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学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学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2年)(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21: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宣夜说”“盖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2、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领悟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关增建
关增建,男,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2年初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他与另一著名学者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二)写作背景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出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的《科学史十五讲》。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还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鉴于此,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关增建、纪志刚、钮卫星、江晓原四位教授于21世纪初共同撰写了《科学史十五讲》。这是一本科学史,也是国内“重写科学史”的最新成果。
(三)文体知识
科学史
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
“科学史”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指的是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述说,第二层次则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
二、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题目中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文中具体是什么 。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2、作者在论述浑盖之争之前先叙述了几种学说的观点和特点,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说 观 点 特 点
天圆地方 ① 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本身存在明显的漏洞
昼夜说 ② 比水晶天说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但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且本质上是反理性的,不利于科学发展
盖天说 ③ 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测,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但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浑天说 ④ 符合实际天象
3、课文为何逐一详尽介绍古人原始的宇宙认知、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
4、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准确、简明性,并加以简要分析。
(1)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
(2)他提出的判据是有说服力的。从观测的角度,只能承认浑天说是较为正确的。
6、本文结构明晰,逻辑清楚,分析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7、文本大量引用古籍,举例说明引用的好处。
三、练习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因为观测宇宙的新方法被使用,天文学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初, ① 。400多年前,伽利略最早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然而,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谱上的一小部分,在遥远的宇宙中,并非所有的天体都会在这个特别的波段产生很强的辐射。于是,人们开始新的探索, ② 。利用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会产生射电波的脉冲星、类星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极端天体现象,将我们对物理的一些认识推向了极限。后来,利用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红外线观测,也带来了天文学的新进展。每一个电磁波谱的打开, ③ 。
天文学家们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



答 案
1、题目中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文中具体是什么 。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指盖浑之争或者盖天说与浑天说之间的争论。
作者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引出“浑盖之争”,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首先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绘制了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清晰脉络;然后以“浑盖之争”为核心,介绍了盖天说与浑天说持续一千三四百年的学术争论;最后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演进与进步过程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
2、作者在论述浑盖之争之前先叙述了几种学说的观点和特点,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①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②主张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
③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④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地小。
3、课文为何逐一详尽介绍古人原始的宇宙认知、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
①从内容上来说,意在展示中国古代天品文学的发展过程,体现人类在宇宙探索方面的进步;
②从结构上来说,逐一详尽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天文学说的主张及其优缺
点,能很好地为后文论述“盖浑之争”张本。
4、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准确、简明性,并加以简要分析。
(1)“第一个”是序数,修饰“科学理论”,强调的其首次出现,说明“盖天说”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科学”修饰“理论”,从性质上进一步突出了“盖天说”具有的科学价值。
(2)“从观测的角度”为句首状语,从范围上准确限定,是后文结论的必要前提;
“较”从程度上限定,准确表明了评述浑天说的客观态度。
6、文章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为线索,围绕对字宙的认识问题,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四种学说,对每种学说产生的背景、观点、历史贡献和存在的缺点等加以评说,并说明了各种学说的相互关系。
其中重点介绍了浑盖之争的内容、影响、乘持的原则、争辩特点及学术价值,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有了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7、文章在介绍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学说时,都有对古籍记载的直接引用,增强了可信度与说服力,也增强了文学性。
作者引用之后,就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叙述中,完全采用客观的态度,没有自己的倾向,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说有了科学的认识。
三、练习
【答案】
①人们用可见光进行天文观测
②通过射电波得到更多的信息
③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①处,根据下文的“400多年前,伽利略最早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某种观测方式;又根据下文“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谱上的一小部分”,推断出此处应补写“人们用可见光进行天文观测”。
②处,根据上文“人们开始新的探索”和下文“已经发现了……”“后来……”可知,应补写人们进行的某种具体的“新探索”;再结合下文“利用射电望远镜”,可以判断此处应补写“通过射电波得到更多的信息”。
③处,根据下文“天文学家们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的“如此”,可以判断应补写“每一个电磁波谱”打开后产生的效应。补写出与“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大意相同的句子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