石。“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观察“石”字的甲骨文造型,可以发现“石”一边非常像高大的、直上直下的山崖,山崖旁边是很像一个“口”字,表示较小的块状的岩石,据此可知“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故答案为:[示例]甲骨文的造型,一边像“厂”,表示山崖,一边像“口”,表示块状岩石。“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字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观察汉字的每个构成部分,然后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分析揣测汉字的字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