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想一想能说出多少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
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苏轼]
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杜甫]
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挚的祝福——对朋友的思念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欢欣喜悦之情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返回上页 下页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返回上页 下页 qǐnzǎoxìng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愉快地,高兴地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思考于是,就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卧,睡共同,一起徒步徐行庭院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的原因。清澈透明交叉错杂原来是,连词第二段: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连词,只是,不过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而已,罢了第三段:惋惜无人赏月。句子解析 月色入户;运用拟人写法,自然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作伴,有意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
欣然起行:写作者的反应。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同见久违的朋友,欣然相迎。可以想象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寞的寒夜,依然来拜访他。
念无与乐者:写出作者在贬谪中寂寞寡欢,即使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敢和他来往;一同赏月应该是志同道合之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问题探究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景物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 3.体会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说说句中的“闲人”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②、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事。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 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6.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旷达乐观闲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8、苏轼写月,有明写,有暗写,请分别举例。明写:月色入户
暗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返回上页 下页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小结 文章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10、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本文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和写了哪些内容? 叙述描写抒情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承天寺中庭“我”和张怀民月色优美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月夜图特点:皎洁、澄清、透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苏轼最可贵的是:被贬后仍有豁达、洒脱的情怀。读故事,完成题目。
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不妥当的。(1)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 (2)菊花是不是真的不会脱落?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州的菊花却以后者为主。 (3)这个故事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源泉。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考考你:翻译下列句子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理解性背诵默写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返回上页 下页 本文的点睛之笔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布置作业: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晚风轻轻
微微吹临
颤动着这周遭的景物
侧耳倾听
似乎是天籁之佳音
我正想解衣就寝,
上床安睡就盼望着一个美梦的来临呀!
真想不到那如霜如碧的月光,脉脉含情
悄悄的透进窗纱,一眼晶莹
不禁令我意念迷盈
又从梦乡边缘乍醒 【邀友夜游承天寺记】改写于是,只好挺起腰身
想想这良辰美景
该与谁共享共分
才不会任它空来虚设,辜负良辰
走着,走着
就来到了承天寺
找找老友张怀民吧!
想不到他也还未就寝
就邀他来
携手同行,共赏良辰月景
?
怀民,怀民……
难道你不为此刻触景生情
瞧,这庭院积水空明 看那松柏竹影
真像水中交横的一片藻荇
涤荡着你我的心灵
啊!
何时没有月亮?
却偏偏在此时照临!
何处没有竹柏?
却偏偏在此地留影!
怀民,怀民
如果没有两颗默契的心
又怎能孕育这份纯真悠雅的闲情
我俩
真不愧是神仙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