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过关检测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
(摘编自靳晓燕、王胜昔《甲骨文:我们这样走近你》)
材料三: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在朋友刘鹗家中初见甲骨,既惊又喜,大受震动后写下这段话。历经120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看来,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应保护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的尊严,杜绝伪造、乱用、乱通假甲骨文字的现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
2018年,国家图书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整理研究进入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释文,正加紧推进排序等整理研究,力争早日完成《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
(摘编自孙亚慧《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材料四: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他们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反驳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观点的一项是( )
A.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约8000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四世纪和五世纪就绝迹了。
C.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的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四则材料介绍甲骨文的传播、甲骨学的研究,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寄寓在甲骨文上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自信。
B.陈楠将甲骨文元素融入诸多设计作品,出版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多个国家展出汉字艺术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C.用拉曼光谱分析甲骨填色,用计算机辅助缀合甲骨图片,用大数据整理、汇总研究成果,当下甲骨学研究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依存、促进,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比较,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4.在甲骨文(学)的传承、研究上怎样做到“流传而悠远之”?请结合上面前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5.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淖记事(节选)
汪曾祺
①大淖东头有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两口人,父亲和女儿。父亲名叫黄海蛟,是黄海龙的堂弟(挑夫里姓黄的多)。原来是挑夫里的一把好手。他专能上高跳。这地方大粮行的“窝积”(长条芦席围成的粮囤),高到三四丈,只支一只单跳,很陡。上高跳要提着气一口气窜上去,中途不能停留。遇到上了一点岁数的或者“女将”,抬头看看高跳,有点含糊,他就走过去接过一百五十斤的担子,一支箭似的上到跳顶,两手一提,把两箩稻子倒在“窝积”里,随即三五步就下到平地。因为为人忠诚老实,二十五岁了,还没有成亲。那年在车逻挑粮食,遇到一个姑娘向他问路。这姑娘留着长长的刘海,梳了一个“苏州俏”的发髻,还抹了一点胭脂,眼色张皇,神情焦急,她问路,可是连一个准地名都说不清,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使女。黄海蛟和她攀谈了一会,这姑娘就表示愿意跟着他过。她叫莲子。——这地方丫头、使女多叫莲子。
②莲子和黄海蛟过了一年,给他生了个女儿。七月生的,生下的时候满天都是五色云彩,就取名叫做巧云。
③莲子的手很巧、也勤快,只是爱穿件华丝葛的裤子,爱吃点瓜子零食,还爱唱“打牙牌”之类的小调:“凉月子一出照楼梢,打个呵欠伸懒腰,瞌睡子又上来了。哎哟,哎哟,瞌睡子又上来了……”这和大淖的乡风不大一样。
④巧云三岁那年,她的妈莲子,终于和一个过路戏班子的一个唱小生的跑了。那天,黄海蛟正在马棚湾。莲子把黄海蛟的衣裳都浆洗了一遍,巧云的衣裳也收拾在一起,闷了一锅饭,还给老黄打了半斤酒,把孩子托给邻居,说是她出门有事,锁了门,从此就不知去向了。
⑤巧云的妈跑了,黄海蛟倒没有怎么伤心难过。这种事情在大淖这个地方也值不得大惊小怪。养熟的鸟还有飞走的时候呢,何况是一个人!只是她留下的这块肉,黄海蛟实在是疼得不行。他不愿巧云在后娘的眼皮底下委委屈屈地生活,因此发心不再续娶。他就又当爹又当妈,和女儿巧云在一起过了十几年。他不愿巧云去挑扁担,巧云从十四岁就学会结渔网和打芦席。
⑥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她在门外的两棵树杈之间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她上街买东西,甭管是买肉、买菜,打油、打酒,撕布、量头绳,买梳头油、雪花膏,买石碱、浆块,同样的钱,她买回来,分量都比别人多,东西都比别人的好。这个奥秘早被大娘、大婶们发现,她们都托她买东西。只要巧云一上街,都挎了好几个竹篮,回来时压得两个胳臂酸疼酸疼。泰山庙唱戏,人家都自己扛了板凳去。巧云散着手就去了。一去了,总有人给她找一个得看的好座。台上的戏唱得正热闹,但是没有多少人叫好。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
⑦巧云十六了,该张罗着自己的事了。谁家会把这朵花迎走呢?炕房的老大?浆坊的老二?鲜货行的老三?他们都有这意思。这点意思黄海蛟知道了,巧云也知道。不然他们老到淖东头来回晃摇是干什么呢?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
⑧巧云十七岁,命运发生了一个急转直下的变化。她的父亲黄海蛟在一次挑重担上高跳时,一脚踏空,从三丈高的跳板上摔下来,摔断了腰。起初以为不要紧,养养就好了。不想喝了好多药酒,贴了好多膏药,还不见效。她爹半瘫了,他的腰再也直不起来了。他有时下床,扶着一个剃头担子上用的高板凳,格登格登地走一截,平常就只好半躺下靠在一摞被窝上。他不能用自己的肩膀为女儿挣几件新衣裳,买两枝花,却只能由女儿用一双手养活自己了。还不到五十岁的男子汉,只能做一点老太婆做的事:绩了一捆又一捆的供女儿结网用的麻线。事情很清楚:巧云不会撇下她这个老实可怜的残废爹。谁要愿意,只能上这家来当一个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谁愿意呢?这家的全部家产只有三间草屋(巧云和爹各住一间,当中是一个小小的堂屋)。老大、老二、老三时不时走来走去,拿眼睛瞟着隔着一层鱼网或者坐在雪白的芦席上的一个苗条的身子。他们的眼睛依然不缺乏爱慕,但是减少了几分急切。
⑨老锡匠告诫十一子不要老往淖东头跑,但是小锡匠还短不了要来。大娘、大婶、姑娘、媳妇有旧壶翻新,总喜欢叫小锡匠来。从大淖过深巷上大街也要经过这里,巧云家门前的柳阴是一个等待雇主的好地方。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正好做伴。有时巧云停下活计,帮小锡匠拉风箱。有时巧云要回家看看她的残废爹,问他想不想吃烟喝水,小锡匠就压住炉里的火,帮她织一气席。巧云的手指划破了(织席很容易划破手,压扁的芦苇薄片,刀一样的锋快),十一子就帮她吮吸指头肚子上的血。巧云从十一子口里知道他家里的事:他是个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他有一个老娘,守寡多年了。他娘在家给人家做针线,眼睛越来越不好,他很担心她有一天会瞎……好心的大人路过时会想:这倒真是两只鸳鸯,可是配不成对。一家要招一个养老女婿,一家要接一个当家媳妇,弄不到一起。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节选自汪曾祺《大淖记事》,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子为黄海蛟生下女儿巧云的时候,天上布满五色云彩。这带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味道,暗示了巧云今后命运将与众不同。
B.巧云的妈在走之前把家务事都做好,把巧云托付给邻居,甚至还为黄海蛟打了酒、做好了饭,可见她对这个家还是很不舍的。
C.“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表明巧云一方面对那些对她有点意思的人并不太喜欢,另一方面也暗含她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十一子与巧云显出情投意合之意,却不被邻居们看好,从选文最后一段来看,他们二人有情有义、互相体贴照顾,令人艳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接过”、“上到”、“一提”和“倒在”一系列动词描写,展现黄海蛟娴熟的上高跳技术和他乐于助人的一面。
B.巧云“眉毛黑如鸦翅”,眼却是一对凤眼,暗示了她有从乌鸦变为凤凰的潜质;“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有翠翠的味道。
C.第6段后半部分写巧云因为貌美而心善而为人们喜爱倾慕。字里行间有种幽默诙谐的态度,有对时人重美貌的些许调侃。
D.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朴实平淡却有味,被称为“京派作家”。如此篇,虽然记叙是浓墨重彩,但外貌心理描写也堪称精彩。
8.“巧云的妈跟唱小生的跑了”这件事在前文早有伏笔,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9.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巧云遭人玷污,十一子被人打死,下场都很惨。有人说:“大淖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名字”,试分析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陀许之 许:答应 B.遗以所乘马 遗:赠送
C.士信耻与伍 耻:羞耻 D.购其尸以葬 购:重金征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B.拜: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谪”“转”“徙”“改”“移”等。
C.郯国公:是指罗士信的封爵。春秋时期有公、侯、王、子、男五等爵位。
D.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于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D.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2)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寿阳楼八公山①作
(南宋)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
【注】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4.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们托词拒绝从师学习的理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极度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刻画了蜀道山高、壁绝、水湍的特点。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5月17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 顾方舟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他们获得荣誉, 。他们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 14亿中国人。( )。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 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 。虽然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国家命运与 个体需求结合一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 道德模范宣传报道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摘编自2020年5月19日《央视新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拾荒者 不孚众望 标识 致力
B.拾荒者 实至名归 标签 致力
C.拓荒者 实至名归 标识 发力
D.拓荒者 不孚众望 标签 发力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所以《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
B.《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C.《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展现出了鲜明时代精神的获奖者
D.展现出了鲜明时代精神的获奖者,所以《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虽然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国家命运与个体需求结合一起。
B.虽然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C.虽然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需求与国家命运结合一起。
D.我们虽然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七、语言表达
20.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严重,②减少人员流动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③而对于不少企业来说,④工人返乡,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情况,⑤所以留企业员工在当地过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节产生的工人不足。⑥倡导“就地过年”,是因为国内防疫压力增大的结果,有其必要性。⑦公众对此应该给予理解、配合和支持,⑧这既事关自身健康安全,也事关全国防疫大局。
21.下面某餐馆门上的对联,请你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据《北京晨报》11月5日报道,10月8日,广西灵山县某中学初二女生黄某正在教室里听课,位于她上方天花板的吊扇突然坠落,转动的风扇叶片刮到黄某的左脸颊,事后经治疗,仍留下了一道长达6厘米的疤痕,已构成轻度毁容。事情发生后,黄某父母多次与校方沟通,索赔无望后,将学校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校方疏于对教室风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导致风扇非人为因素无故坠落,判决校方赔偿黄某后续治疗费用2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清华大学出新规,本科生不会游泳就拿不到毕业证书,此举立即引起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议。近几年,中小学生溺亡人数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游泳,作为生存技能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就能掌握游泳技能。但因安全、成本、师资等问题,城市的中小学普及游泳课困难重重,农村的中小学无疑更是纸上谈兵。清华新规是否合理?有没有必要把游泳纳入学校必修课程?还有没有其他好办法让大部分孩子都能有机会学习游泳?
请你针对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想法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创新甲骨文传播方式。②将甲骨文与科技聚合,搭建桥梁。③专业研究者探索研究路径,加快研究进程。④培养年轻人对甲骨文的喜爱,为甲骨学的发展储备后续人才。
5.①甲骨文起源时间早。②甲骨文有传承和解读。③甲骨文和后来的汉字一脉相承。④肇源于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形成。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历史记忆”错误,原文是“历经120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
A.根据“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可见,“发现了17个距今约8000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能有力反驳这一西方观点。
B.“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四世纪和五世纪就绝迹了”不能反驳这一观点。
C.“嬗变轨迹清晰可见”这时间远迟于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产生的时间,不能反驳。
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证明的是汉字对其他文化的影响,而与该论点无关。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是“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分别筛选出相关信息,最后归纳概括出内容要点。
如根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等可得出①;
根据“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可得出②;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可得出③;
根据“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可得出④。
5.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先结合题干可将答题区间定于材料四,然后通读材料可知,分论点即为材料四第二、三、四、五的段意,故结合相关信息概括出这几个段落意思即可得出答案。如第二段主要是讲甲骨文起源时间早于任何已知文字;第三段主要介绍了甲骨文的境遇与其他文字不同,它是有传承与发展的;第四段则是说甲骨文与后世文字关系密切,是“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第五段主要介绍了肇源于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形成的影响。据此归纳整合,分条作答即可。
6.C
7.B
8.①莲子与黄海蛟相遇突然而又急促,风尘仆仆,生活不会长久;②莲子是大户人家的使女,喜欢吃瓜子零食,唱牙牌调等等,可谓与大淖乡风格格不入,很可能会想法脱离此处。
9.①“大淖”的乡风淳朴之中又有些肮脏。人们互相帮助、辛勤劳作,男女之间情谊自然真实,十分淳朴;但却又有着闲人议论纷纷,女孩被玷污,男孩被打死的丑状,显得肮脏;②“大淖”带有象征意义,喻指“淖泥”。在这里作者将他比作一个大泥潭子,会把人陷进去,十一子和巧云就是例子。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表明巧云一方面对那些对她有点意思的人并不太喜欢,另一方面也暗含她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说法错误。“另一方面也暗含她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结合原文“这点意思黄海蛟知道了,巧云也知道。不然他们老到淖东头来回晃摇是干什么呢?但是巧云没怎么往心里去”分析可知,文中只是点出了巧云对爱慕他的人的态度,并不能看出她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故选C。
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巧云‘眉毛黑如鸦翅’,眼却是一对凤眼,暗示了她有从乌鸦变为凤凰的潜质;‘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有翠翠的味道”说法错误。“暗示了她有从乌鸦变为凤凰的潜质”过度解读,此处描写了巧云的美丽。
故选B。
8.
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设置手法的分析概括能力。具体考查伏笔,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知道什么是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此类题目一般要求找出为后文某个情节设置的伏笔。也涉及到筛选概括能力。本题,题干“‘巧云的妈跟唱小生的跑’这件事在前文早有伏笔,请找出并加以分析”。作答本题,考生要找出哪些地方暗示“巧云的妈跟唱小生的跑了”,结合“这姑娘留着长长的刘海,梳了一个‘苏州俏’的发髻,还抹了一点胭脂,眼色张皇,神情焦急,她问路,可是连一个准地名都说不清,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使女。黄海蛟和她攀谈了一会,这姑娘就表示愿意跟着他过”分析可知,莲子与黄海蛟相遇突然而又急促,风尘仆仆,且“黄海蛟和她攀谈了一会,这姑娘就表示愿意跟着他过”,已经暗示着“莲子”不可能与黄海蛟长久地生活下去。结合“莲子的手很巧、也勤快,只是爱穿件华丝葛的裤子,爱吃点瓜子零食,还爱唱‘打牙牌’之类的小调:‘凉月子一出照楼梢,打个呵欠伸懒腰,瞌睡子又上来了。哎哟,哎哟,瞌睡子又上来了……’这和大淖的乡风不大一样”分析可知,莲子是大户人家的使女,她喜欢吃瓜子零食,爱唱牙牌调等等,无论是言行还是举止可谓与大淖乡风格格不入,脱离此处的可能性极大。
9.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本题,题干“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巧云遭人玷污,十一子被人打死,下场都很惨。有人说:‘大淖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名字’,试分析原因”,作答本题,实际上就是要理解“大淖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名字”的含义,答案应该围绕“大淖”展开。结合“有时巧云要回家看看她的残废爹,问他想不想吃烟喝水,小锡匠就压住炉里的火,帮她织一气席。巧云的手指划破了(织席很容易划破手,压扁的芦苇薄片,刀一样的锋快),十一子就帮她吮吸指头肚子上的血”分析可知,“大淖”的乡风淳朴,人们互相帮助、辛勤劳作,男女之间情谊自然真实;而由题干中“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巧云遭人玷污,十一子被人打死,下场都很惨”以及原著中“因此,街里的人说这里‘风气不好’”的描述可知,“大淖”又是显得如此的肮脏。“大淖”本深就具有烂泥、泥沼之意,很显然,“大淖”带有象征意义,喻指“淖泥”。在这里作者将这个地方比作一个大泥潭子,结合“十一子”和“巧云”的例子,就能明白,这是个容易让人陷下去的大泥潭。
【点睛】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其方法是:①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⑤活译法。指含有比喻的句子,可有抓与喻体相似的方法。⑥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10.C
11.C
12.D
13.(1)身上遭受多处创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敬重)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跟他一同吃饭睡觉。(2)王君廓对诸位将领说道:“谁能守住此城?”罗士信答道:“我愿意来守城。”王君廓于是命令罗士信守城。
【解析】
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C,耻:意动用法,对——感到耻辱。故答案选C。
11.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C,“春秋时期有公、侯、王、子、男五等爵位”说法有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故答案选C。
12.选项D,说其心胸狭隘过于武断,且“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也不当。原文“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意思是:率领统领的一千多名部下前来投靠唐高祖李渊,被授予陕州道行军总管一职,趁机图谋王世充。这不是密谋而是正常的攻取,所以选项中说密谋理解错误。故答案选D。
1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被”遭受、“见…于”被、“厚遇”优厚的待遇、“与(之)” 跟他各。(2)“语”对谁说、“诸”诸位、“孰”谁“乃”于是。
【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贼寇王薄、左才相、孟让攻打齐州,通守张须陀率领士兵反击贼寇。罗士信做着执衣(衙门里的差役)一职,年仅十四岁,短小精悍,自己就请求效力杀贼。张须陀怀疑他不能穿住铠甲,轻视他。罗士信很生气,穿上双层铠甲,带上左右两个箭囊,上马后环视一圈。张须陀允许他一同打击贼寇。在潍水岸边迎击贼寇,阵容刚排列,罗士信手持长矛骑马冲入贼寇军营,刺杀数人,取下一个首级抛出去,用长矛接住,用长矛挑着行进,贼寇们都惊恐地看着不敢反抗。张须陀乘机大破贼兵。罗士信追赶逃亡的贼寇,每杀掉一个贼寇,就砍下鼻子放在怀里,等到回来后,查验鼻子来代替首级。张须陀很是叹服,把自己乘坐的战马赠给罗士信。但凡是作战,张须陀先行,罗士信为副将,经常如此。隋炀帝派遣使者画出张须陀、罗士信作战的形象并上交给内史省。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杀死,罗士信与裴仁基归降了李密,委任总管一职,让他统领本部人马讨伐王世充。身上遭受多处创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敬重)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跟他一同吃饭睡觉。后来王世充得到李密将领邴元真等人,于是罗士信逐渐地被疏远排斥了。罗士信以与他们为伍为耻辱,率领统领的一千多名部下前来投靠唐高祖李渊,被授予陕州道行军总管一职,趁机图谋王世充。
罗士信出行就当先锋,返回时就为殿后,有所收获,全都分给部下有功劳的人,有时候脱下战服解下战马赏赐给他们,军士们因此愿意为他效命。然而罗士信执法严格,就连最亲近的原来的部下都很少宽恕,他的手下也都不敢亲近了。军队驻扎洛阳,攻打千金堡,堡中传有恶言诋毁军队,罗士信大怒,在夜里派遣一百人带着婴儿到堡下啼哭叫嚷,好像从东都逃出来的,过一会又假装明白过来,说:“不对啊,这里是千金堡了。”于是走开了。堡中兵士打开城门追赶抢掠,罗士信埋伏攻进堡中,屠杀全城。贼众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授予绛州总管,封为郯国公。
后来跟秦王李世民在洛水攻打刘黑闼,攻下一城,由王君廓戍守,贼兵快攻,王君廓溃败而出城。王君廓对诸位将领说道:“谁能守住此城?”罗士信答道:“我愿意来守城。”于是命令罗士信守城。罗士信已经进入城中,贼兵全都围攻他(攻城),正在下着雪,救援的军队不能前进。城池失陷了,刘黑闼想要重用罗士信,罗士信不愿屈服而被处死,年金二十八岁。秦王沉痛悼念他,重金求得他的尸体埋葬了他,封给他勇的谥号。当初罗士信被裴仁基礼遇,等到东都平定,拿出家中资财把裴仁基埋葬在北邙来回报裴仁基的恩德,并说:“如果我死去,就要把我埋葬在他的旁边。”到他死去,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埋在裴仁基墓旁)。
14.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15.①前五句借景抒情(意到即可),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意到即可);②“信劳生”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悲怆(意到即可);③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意到即可),词人自比谢安,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的悲愤之情(意到即可)。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理解上阕画线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积累的素材,分析苏东坡笔下的内容。“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与苏东坡笔下周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了解常见的抒情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明确手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前五句借景抒情,抓住“无处问豪英”分析,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直抒胸臆。“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一句,借典故抒情,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年“独听桓筝”。词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
【点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16.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谀、趋、叩、湍、喧豗、砯、壑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C
18.B
19.D
【解析】
17.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词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拓荒者,指在大家没有开发和开展的领域,最先作出了试探和研究的人。拾荒者,指捡垃圾的、拾破烂的人。此处修饰“顾方舟等人”,填入“拓荒者”。
第二组,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语境“他们获得荣誉”,填入“实至名归”。
第三组,标识,既能代表图形类的符号,也用于表述文字、数字和方向标等记号。标签:指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此处语境“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填入“标识”。
第四组,发力,指集中使出力量。致力,把力量完全用在某个方面。此处语境“如果说主流媒体”,用“发力”更合适。
故选C。
18.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括号前面的文字“他们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 14亿中国人”,主要写“感动中国”,括号后面的文字“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表现的是“时代精神”。所以前半句是“感动中国”,后半句是“时代精神”,排除AD。
“就在于展现出了鲜明时代精神的获奖者”,语句不通,排除C。
故选B。
19.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语序不当,主语相同,主语“我们”应放在关联词“虽然”前面,排除BC;
结合文段,应该是“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排除AC。
故选D。
【点睛】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①“严重”改为“严峻”
⑤应在句末加宾语中心语“的问题”
⑥删去“的结果”或删去“因为”
⑦语序应为“理解、支持和配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搭配不当,“疫情”可以和“严重”搭配,前文的主语是“防控形势”,与之搭配的应是“严峻”。
⑤句,成分残缺,“缓解”没有宾语,应该在最后加上“的问题”。
⑥句,句式杂糅,“是因为……的结果”是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糅合在了一块,应该去掉“因为”或“的结果”。
⑦句,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先后顺序,应该是:理解、支持、配合。
21.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有关对联的基本常识。上下联必须形成对仗。对于不同体裁的文体常识平时复习应学类归类,然后强化记忆。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广西学生上课被吊扇砸伤,学校负全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新闻类,注意新闻的要素,事件的主体是“广西某学校”,特征是“学生上课被吊扇砸伤,学校负全责”。注意事件的主体是“广西某学校”,特征是“学生上课被吊扇砸伤,学校负全责”。
23.会游泳才能毕业,只是正常校规
清华大学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西安交大不会太极拳不能毕业,这两个规定之所以引起舆论热议,其实也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把体育课教学普遍边缘化的现象。
据报道,清华大学最近重拾百年老校规,决定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学生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继清华大学之后,媒体还披露西安交通大学从1998年开始将太极拳设为必修课,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
把两门专业体育课与学生毕业资格挂钩,这在中国的高校中并不多见,所以很多人听来颇有几分新鲜。而清华与西安交大,都是中国的百年名校,校纪校规与办学风格,都备受社会关注。两校规定引发舆论热议,当然在情理之中。不过细究清华与交大的这两个规定,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先以清华大学的规定来说,稍熟悉高校情况的人都知道,体育课与专业一样,是一个课程群,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不合格不能毕业,这是一个正常的校规。
这个校规的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华大学的师资和场馆可以保证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高质量游泳课之要求,二是清华大学没有要求人人都成为游泳健将,而只是达到基本标准。游泳并非高难绝技,而是一门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普通体育项目,现在很多学生小时候就学习游泳,游泳合格对他们来说,本身不是问题。即使来自北方旱塬,小时候没有学过游泳的学生,经过老师指导和课后的练习,掌握游泳基本技能并不困难;至于完全不适合游泳运动的学生,学校也有免修或替代性学习的方案;三是游泳作为一项体育项目,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损伤的风险也比较小,另外,它还是一个重要的生存技能。
清华大学具有开展游泳运动的良好条件,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这样一项技能,并提出基本要求以督促他们养成健身之良好习惯,这么做,完全合情合理。
相较于游泳而言,太极拳运动对场地要求更为简单,而太极拳素为民众喜闻乐见,是一项极为普及的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效果也是有目共睹,师资也不难保证。和清华一样,西安交大也没有要求学生个个练成太极高手,而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套路,坚持练习而已。
清华与西安交大这两个规定之所以引起舆论热议,其实也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把体育课教学普遍边缘化的现象,在很多高校,虽然体育名为必修课,但素不为学校重视,在这样一个大气候下,体育老师也无法对教学有严格要求。而与体育课边缘化相对应的,是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很多学生生活懒散,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清华和西安交大能够正视这一问题,通过强化校规的办法,督促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其积极意义不言自明。
我们还要进一步强调,大学内部规章,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放下身段,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也是一个社会机构的基本义务。但是,一个大学,应该在法律规定下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设置课程,更是一个学校的基本权利。社会应该鼓励高校不走寻常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清华和西安交大这两个百年名校的这种探索,都合情合理,足以为学校增添光彩。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源自媒体的一则新闻,宜就事论事,写成时文评论。主要事件是清华新规引发各方议论,可以从赞成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反对者的角度分析。立意的参考方向:
一、赞成“游泳入校”:
1、作为育人单位,学校对此责无旁贷。
2、游泳入校,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3、培养安全和生命意识,从游泳开始。
4、掌握防溺技能,从娃娃抓起。
5、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合力,让学生能文能“泳”
6、清华“游”首创,育人新方向。
二、反对“游泳入校”:
1、学校已不堪重负,不具备开“游”条件(缺钱缺师资)
2、学校不是万能的,开放社会资本来培“游”。
3、人生要学习掌握的技能多多,学校无法大包大揽。
4、游泳入校让学校背负巨大的安全责任。
5、家长是启蒙老师,学校不能是学生成长的免费“保姆”
6、清华作为顶尖高校,不该在基本技能上设门槛阻学生毕业。
具体给分参见高考评分细则。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从赞成的角度分析清华此举的意义,也可以从反对者的角度分析此举的弊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