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 课件 (18张PPT)+教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端午粽 课件 (18张PPT)+教案(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1:03:56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10
(微课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 文
端 午 粽
五月五 是端午 插艾叶 悬菖蒲
粽子香 香囊鼓 龙舟下水 擂战鼓
这端午 那端午 处处是端午
xuán chānɡ pú
xiānɡ nánɡ ɡǔ
léi zhàn ɡǔ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当时君主昏庸,没有采纳屈原抗击秦国的建议,还罢了他的官,当楚国快要灭亡时,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人们怕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于是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舟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端午节安康!
师:粽子的颜色多不多?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
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粽子闻起来怎么样?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粽子的味道如何呢?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xiān
bāo
又黏又甜
又香又脆
又白又胖
又细又长
的粽子
的薯片
的娃娃
的手指
师:外婆包的粽子颜色真美呀!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
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外婆包的粽子香味真浓呀!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真好呀!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糖醋排骨
我最爱吃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瞧,外面是一层红红的番茄汁,把炸得金黄金黄的排骨包裹起来,再配上翠绿的芹菜叶。
妈妈的菜一端上桌,一阵香味夹着酸味扑鼻而来。
夹一块放到嘴里,真是又酸又甜。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家里的水果真多呀!除了(苹果),还有(葡萄)和(西瓜)。
我的笔真多呀!除了( ),还有( )和( )。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3)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关爱家人
心灵手巧
心地善良
外婆还炒雄黄豆给我们吃。外婆拿一大盆儿蚕豆,在清水里稍稍浸一会儿,再捞起来倒进锅里去炒。“赤啷啷!噼里啪啦!”“赤啷啷!噼里啪啦!”炒到颗颗蚕豆绽开了壳儿,白白的豆肉儿露出来了,外婆就洒上一些儿雄黄酒,看上去金黄金黄的。雄黄豆吃起来“崩”,“崩”的又脆又香!外婆炒的蚕豆花色品种也多,有夹着砂子炒的砂爆豆,有夹着盐花儿炒的盐炒豆。可只
在端午节炒雄黄豆。每次端午节回家,外婆总要
我装两口袋雄黄豆,分给小伙伴吃。
——节选自屠再华的原作《快乐的端午节》
屠再华
“躲夏”的风俗由来已久,长白胡须的老爷爷,也只知道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连最古老的辞书里也查不到。
儿时,家乡人这么说,姑娘家到了夏天,人瘦下去了,胃口不开了,没有气力了,谓之“疰夏”。传说,在农历“夏至”那日,姑娘家离家躲一天,就不会“疰夏”了。
可到了我的童年,这风俗已有微妙的变化:不分男孩女孩,只要是未成年的毛孩子,到了“夏至”那一天,都要早起没洗脸,便奔去外婆家“躲夏”。
因为是“躲夏”,男孩女孩就一路小跑去外婆家,头也不回,碰到熟悉的小伙伴也不打招呼,仿佛真的在躲避什么。而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有孩子撞着孩子,撞得脸青鼻肿的,可谁也不怪谁,摔倒了爬起来,便一个劲往外婆家奔。
躲 夏
zhù
在这一天,外婆家门口放着一盆水和新毛巾,准备着给外孙或外孙女洗脸。三餐饭的菜肴很丰盛,有白切肉、白切鸡等。但是几碗素菜是必不可少的:一碗是紫蔸蔸的嫩苋菜,说是吃了“不会发痧”;一碗是胖嘟嘟的鲜葫芦,说是吃了“四肢粗腾腾”;另一碗是韧渍渍的青笋干汤,说是吃了“长筋骨、力气大”。这当然是家乡长老们对孩子渡夏的良好祝愿。
——节选自屠再华的《嘟嘟糖和小雪灯》
zǐ dōu dōu
pànɡ dū dū
rèn zì zì
端午节安康!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第10课
端午粽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外婆做的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作者的语言充满童趣,长句子有节奏,读起来有音乐的美感。教学时,除了学习语言文字中的童言童趣,积累好词好句,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了解的端午节,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读好课文长句子;联系生活,了解端午节来历及风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午、节、分”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多样朗读长句子;学习课文描写粽子的样子、味道及花样的写法。
3.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及拓展练习,理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并拓展运用。
4.拓展阅读屠再华的散文《躲夏》,感受与家人的亲密感情。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微课脚本
交流导入 1.唱一唱 《过端午》 2.说一说 交流与端午节有关的习俗 2.写一写 午、节 P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再次走进王老师的课堂。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过端午》 P2 跟着一起唱哦! 五月五 是端午 插艾叶 悬菖蒲 粽子香 香囊鼓 龙舟下水 擂战鼓 这端午 那端午 处处是端午 P3上节课让大家课后搜集与端午节有关的知识,能不能先介绍一些呢?自己先说一说吧! 看看老师搜集的与大家相同吗?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但当时君主昏庸,没有采纳屈原抗击秦国的建议,罢了他的官,当楚国快要灭亡时,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P4人们怕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于是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舟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屈原的爱国之心令人佩服,因此这些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P5-6我们一起来看看“午”和“节”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请坐端正,跟着胡一帆老师书空。
趣读课文 1.交流指导:端午节安康 2.品读第二段 (1)合作朗读:颜色、气味、味道 (2)带着想象朗读第二段,动词积累 包 裹 掀开 飘出 剥开 咬 (3)拓展词语 又黏又甜 又白又胖的娃娃,又高又大的警察,又细又长的手指…… (4)情境朗读 突出“色香味”的描写方法 (5)拓展说话 师示范介绍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生课后介绍 2.品读第三段 (1)合作朗读:粽子的花样 (2)句式练习 除了……还有…… (3)情境朗读 美滋滋 (4)写一写 分 P7 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所以我们不会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说“端午节安康”。大家记住了吗?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的请举手!虽然老师看不到,但我知道一定有不少同学举手了,粽子的美味真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合作朗读,感受这美味的粽子吧。 师:粽子的颜色多不多?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粽子闻起来怎么样?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粽子的味道如何呢?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师:哎呀,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尤其是最后这个“又黏又甜”写得真好!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将“又黏又甜”这个词语划起来。 P8你能想象黏黏的糯米加上甜甜的红枣是多么诱人吗?难怪作者把每一个动作都记得清清楚楚的,看看老师加红的字词,发现了什么?是的,它们都是动词,跟老师读一读—— 大家看看“掀开”,比比这个动作,再看“剥开”,这是多音字,在这里读(bāo),请加上动作再读一读第二段,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口水都读出来。 P9 哎呀,口水真的要流出来了,不行,我们要冷静一下。同学们请看这个词语的特点。“又黏又甜”,带有两个“又”字的词语,你还会说几个?看看老师写的这几个。又香又脆、又白又胖、又细又长,词语的后面加上名词读一读。 P10 好的文字百读不厌,我们回味回味外婆包的粽子吧! 师:外婆包的粽子颜色真美呀!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外婆包的粽子香味真浓呀!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真好呀!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师:每一个粽子,都包含着外婆的爱呀! 同学们看看这三句话分别是形容粽子的哪几个方面呢?对了,就是“颜色、香味、味道”,“色香味俱全”说的就是这三个方面,这可是形容美食的最高境界啦! P11 王老师也来试一试 这里有一道王老师最喜欢吃的菜——糖醋排骨。我的妈妈经常做给我吃。糖醋排骨的外面是一层红红的番茄汁,把炸得金黄金黄的排骨包裹起来,再配上翠绿的芹菜叶。妈妈的菜一端上桌,一阵香味夹着酸味扑鼻而来。夹一块放到嘴里,真是又酸又甜。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同学们,你们也试试吧!下课后记得找爸爸妈妈说一说家里人给你做的一道菜,别忘了要“色香味俱全”哦! P12 师:外婆心灵手巧,粽子不仅做得好吃,花样还多,有哪些呢? 生: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除了……还有……”这个句子将粽子的种类讲得很清楚,我们也来试一试。 家里的水果真多呀!除了(苹果),还有(葡萄和西瓜)。 我的笔真多呀!除了( ),还有( )和( )。 P13 师:美味又多样的粽子,难怪我们吃得美滋滋的。读一读“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请在书上把“美滋滋”这个词划起来。 P14 这么好吃的粽子,要懂得分享,大家看看这个“分”,跟着胡一帆老师写一写吧!
拓展阅读 1.感受外婆 (1)回味课文的三个句子:关爱家人、心灵手巧、心地善良 (2)《快乐的端午节》片段:雄黄豆 (3)拓展阅读 《嘟嘟糖和小雪灯》 《躲夏》 P15 美味要懂得分享,这是外婆美好的品质。在这篇散文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外婆? (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这是关爱家人的外婆) (2)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这是心灵手巧的外婆) (3)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这是心地善良的外婆) P16作者怀念外婆,怀念外婆端午节做的粽子,其实她的外婆在端午节还会做一样美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快乐的端午节》去看看吧。 外婆还炒雄黄豆给我们吃。外婆拿一大盆儿蚕豆,在清水里稍稍浸一会儿,再捞起来倒进锅里去炒。“赤啷啷!噼里啪啦!”“赤啷啷!噼里啪啦!”炒到颗颗蚕豆绽开了壳儿,白白的豆肉儿露出来了,外婆就洒上一些儿雄黄酒,看上去金黄金黄的。雄黄豆吃起来“崩”,“崩”的又脆又香!外婆炒的蚕豆花色品种也多,有夹着砂子炒的砂爆豆,有夹着盐花儿炒的盐炒豆。可只在端午节炒雄黄豆。每次端午节回家,外婆总要我装两口袋雄黄豆,分给小伙伴吃。 “金黄金黄、又脆又香、花色品种多”,有外婆在的端午节真是美味呀! P17 在作者的心里,一定是与外婆极其亲近的。我相信你们一定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大家一定要看一看屠再华爷爷写的《嘟嘟糖和小雪灯》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地方都是在描写亲爱的家人。我们再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躲夏》 边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去外婆家躲夏时,必须吃的三碗素菜是什么?” 美好的祝愿蕴含在外婆的三餐饭中。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介绍美食 家人故事 P18在作者的心里,有外婆的端午节是温暖的,幸福的,让他回味无穷。下课后,请把课文读给父母听,并且介绍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再讲一个你和家人的故事。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最后,提前祝福你和家人端午节安康。同学们,再见!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