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 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白、橙乒乓球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要从我们班上的数学练习册中抽出一位同学的来进行检查,会抽到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呢?”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确定它的结果。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也称之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确定现象。(板书课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1.(1)学习课本例1,初步感知
提问:现在班上决定选一部分同学参加演讲,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演讲顺序,大家猜一猜谁会抽到第一个呢?有几种可能?
会是男生还是女生?有几种可能?
(2)验证:签盒里共有编号为1、2、3、4的四张签,分别代表演讲者的出场顺序。请4位同学代表演讲者来抽签,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小结:像这样,结果不止一种,并且是不确定的,我们称之为“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板书)
说一说:请你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一下这里的不确定现象。
2、探究课本例2,深入理解
(1)出示硬币:抛硬币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 也可能 ” (板书:可能 也可能 )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3、分组讨论例3,自主探究
(1) 出示乒乓球。猜测小虎摸的是什么球?
指名学生摸球验证。教师:当盒子里全是橙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橙球,都是橙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白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达标检测
1、填空(填“确定现象”或“不确定现象”)
(1)后天要下雨。( )
(2)水往低处流。( )
(3)我能打中靶心。( )
(4)月亮绕着地球转。( )
(5)下周我们班会获得卫生红旗。( )
2、 根据“一个盒子里装有2个红球、4个蓝球”这个信息判断。
(1)小猫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蓝球。( )
(2)小猫一定能摸到红球。( )
(3)小猫不可能摸到蓝球。( )
(4)小猫能摸到红球也是确定现象。( )
(5)小猫摸到蓝球是不确定现象。( )
3、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填空。
(1)暴雨后小河涨水。( )
(2)汽车过前面路口遇到红灯。( )
(3)明年某山区发生泥石流。( )
(4)冬天海水结冰。( )
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的叫做“确定现象”。
我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