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共2课时)课件(共3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共2课时)课件(共31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6 14: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地理中图2019版
必修2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共2课时)
元阳梯田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在梯田开垦中依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处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处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慢慢发展为成千上万亩梯田循地势而上的壮观景象。
思考元阳梯田的开垦适应了当地的哪些自然条件
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缺乏平地进行耕作;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适宜农作物种植。
区域比较
区域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区域自身条件,还要了解其他区域,进行区域比较。
通过区域比较可以明确区域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存在问题,为明确区域发展状况、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评估区域发展潜力提供依据。
区域比较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而言,区域比较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等要素。
人文环境包括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旅游、商业、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因素。
区域比较时,不仅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还要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
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
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时常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两大方面进行。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
要素 主要内容
(1)自然地理要素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地理位置|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土壤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矿产资源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要素 主要内容
(2)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的通达度、速度
交通通信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农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工业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多条支流的汇入。复杂的地势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
按水文、地貌特点把长江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至宜昌为上游段,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
读图1-2-2,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面积,并由大到小排序;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河流的特点。
自然环境的差异
长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
上游地区山高谷深,以高原、高大山地、盆地为主;
中游地区以山地、平原为主;
下游地区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地形特点:
长江流域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上游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具有多样性;
中游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
下游地区因东临太平洋,气候受海洋影响大。
气候特点: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与湖泊特征也存在差异。
上游地区,长江干流的金沙江段,滩多弯急,两岸支流少而短;宜宾到宜昌河段,流经四川盆地,支流众多,水流缓急交替。
中游地区河流蜿蜒曲折。
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缓慢,河网密布。
上游地区湖泊以高原湖泊群为主,既有淡水湖,也有咸水湖;
而中、下游地区湖泊以平原湖泊群为主,为淡水湖。
水文特征
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从自然资源来看,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均具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在资源量及资源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
长江上游地区高原、山地连绵起伏,垂直高差极大,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为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条件。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类型多样,且能源和矿产资源空间组合好。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多雨区之一,水资源丰富,有巨大的水能蕴藏量和开发潜力。中游地区还是我国矿产资源密集带,该区矿产资源品种丰富、类型多样。
长江下游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网稠密,适合沿岸地区开发建设。
长江下游地区因临海,浅海、滩涂、海湾较多,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能源等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资源较少。
从区位条件来看,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具优势。
长江上游地区虽处于内陆,但依托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有边境贸易优势。
长江中游地区位居我国的腹心地带,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与全国各地相连,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中心枢纽。
长江下游地区临江濒海,有我国最大的沿海港口群,是国内和国际联系的交通枢纽。因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和沿江地带的交汇区,长江下游地区较早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区域。
项目 长江上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自然资源差异
区位条件差异
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能源和矿产资源空间组合好。
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矿产密集,品种丰富、类型多样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滩涂、浅海、海湾较多;海洋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地处内陆,可开展边境贸易
位于我国腹地中心地带,是沟通东西部、南北方的交通枢纽
濒江临海,港口数量
多,是国内和国际联系的交通枢纽;国家重点建设区域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从空间分布上是上中下游的关系,区域关联度高,同时各区域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长江上、中、下游各地区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上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屏障,多草地和林地,可以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依托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水能资源,可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通过工业基地的建设及改革,巩固加强第二产业。为改善投资环境,需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并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中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长江中游地区在农业方面适宜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由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适度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利用水能、矿产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下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长江下游地区资本、技术、人才资源密集,可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推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层次、高效益的增长。实施国际化战略,以科技、人才、信息、交通和资金等绝对优势,充分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