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望海潮*扬州慢(学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4课*望海潮*扬州慢(学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21:15:33

文档简介

《望海潮》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婉约风格,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2.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的情感,把握词的意境。
3.学习铺叙的写法,赏析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铺叙的写法,赏析以点带面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柳永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 或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 ,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有《乐章集》。
(二)文学常识
慢 词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慢曲子”又称“慢遍”,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三)资料链接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写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可见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二、读《望海潮》完成下面的题
1、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2、南宋陈振孙说,柳永的词“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望海潮》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承平气象?
3、利用网络查找写西湖的诗词。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哪些方面:
情感:
5、找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句子:
理由(意象、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方面分析):
6、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读出韵味。该用怎样的语气、情感和语调读。试分析。
三、学习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对 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倒装句切入,写诗人被倒映在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这样起句,诗歌便显得有波澜。
B.第三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整天周旋于公事文书之中,没完没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C.第四句情景交融,写诗人看到楼头的阵阵风雨,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的景色,使人感伤。
D.尾联写诗人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诗人借此表现自已忘却烦恼的豁达开朗。
2.“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
答 案
一、课前预习
(一)柳永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学习过程
1、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2、南宋陈振孙说,柳永的词“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望海潮》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承平气象?
描绘了一幅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生活和北宋所呈现的经济繁荣太平景象。
3、利用网络查找写西湖的诗词。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方面①地理位置上 ②社会条件优越③历史传统上 ④写城市风光 ⑤写西湖
情感: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具体分析
①从地理位置上。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糖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②社会条件优越上。“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③历史传统上。“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③写城市风光,又从两个角度来写一是从自然景观上,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岀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另一方面从市井面貌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在诗人的笔下,杭州真是民殷财阜,繁华得不得了。
④写西湖。首先写西湖的自然风光。“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铺叙景美。接着写百姓生活,祥和快乐。最后写官员与民同乐,歌颂政绩显著。
5、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①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霜雪”比喻浪花铺天盖地;“卷”字写浪滔汹涌激荡。全句写尽钱塘潮之声、力、形、势,惊心动魄。
②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和“罗绮”细节描写,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写出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
“竞豪奢”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对偶,“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红花绿叶,桂子金黄,莲子清香。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④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对仗。“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6、要求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读出韵味。该用怎样的语气、情感和语调读。试分析
上片:首句读出惊喜感叹之气,“繁华”处上扬下顿为下文蓄势。读杭州风景的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读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读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等富有意象特征和情感的词,要字字铿锵,读出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雷霆万钧之势,也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到“竞豪奢”语气要上扬而有余味。
下片:读西湖美景的句子,意象清秀亮丽,充满闲情逸致,节奏要深情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要读出对朋友诚挚的褒扬与祝愿之情。
三、学习评价
1、选B。“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说法不正确,这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2.①上句直抒胸臆,表达俗事缠身的烦恼和年华老去的无奈;下句情景交融,借燕子南飞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②运用叠词,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极富节奏感。
1《扬州慢》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掌握词中对比方法。体味词中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
【学习重难点】
掌握词中对比写作方法。体味词中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擅长写词,词风漬空拔,遺丽典雅立意幽远。
词多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但也有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异变之感慨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
(二)题目解说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三)写作背景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时隔十五年之后,词人经过扬州时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词人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二、读《扬州慢》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下面的题
1、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
2、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哪些内容,起什么作用?
内容
作用
3、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扬州的有关知识。以“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题,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4、有人认为,没有扬州,杜牧的诗名或许会褪色不少;而没有杜牧,扬州的文化大概也会为此暗淡许多。找出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概括杜牧心中扬州的特点。
化用诗句
杜牧扬州的特点
5、杜牧心中的扬州是繁华热闹的,作者心中又是怎样的?用哪些词句表现的?
作者心中扬州
词句
4、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五年之后,作者眼中扬州是怎样一幅景象?采用表现手法?上阙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此时扬州的特点?
扬州的景象
表现手法
概括特点的词
5、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6、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7、赏析下面句子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家国情怀素材积累
1、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海
事迹: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上将,中国精神之象征,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
王海:
你美国的是一个人,我们中国人也是一个人。而且我们那个时候是毛泽东思想培育成长起来的,老子不怕死。
颁奖辞:
在朝阳下俯冲
迎着西风开火
空中的尖刀 以一当十
疆土的坚盾 巡天卫国
山河已无恙 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
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思考适合哪些主题?
2、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谢军
事迹:与时间赛跑,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用科技撑起中国的脊梁
谢军:
我们北斗三号逐步把所有星上的单机产品的国产化率从80%提高到了100%。所以国产化这件事情,我觉得在我整个负责和跟大家一块研制北斗三号卫星过程中,应该是做得比较漂亮的一件事情。
颁奖辞
滴答 滴答
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
你的夜晚更长
你的星星更多
你把时间无限细分
你让速度不断压缩
三年一腾飞 十年一跨越
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
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思考适合哪些主题?
答案
1、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2、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哪些内容,起什么作用?
内容:交代了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即扬州),季节(夜雪初霁),景色(荠麦弥望)以及城中场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作用:“《黍离》之悲也。”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感慨今昔表达沉痛之情这首词的主题。
3、《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示例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是个歌舞繁华的地方,中晚唐的时候,这里贡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赋税;又是文人集萃的胜地,文章锦绣的擅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一语道尽了扬州的魅力和韵味;“人生只合扬州死”也道出了人们向往扬州风月,希望尝试那种“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快意人生的美好想法。牵动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其中就有杜牧。
4、有人认为,没有扬州,杜牧的诗名或许会褪色不少;而没有杜牧,扬州的文化大概也会为此暗淡许多,可以说扬州是杜牧的扬州。找出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概括杜牧心中扬州的特点。
“过春风十里”化用《赠别》“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十四桥仍在”化用《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扬州的特点:繁华绮丽热闹。
5、杜牧心中的扬州是繁华热闹的,作者心中又是怎样的?用哪些词句来表现的?
作者心中扬州依然是繁华热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桥边红药”
6、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五年之后,作者眼中扬州是怎样一幅景象?采用的表现手法?上阙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此时扬州的特点?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冷月无声”等,眼见是一幅破败荒凉的景象。
采用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心中(昔)和眼前的(今)、虚(昔)实(今)结合,昔日的名都与今日空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沉痛之情,抒发“黍离之悲”。
空城
7、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惊”
因“空”而“惊”,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再次采用对比抒发“黍离之悲”。
8、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
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胡马窥江”。姜夔借此表达他的“黍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9、赏析句子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化用杜牧 “舂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今昔对比,昔日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突出萧条荒凉景象。
(2)、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采用拟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化用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冷月无声”采用拟人, “二十四桥仍在”,而从前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采用拟人,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昔日,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淒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三、家国情怀素材积累
1、思考适合哪些主题?
家国天下、保家卫国、责任使命、勇敢无畏、平凡与不凡
2、思考适合哪些主题?
爱国、奉献、中国梦、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科技自主、大国崛起、国之重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