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30 21: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Ⅰ
一、(共3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癖(pì)好 螫(shì)针 熟稔(rěn) 情不自禁(jīn)
B.星宿(xiù) 丧(sàng)乱 呼号(háo) 疾风劲草(jìng)
C.札 (zhá) 记 拾掇(duō) 考妣 (bǐ) 强(qiáng)颜欢笑
D.菲(fěi)薄 笑靥(yè) 萌蘖(niè) 呱(gū)呱坠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向来是不瘅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B.响尾蛇每次蜕皮时最后一个鳞片都不能脱落而加在末端,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聚敛的财富。
C.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歪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份地剪好曲好。
D.庞贝城居民能有什么慰籍呢?海啸,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②日本自卫队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____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经济比内地许多地区落后,比沿海发达地区____落后。
A.遏制 掩饰 更加 B.遏制 掩盖 越发
C.遏止 掩饰 越发 D.遏止 掩盖 更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C.近日,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钱学森两位中国科学巨人先后逝世,在他们的家乡浙江,万千群众无比悲痛,长歌当哭,前往祭奠。
D.在确定电视剧《乡村爱情》演员时,赵本山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们,而自己只扮演了一个举重若轻的角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最近几天,中国海军索马里海上护航编队对美国的护航编队刚刚进行了互访,两国对在索马里海域进行合作也达成了共识。
B.幸运需要节制,厄运需要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一切幸运都绝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
C.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会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
6.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 ; 。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①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③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③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④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
有这样的罗网。
A.比喻 对比 反语 比喻 B.比喻 对偶 对比 借代
C.移就 对偶 对比 借代 D.移就 对比 反语 比喻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下联的是 ( )
A.带水芙蓉点点雨 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 D.丁香初绽悠悠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众人匹之,不亦悲夫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D.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11.下面各句中对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也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④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12.找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
例句:圣人不凝滞于物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洎牧以谗诛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情表》的“表”是古代书信的一种,一般以向上级或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也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这奠定了后世写正史的体例。
C.《楚辞》是战国时屈原的诗歌总集。屈原出身为楚国贵族,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D.【正宫】是宫调名之一,《长亭送别》仅此一个宫调,但由若干个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旦、末角色轮唱到底。
14.下列有关课文知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晓枫作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斑纹》将沉静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中,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富有智慧的联系。
B.《论厄运》的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法国哲学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他广为人知的名言。
C.《长亭送别》选自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西厢记》。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
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所歌颂的那场生死与共的爱情并没有随着它的主人公们一起死亡,而是通过自我牺牲,促成了两家世仇的释嫌修好,取得了对于使他们分离的恶势力永远的胜利。
15.下列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有关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这里的“六月”指的是农历的六月。
B.本文与常规的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因而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引用了较多的诗文、故事和史料,使文章更为生动,也使读者对于荔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6.下列对《纪念刘和珍君》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A.批评庸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达对庸人的不满。
B.用长歌当哭的方式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痛定思痛,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容之大
剑 武
  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畏、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30年来,经过“拨乱反正”,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经过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享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形式主义、“85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等等涉及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还会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因此获益匪浅。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30年的艺术成就是千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17.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 )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B.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力,且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共享互生、相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D.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18.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 )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
D.近30年来,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没有因言获罪,理论家没有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1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人人自畏、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应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因此,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分:界限
B. 而文采不表后也 表:显露
C.及见贾生吊之 吊:凭吊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高高举起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滞于物????
C.及见贾生吊之        之二虫又何知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B.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C.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 。
D.司马迁起初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
试卷Ⅱ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①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②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③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④中学地理课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
⑤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23.第①节并没有明确说明斑纹是如何“对称设计”的,那么又该如何理解 “斑纹,对称设计”??(2分)
24.所选文章的第②段到第⑤段是如何拓展斑纹的范围的?试加以说明。(2分)
25.如何理解“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这句话的内涵和表达作用?(4分)
四、(共12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4分)
(1) ,则芥为之舟。 (《逍遥游》)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长亭送别》)
(3)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5)或取诸怀抱, 。 (《兰亭集序》)
27.将《报任安书》和《渔父》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分)
2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五、(3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召开了一次会议,了解他自从赐给鸟儿翅膀后,鸟儿是怎么使用的。
  鹰说:“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对我好无用处,它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它让我能像鱼一样在海洋自由来往。”
这时,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什么?”
人说:“你虽然没有赐予我翅膀,我却可以作灵魂的飞翔,可以达到脚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癖好的癖应为(pǐ)B项的丧乱的丧应为(sāng),C项的强颜欢笑的强应为(qiǎng))
2.B(A项“不瘅”的瘅应为“惮”,C项“恰如其份”的份应为“分”,D项“慰籍”的“籍”应为“藉”)
16.C
17.D(当代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18.A(根据文意,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难管束的孩子”)
19.C(A项,“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不当。B项,因果对应关系不当 。D项,“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无中生有)
20.D(高举应是“行为高出世俗”之意。)
21.A(A项表推测,B项前者是“对于”之意,后者表被动;C项中前者人称代词,代屈原;后者是指示代词,这;D项中第一个“以”表凭借,后一个“以”是“因为”之意。)
22.D(“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错,原文是“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其意为“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去和就一视同仁,感到茫茫然失去了凭借。)
23.作者在第①节列举的六个事实,其实都是对称的。奶牛和毒蜂的翅,是善与恶的对称;美女的文身与病变皮肤的疱疹,是美与丑的对称;母亲的妊娠纹和遇害者颈上的抓痕,是生与死的对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2分)
24.文章由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小到大,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2分)
25.内涵:
“我们”构成斑纹,斑纹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神”,就是大自然,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2分)?
作用:结尾部分的议论既总括并提升了全文的思想内容,又把它上升到一种哲学沉思,增加了文章的内涵。(2分)
26.(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淡烟暮霭相遮蔽。(3)究天人之际。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5)悟言一室之内。
27.(1)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的地方。
(2)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秽的东西呢?
28.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