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地理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下
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2课时(共2课时)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受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人为因素影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目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80%。
活动
水土流失小实验
参照以下示意图,准备相关的材料、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实验。
对比实验一植被疏密
对比实验二降水强度
植被越疏水土流失大
降水越大水土流失越大
对比实验三 坡度的大小
实验目标导引: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大
植被疏密、降水强度、坡度的大小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大
植被越疏水土流失大
降水越大水土流失越大
土壤特性也有很大关系
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谷两侧多出现直立的陡崖,地表坡度大。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天然植被退化,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极低。
黄土质地松散,内部多孔隙和竖向的裂隙,极易被流水侵蚀,并形成泥浆进入河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乱垦滥伐
陡坡耕种
过度放牧
过度开发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单位时间内坡面径流量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表层土壤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
河流泥沙含量大
形成地上悬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本区众多的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黄土高原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二,而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多为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低,被称为“乌金高原”。
特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
特点
1.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大同
阳泉
平朔
准格尔
东胜
神府
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
内蒙古的准格尔‘东胜
神府——陕西省。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
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同蒲线
太焦线
包西线
陇海线
答案提示:
铁路发展有利于满足当地经济发展中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有利于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黄土高原作为全国优质煤炭输出基地,在铁路、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的基础上,近年来采用火力发电、煤液化气技术等,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供应到全国各地。这些煤炭利用的新方式,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想一想,与把煤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出去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输送出去,有什么优势
煤炭
直接输出煤炭
对煤炭进行再加工
转化成电力和煤气
环境污染
利用率低
延长产业链
技术含量增加
附加价值增加
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草)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①拦蓄泥沙,减少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②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优良
阅读
南小河沟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区
南小河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流域面积约36平方千米,流域内有沟谷183条。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曾经占到整个流域面积的80%以上,早涝灾害和沙尘暴频繁发生。.
几十年来,当地人民通过在塬面上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在缓坡地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在沟谷地带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等,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今的南小河沟,草木葱茏、瓜果飘香、环境优美,被评为国家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本课小结
黄土高原主要特点:
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
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3.黄土高原地下水非常贫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2)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3)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4)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1)毁林开荒(2)过度樵采(3)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4)开矿
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
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式:
1.控制人口;
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4.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5.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