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20: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教材高一下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吕布在白门楼被缢前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希望刘备记住当初被袁术攻打时自己帮他解围的情义,替自己向曹操求情。
B.《红楼梦》中王熙凤日后落难之时,其女巧姐险些被“狠舅奸兄”所卖,幸而得到刘姥姥的营救。
C.宝玉接到妙玉的拜帖后,正为回帖上如何下别号发愁,多亏史湘云指点,署了“槛内人”,方合了妙玉心思。
D.《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老船夫在翠翠婚事上的谨小慎微,犹豫不决,致使误会不断。他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惆怅逝去,未能为翠翠找到最终的归宿。
B.《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夫人糜夫人为了丈夫成就帝业,为了不拖累忠义之将赵云,为了保全刘家的血脉阿斗,毅然投井自尽。
C.《茶馆》中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也逃不了悲剧的命运,表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
D.袭人一直都是温柔体贴的形象,但也有例外。在宝玉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也体丰怕热”后袭人不由得大怒。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在葛朗台死后抛弃夏尔,嫁给德·蓬风,将大量的金钱用于慈善事业。
3.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中散大夫谯周感叹:“近来朝廷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姜伯约累欲征伐,不恤军士:国将危矣!”乃作《仇国论》一篇,寄与姜维。
B.谯周、廖化劝阻姜维八伐中原,廖化的意见是: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姜维在祁山围困邓艾。
C.刘禅听宦官黄皓之言,召回姜维,姜维在进退两难之际,乘势撤兵。姜维听信郤正建议,往西川屯田。
D.吴国丁奉、陆抗死后,吴主孙皓荒淫无道,凶残横暴,晋益州刺史王浚上书请伐吴,张华也上表请求伐吴,秘书丞杜预的话更坚定了司马炎的决心,于是决定发兵伐吴。
E.刘禅听从郤正的建议,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兵七万抵御魏国邓艾的来犯,诸葛瞻命子诸葛尚为先锋抵御邓艾,在绵竹父子俱亡于沙场。
4.下列对《林》细节描写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B.林冲要去沽酒,离开草料场时,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一细节描写,说明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进行铺垫。
D.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5.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B.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C.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D.觉民告诉觉新,姑妈已经答应了他与琴的婚事,只等戴满爷爷的孝,就可以提出来。他们希望举办传统婚礼。(《家》)
6.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钟的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养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那儿子便是秦钟;女儿小名唤可儿,就是秦可卿。
B.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期。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人,最后来到林黛玉处辞行,遭到林黛玉善意的嘲笑。
C.贾政将宝玉的跟班李贵训斥了一顿,同时让李贵转告学里太爷,让宝玉不仅要念《诗经》古文,更要将《四书》讲明背熟。
D.秦钟在书塾里和香怜交友,遭到金荣取笑,秦钟、香怜向贾瑞告状。因贾瑞偏袒金荣,宝玉等非常生气。李贵激茗烟闹事,贾蔷息事,贾瑞怕事情闹大,只得逼着金荣赔礼。
7.下列各组词语,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辟邪/开辟新路 解数/押解 症结/症状
B.作坊/作客他乡 囤积/粮囤 粘性/粘贴
C.着凉/十分着急 字帖/碑帖 角逐/角色
D.载体/载歌载舞 中肯/中伤 狼藉/慰藉
8.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9.《红楼梦》中有一位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 )
A.史湘云 B.薛宝钗 C.林黛玉 D.贾惜春
10.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暴政
B.孔子以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
C.孔子以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
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
11.下面对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他的代表作有《高老头》、《幻灭》等。
B.小说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葛朗台,是贪婪、吝啬、虚伪的地主阶级的代表。
C.小说中的描写细腻生动,比如“老头儿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婴儿那样朝梳妆盒扑来”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葛朗台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
D.小说中主人公欧也妮是温柔善良的,但是在夏尔背叛她们的爱情之后,她选择了用替夏尔偿还所有债务的方式来羞辱夏尔,这个情节体现了欧也妮人物性格的转变。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E. 玄德待黄忠甚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其故。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听了孔明的话,就把魏延赶走。
A.曹操退兵之后,周瑜急忙率军来攻南郡,守将曹仁与周瑜展开大战。激战中,周瑜中了毒箭。曹仁败退后,诸葛亮却乘机占领了南郡、荆州等地。周瑜火气攻心,伤口迸裂。这是孔明一气周瑜。
B.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刘备听从马良的建议,出兵南下,一举攻取了零陵,赵云乘势又攻取了桂阳。桂阳太守想把自己刚刚守寡的嫂子嫁给赵云,被赵云严词拒绝。
D.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杀黄忠,最后魏延杀了太守,献了城池。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阴阳”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典型的封建主义社会,因此君王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可是在“家天下”的传统中,君王的素质往往又是难以保证的变量。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昏庸导致国家衰落乃至灭亡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百家”之中,往往都设置了对君王权力的“制约模式”。例如“儒家”就提出: ________是君王,________应当遵守“礼”的行为规范。可惜,“诸子百家”对此也仅仅提出了“指导意见”,却没有相应的“惩戒机制”。于是在这个大前提下,“阴阳”学派登场了。
这个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通过对数学演算在编撰历法上有所成就的学派,________阐明了四季变化并据此初步设立了“节气”, ________是以此为依据,认为自然界会对人世,________是对具体某一个体行为的好恶,给出直接的昭示。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阴阳”学派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天意代言人”。
要知道,基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往往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理智的分析和解释,因此,掌握了当时“顶尖”天文、数学理论的“阴阳”学派通过把自己塑造成“天意代言人”,从而掌握了政治话语权。他们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和反常气象与人的行为“挂钩”,以达到限制统治阶级行为的目的。但“阴阳”学派的理论是有其先天不足的,难以被任何一个君王或知识分子所真正相信,逐渐沦落成了一个“巫蛊勘问”之学,逐渐被人“敬而远之”。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便 也 不仅 更 甚至
B.只要 就 不仅 更 尤其
C.即便 也 既 又 尤其
D.只要 就 既 又 甚至
二、名著阅读
14.王夫人愈发看重_____了,竟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15.“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此处宝玉“越发无趣”的起因是什么,此后他又如何自我排解这份心情 请简述。
16.请写出《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的第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17.高一年级举办“读书交流会”,邀请你向学弟、学妹们推荐《红楼梦》。请从人物评价、故事梳理、艺术特色等,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50字以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人物、医学服饰、建筑、布局、陈设、美食……可探究的问题难以尽述。你所在的班级拟举办“走进‘红楼’——《红楼梦》探究阅读”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8.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19.你所在的小组决定以建筑作为探究阅读的重点,你认为本次探究活动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
2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楼梦》中贾府的建筑特点,作为小组汇报材料。要求:不少于60字。
21.请你推荐一位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并介绍他参与设计的两个作品。
22.简答题。
(1)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
(2)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上面这段判词预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归宿?她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有怎样的表现?反映了她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3)宝玉忙笑道:“你说,哪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红楼梦》第十九回)
上面选段中,这个让宝玉满口应承的“你”是谁?她让宝玉应承了哪三点?宝玉因为什么而应承她的要求?
(4)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老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请简述。
三、材料作文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手机是高科技的产物。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似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时刻离不开手机。
关于手机你有着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C项,“多亏史湘云指点,署了‘槛内人’”错误,应该是多亏了邢岫烟指点,署了“槛内人”,方合了妙玉心思。
故选C。
【点睛】
解答识记文学名著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2.DE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名著内容,比如涉及人物、故事情节,重要时间等,还要识记一些细节,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名著主旨,才能地更得心应手地答题。考生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D项,“袭人不由得大怒”错误,宝玉说的“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是对宝钗说的,宝钗听了这话,不由的大怒,冷笑了两声,说 “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故D项中大怒的应是薛宝钗。
E项,“欧也妮在葛朗台死后抛弃夏尔”错误,查理(后来改名夏尔)发了财回到巴黎,给欧也妮写了一封信,抛弃了欧也妮。故应改为:夏尔在葛朗台死后抛弃了欧也妮。
故选DE。
【点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C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情节概括题。C项中“往西川屯田”错误,D项中“张华”与“杜预”对调。
4.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进行铺垫”不正确,应该是“埋下伏笔”。
5.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D.应为“他们希望用新式婚礼”。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导读涉及作品的阅读理解。涉及四部作品,看起来是选择错误的一项,但真正准确得到答案,必须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学习教材的时候要同时阅读“名著导读”部分,并且要读原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识记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
A项,“秦钟的父亲秦业……便向养生堂抱养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那儿子便是秦钟”说法错误,秦钟原著作“秦业”,据脂砚斋批语其名谐音“情孽”,五十三岁时得的儿子。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并非抱养;
C项,“让宝玉不仅要念《诗经》古文,更要将《四书》讲明背熟”错误,是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
D项,“李贵激茗烟闹事,贾蔷息事,贾瑞怕事情闹大,只得逼着金荣赔礼”错误,是“贾蔷就激茗烟闹事,茗烟一把揪住金荣破口大骂,还召来宝玉三个小厮。最后李贵息事,金荣赔礼”。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项,辟bì邪/开辟pì;解xiè数 /押解jiè;症zhēng结/症zhèng状;B项,作zuō坊/作zuò客;囤tún积/粮囤dùn;粘nián连/粘zhān贴; C项,着zháo凉/着zháo急;字帖tiè碑帖tiè;角jué逐/角jué色三组均相同; D项中狼藉jí/慰藉jiè不同;载zài体/载zài歌载舞,中zhòng肯/中zhòng伤相同
8.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名篇内容的能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岳阳楼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葬花吟》中的句子。《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从中可见,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率先向善,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和理解能力。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名著的内容,然后在熟记的基础上对名著内容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积累一些对名著内容评价的知识。A项,“浪漫主义作家”错,应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C项,“表现了葛朗台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分析不恰当,结合他当时的语言,可见葛朗台眼里只有金钱,暴露出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D项,“她选择了用替夏尔偿还所有债务的方式来羞辱夏尔”错,应是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痛苦,拿出一百五十万巨款,阻止债权人宣布叔父破产,成全也保全了夏尔。故选B。
12.BE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B项,赤壁之战后,北方战事趋缓,孙刘两家开始为荆州不断扯皮。鲁肃一讨荆州,刘备推之于刘琦,鲁肃退让了:二讨荆州,刘备又推之于“借”,鲁肃无功而返:三讨荆州,刘备痛哭,鲁肃又空手而归。鲁肃并不是被赶回去的,而是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回去。E项,“玄德听了孔明的话,就把魏延赶走”错,刘备将魏延收留了下来。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和关联词的能力。
“即便……也”是让步关系,“只要……就”是充分条件关系,此处要表达的是就算是君王,也应该遵守的意思,是让步关系,选“即便……也”,排除BD。
“不仅……更”是递进关系,“既……又”是并列关系;此处语境中,“初步设立‘节气’”与“认为自然界会对人世……给出直接的昭示”之间,后句语意比前句更进一步,故选“不仅……更”,排除CD。
“尤其”是连接的是前一个分句的意义的具体点,“甚至”是连接的是前一个分句的意义延伸;此处“自然界会对人世”和“对具体某一个体行为的好恶”是分句意义的延伸,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点,排除C。
故选A。
14.袭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把袭人叫过去问话,袭人表示宝玉真该挨一次打,表现出了贤妻良母的品质,王夫人深深认可她的模样和行事,认为她能劝得住管得住宝玉,便有心让她做姨娘,只是一时之间不说开,每月多给她二两银子,而且这些钱是从王夫人的月钱里面扣。
王夫人已相中袭人做贾宝玉的妾,因为袭人的处世符合王夫人的标准,这也是王夫人放在宝玉身边的自己人,可以随时了解宝玉身边的情况。
15.起因:宝钗生日,众人看戏时凤姐笑贾母深爱的小旦像一个人又不明说,湘云心直口快说像黛玉,宝玉怕黛玉多心对她使眼色,事后又找二人解释,结果调和失败,落得两处贬谤。排解:参悟禅机,立占一偈,并填解词《寄生草》。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答题关键词“起因”“ 排解”。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山门》中鲁智深所唱的曲子与宝玉作一偈一曲,都是在现实中“碰壁”之后,想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破坏佛门清规的鲁智深和不遵守严格家教的贾宝玉都不为周围的人们所容,所以,作者以前者作为触发后者“禅机”的诱因。这样,我们看待宝玉的苦恼,也就不应只限于表面所写的儿女纠葛。《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宗教哲学对曹雪芹的思想影响之深。关于禅宗思想的鉴赏,可参见《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16.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这个阴谋是矛盾冲突的高潮。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本题目要求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第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对于第三个阴谋应准确交代国王克劳狄斯与核心事件安排比剑,突出“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的重要细节把事件交代清楚,至于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则是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点睛】
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17.示例:来读《红楼梦》吧,至情至性的贾宝玉,才高出众而目下无尘的林黛玉,温柔机敏又处事周到的薛宝钗,性格泼辣手段高明的王熙凤,出身贫寒而谙于世故的刘姥姥……无数经典的人物形象,一定会有你喜爱的一个。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名著人物、艺术特色和梳理故事脉络的能力。
题干提示从三个角度来推荐,一为人物,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一百多人,上到贵族阶层,下到丫鬟仆妇,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二为故事梳理,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为创作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间百态书中描画的经典情节在后世广为流传,所塑造的大批血肉丰满,风采各异的人物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巧的艺术形象。
三为艺术特色,《红楼梦》尽管是浪漫主义手法为全书总纲,但其对贾府生活的描绘,逼真而自然,完全再现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百景,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巨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方面拟写推荐语,注意运用艺术手法,符合字数要求。
18.走进名著“红楼”,传承经典文化。
19.找出《红楼梦》中有关建筑描写的文字;阅读并归纳要点和建筑特征;整理探究成果并展示。
20.《红楼梦》中,贾府是中国古典建筑规划布局的集中体现。贾府建筑具有宏伟的外观和讲究的布局,处处显出豪门贵族的气派,并能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进行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21.梁思成,他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鉴真纪念堂。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要注意结合活动主题,比如本次活动是“走进‘红楼’——《红楼梦》探究阅读”的活动,标语中自然应当有“红楼”“红楼梦”等词语;另外从活动目的来看,题干中有“《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人物、医学服饰、建筑、布局、陈设、美食……”,可见本次活动显然是为了了解并传承经典文化。据此写宣传标语,并注意标语表达特点,一般要对仗,具有鼓动性等。
19.
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既然决定以建筑作为探究阅读的重点,自然应当先找出《红楼梦》中关于“建筑”的描写;然后通过仔细阅读归纳出文中提到的建筑的特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报告,可以参考其他古代建筑文献,找出研究的方向。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典型的关于建筑的描写来归纳。比如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关于贾府建筑的描写,“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贾府建筑具有宏伟的外观和讲究的布局,处处显出豪门贵族的气派;再如关于“大观园”的描写,“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可以看出贾府建筑讲究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21.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的建筑学家”可以推荐“梁思成”,他的代表作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鉴真纪念堂。或者推荐“吕彦直”,他的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22.(1)一、“误拾绣春囊”,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二、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惜春。表现:①主动要求惩罚私藏钱财、物件的丫鬟入画;②主动说出私传东西的“必是后门上的张妈”;③派人叫来尤氏,逼迫她带走入画。(3分,每点1分)个性:胆小怕事,冷酷自私。(2分,每点1分。)
(3)(花)袭人。应承的三点:①不胡乱赌咒发誓;②在老爷以及别人跟前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③不毁僧谤道,更不吃人嘴上胭脂。(3分,每点1分。)因为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
(4)因为:①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②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2分,每点1分。)和好:①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②宝玉高谈阔论“爱物”的道理,晴雯便说自己喜欢撕扇子;③宝玉拿扇子让她撕,两人大笑,和好如初。(3分,每点1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 题目问,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考生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概述傻大姐两次出场的情况,二是傻大姐每次出场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第一次出场是她“误拾绣春囊”,第二次出场是她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第一次出场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第二次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
(2)该题考查《红楼梦》中判词相对应的人物。人物在抄检大观园的风波中的表现,表现出来的性格。该判词对应人物是惜春,概述人物表现,抓住主要事情,梗概即可,不需讲清前因后果,不必详述过程。惜春在此事中力求自保,对仆人冷酷无情,对入画和张妈毫无同情之心,主动说出她们并要求带走。
(3) 袭人出于一方面出于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心,另一方面也借此试探宝玉,提出不久自己出会离开贾府,宝玉与袭人关系亲密,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 袭人本性善良,所提之事均是为宝玉着想,无一是为自己谋取好处。
(4)该题换个角度考查事情节,由宝玉要赶走晴雯考查二人失和前因,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然后考查二人和好的故事。复述时无需详细叙述,不要细枝末节,抓住主要情节概括即可。
【考点】
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策略】
对于名著简答题,考生必须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做到读练结合,读是基础,练是检测。因为考纲规定必看的书目较多,而且《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内容和结构都非常复杂,人物众多,因此要多读几遍。通读一遍后,可以通过看目录来回忆章节内容,也可以分人物来记忆,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与某个人物相关的事件,能概述事情起因,基本经过及结果。能记清该事件涉及的相关人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一部一部进行,每部作品可以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此,名著考查能从从容应对。如复习《红楼梦》,可以将书合起,对照目录,一章一章回忆,遇到不熟部分立该翻阅读,强化记忆。也可以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回忆人物。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
23.手机的利与弊
现代化的设会有许多现代化工具。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工具越来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有了电话我们可以和任何人通话;有了手机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口袋里,随时随地的与别人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有了电视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旅游世界;有了电脑更是对我们有问必答。但今天我决定着重介绍一下手机和手机的利端与弊端。
手机大约在八几年开始使用,但只是使用在一些大城市中比较富裕的有钱人家和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到了九几年手机开始普遍化、大重化、流行化,而不只是局限于个别的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甚至手机在一些学生中都拥有一定的低位、受到一定的青睐。手机的功能也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越来广泛。一开始只能用于通电话、发短信,渐渐地我们可以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而现在的手机除了那些简单的功能以外还加入了现代化元素,除了手机可以看电视以外还可以上网、上QQ还可以与别人视频通话聊天。如此可见手机在人们日常中的地位与需求。
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手机,有了手机无论遥远还是很近,无论内地还是海外交流都畅通无阻;有了手机通话变得越来越方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有了手机你在哪里别人都可以找到你,与你通话;有了手机你不用坐在家里等别人的电话,在外面照样交流。手机让我们的联系更简单,通话更方便,我们的交流需要也得到了更高标准的满足。手机上网也实现了很多人的现实需求,手机随着时代的进步所延伸出来的各种现代化功能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惠。
手机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缺点也一定是固然存在的。有的学生过早的使用手机而引发了诸多的弊端。利如:长时间的玩手机中的游戏会始我们的眼睛因缺乏休息而酸累,甚至这会成为我们视力下降得元凶、长时间的玩手机中的游戏更有可能使我们忘记了学习,而导致我们的学习下降、手机中的电子书会使我们过早的成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这样手机就不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是对更多人的成长带来阻力。
我们如何让手机的弊端转化为利端呢 我想这就要靠人们的约束力了。如过我们合理的利用手机管理好自己,不做游戏的奴隶而做手机的主人,我想哪么手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福利。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立意:
1.手机是科技的产物,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便利。手机在现代社会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准确,已成为人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作为工具的主人,应该充分利用工具发挥积极的作用,让它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更好地服务。
2.从另一方面看,我们正在被诸如手机等科技的东西所诱惑,过于依赖工具,甚至被工具所利用,失去了自我,被他们控制。从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不能静心地思考问题,思想也随之退化。
3.从深层次来看,造成上述这一切后果的,难道仅仅是手机等科技的东西吗?我们可由此进一步去挖掘其真正的内因,如浮躁、功利的现实社会,也许才是让我们轻而易举的成为工具的工具,才是让我们变得不会思考,感受不到感情波动的真正原因。结合正反两方面去写,也可从一个方面去思考,还可深层次挖掘。
点睛: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做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进行立意,任何文章都应放在现实的背景之下,体现出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关注,让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样的文章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