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1课时(共2课时)课件(共19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1课时(共2课时)课件(共19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6 14:2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地理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下
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1课时(共2课时)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多样,文化积淀厚重。有人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黄”天“厚”土、沟壑纵横,有人视野中的黄土高原是满目苍翠、梯田层层,有人则联想到了陕北民歌、安塞腰鼓、西府秦腔....
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窑洞
1.找出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乌鞘岭
秦 岭




长城
西


西










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大部分位于第二阶梯
内蒙古
河南
青海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海拔1 000~ 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 2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墚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川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阔读 风吹来的黄土
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该学说认为,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质历史时期,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凤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留在原地,形成戈壁;较大的沙粒滚落到近处,形成沙漠:较细的尘土则随风飘向更远的地方,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岭阻碍,便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的累积和环境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风化残积说”
有专家认为,中国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风化作用将当地的岩石、砂砾“粉碎”,其残留地演化出黄土。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风化、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从外地搬来的。
“风水雨相说”
该学说认为:中国黄土形成于温带草原环境,典型的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异地,也有原地。
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常呈花瓣状。黄土塬顶面平坦,坡度多为1~3°,边缘可达5°左右,周围为沟谷深切,黄土塬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现代侵蚀微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
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最典型的黄土塬是中国甘肃省东部的董志塬,其次是陕西北部的洛川塬。
董志塬
黄土墚主要是黄土覆盖在墚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
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墚,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墚,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按墚体规模大小分为长墚和短墚。前者见于六盘山以西陇中黄土区域,长度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后者以陕北众多,长度仅数百米。
山西石楼的黄土梁,有一种荒凉的沧桑感。
黄土峁mǎo,是一种外形很象馒头的峁,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的穹起,周围全呈凸形斜坡。坡度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区。在地貌分类上属黄土丘陵类。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形态,呈孤立的黄土丘状,顶部浑圆,坡面向四周倾斜,状如馒头。
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极少数是晚期黄土覆盖在古丘状高地上形成的。黄土峁可见于甘肃环县、永登等地。
黄土川是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形类型之一,主要是黄土区中的河谷。
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最大的川地。川地多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中心地带,
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早半干早区过渡的地带,也是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平原向 山地、高原过渡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