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Module7 Unit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教学对象:七年级下 课时:第 1 课时
一、文本分析
[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本模块的话题是“过去的生活”。第一单元的语言输入材料是两段对话。第一段短对话是在 Daming 和 Betty 之间展开, Daming 向 Betty 询问她的家乡,小学以及小学老师的情况。而在第二段长对话中,Tony 和 Lingling 又通过互相询问,对自己的家乡,小学和小学老师及朋友作了介绍。两段对话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家乡,老师和朋友的怀念之情。这主要通过对各自首任学校,老师和朋友的评价体现出来的。 [Why]写作意图 两段对话都是围绕小学的事情展开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话了解不同国家同龄人的童年生活,从而帮助他们开阔视野, 进一步探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等。同时唤醒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培养他们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 两段对话内容都展开了中外学生对自己家乡,小学,老师和
朋友的回忆,并表达了他们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对话中使用动词“be”的过去式来询问对方过去的经历,并表达自己过去的生活,包含一些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词语,如born, town, village,primary school, friendly, strict, difficult,等。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梳理出 Betty, Tony 和 Lingling 三人的各自的家乡,小学和小学朋友及老师的信息。 能用动词“be”的过去式来询问对方过去的经历,并表述自己过去的生活。 通过对各自童年的描述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从而激发对生 活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习态度基本端正, 积极性较高,愿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口语表达能 力参差不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在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环节都使用了思维导图这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第一次的思维导图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第二张则是需要学生去完成部分信息。第三次学生就可 以根据听力内容独立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最后一次是学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自己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这样的设计是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从别人的生活经历,最终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听力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更清晰的将英语听力内容框架式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 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习含有动词“be”的一般过去式,能用它来询问对方过去的经历,并能表述自己过去的生活。所以我在设计听前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如何询问过去的经历。在听中环节,针对两段听力材料设计的活动,也都涵盖了“be”动词的陈述句及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和否定回答形式, 还有呈现了与主题意义相关的特殊疑问句。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加入,能帮助 学生梳理出重点信息,为听后的语言输出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听前活动 教师展示描述某人过去生活的三张图片,并帮助学生用重点词汇 be 两人一组设计出下列问题: *Where was she 本活动目的是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对话
born, be like 等设计问题来询问过去的经历。 born *What was her first school like *What was her teacher like *What was her friend like 提供背景知识,并做语言上的铺垫。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后, 展示第一幅有关过去生活经历的思维导图。 学生阅读思维 导图的信息后, 回答问题。 本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概括信息的能力。
2.听中活动。 (1)第一段对话: 教师要求学生听三遍。 学生听第一遍, 回答问题。 学生听第二遍, 给问题排序。 第一遍听力活动旨在训练学生获取大意的能力。 后两遍听力目的是
学生听第三遍, 判断句子正误。 学生个体活动, 完成思维导图。然后回答问题。 训练学生获取具体信息能力:问题排序是为了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用动词be 的过去式询问对方过去的经历。判断对错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出Betty 的过去生活的经历。
然后展示第二幅空白的思维导图。 学生听第一部分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再听第二部分 旨在让学生自己整理对话中 Betty 的过去的生活经历, 并为接下来的问题做好铺垫。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去关注Betty 对过去生活的情感流露。
(2)第二段对话: 教师把这一段长对话分成两部分,要求学生分别完成两个不同的听力任务。 然后让学生为 Tony 和 Lingling 制作思维导图。 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两人一组, 每个人选择一 位人物制作思 维导图。然后 互相展示成果。 学生观看视频 后,回答问题。 针对第一部分的听力内容,设计了含有 be 动词的一般疑问句的问题,并呈现了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针对第二部分的听力内容,设计了含有 be 动词的特殊疑问句。 这个部分的听力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细节听力技巧的能力。 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能力。
让学生观看第二段对话的视频。 4. 听后活动。 安排学生接受关于过去的生活经历的采访。 学生两人一组。先要写出自己 那个角色的对 话,然后把采 访过程表演出 来。 旨在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第一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比较思维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 本活动属于听后的输出活动,为了培养 学 生 运 用“ was/were” 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珍惜过去的生活,感恩 自己过去的老师和
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朋友们。
做七、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板书左边会呈现关键的词汇,如 be born, be like, strict 等。 右边会粘贴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 本节课的听力文本内容相对简单,但是我依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设计了两个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相信能够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