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地处北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12.86万亩棉花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新疆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
3.新疆推广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采摘的主要原因是( )
A.冷藏保鲜技术发达 B.劳动力素质低
C.劳动力价格高 D.机械工业发达
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攀枝花即木棉花,是攀枝花、广州和高雄等城市的市花。攀枝花市芒果种植面积广,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并称为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下图为"木棉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攀枝花市适合木棉树生长的气候环境特征之一是( )
A.四季如春 B.四季分明 C.夏热冬暖 D.冬暖夏凉
5.攀枝花市在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中分布最北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变暖 B.水汽充沛 C.干热河谷 D.耕地丰富
6.三大芒果产区中,攀枝花市芒果产销的独特优势是( )
A.品相较好 B.交通便利 C.产量较高 D.成熟期晚
图示为某区域以农户为单元的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生产模式最适宜地区在( )
A.甘肃山区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8.该地农民新型清洁能源使用的经济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B.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就业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协调,保护环境
D.农业部门之间有机联系,收入提高
一浙商,早期是从乙地贩运蔬菜销往甲地;第二阶段是自己到乙地承包土地种菜销往甲地。完成下面小题。
9.第二阶段浙商收益增多,主要得益于( )
A.技术优势 B.运输优势
C.成本优势 D.劳动力优势
10.如果每年7月该浙商经营的是反季节蔬菜(与正常季节的蔬菜生产比较,其栽培和上市期比正常生长期及供应期提前或延后),则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A.上海、东北平原 B.上海、云南高山地区
C.上海、江苏 D.上海、浙江
“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批鸭”是贵州从江群众世代传承的生产方式,已有上千年历史。“稻花香里有鱼鸭(乙图)”生态农业文化瑰宝,已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甲图为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近五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暖②科技进步③劳动力向北迁移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对贵州从江“稻鱼鸭”农业生产方式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专业化程度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农业结构单一 D.农药化肥使用少
“双抢”是以前南方水稻产区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一项常见农事活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甚至有些农村学校专门给学生放农忙假,进城务工人员也有请假参加“双抢”。以下文字是一位作家描绘的长江中下游某地7月底8月初“双抢”的场景:母亲开始准备鼓风机、推耙、斗箕,清理仓柜,等着用来盛放新收的稻谷;父亲则整理起了犁头、锄头、镰刀,还用米糠等精细粮给家里的那头大黄牛“加餐”……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双抢”,却已是不同景象,昔日田间喧闹的打谷声逐渐沉寂,那老牛疲惫的身影也已渐行渐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以前南方水稻产区“双抢”得以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 )
A.稻田精耕细作,水稻收成较好 B.农民经验丰富,劳动效率高
C.耕地集中连片,节省时间 D.人均耕地较少,且劳动力丰富
14.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双抢”,却已是不同景象,“田间喧闹的打谷声逐渐沉寂,那老牛疲惫的身影也已渐行渐远”,反映了该地( )
A.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B.人才大量外流
C.大量农田被撂荒,水稻生产被遗弃 D.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C。兰州市榆中等区县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区,每年5~10月,这里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向南方市场,给暑热的南方带去黄土高原蔬菜的清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兰州“高原夏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A.平原面积广阔 B.昼夜温差较小
C.夏季气温较低 D.远离灌溉水源
16.农民在菜地上覆盖地膜主要是为了( )
A.降低地面温度 B.改良蔬菜品种
C.提高土壤肥力 D.保持土壤水分
17.“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向南方,得益于( )
①南方市场更为广阔 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③兰州自然条件的变化 ④保鲜与冷藏技术的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描述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种植的自然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有200多天的无霜期。该盆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此交汇,农民和牧民混居,形成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口岸。该盆地有古老而高效的灌溉系统,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农业并没有使费尔干纳盆地成为繁荣之地,却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下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地理位置。
(1)指出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对下游湖泊产生的影响。
(2)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
(3)请为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提出可行性措施。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莼菜有“植物锌王、水中人参”的美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莼菜适宜生长的环境气温在13.3~27.0℃、水温在22~25℃、水质清洁、底土肥沃、水深20~60cm的池塘湖沼中。重庆石柱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6.4℃,有水库33座、大小溪河75条,常年流水不断,非常适宜莼菜生长。
材料二浙江杭州的西湖、四川雷波县的马湖、湖北省利川市、重庆石柱县是我国莼菜主要生产地。石柱县人工种植莼菜始于1991年,目前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3,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莼菜生产区,并建成国家级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石柱莼菜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当地正发挥“莼菜+”效应,打造“康养石柱”。下面左图示意莼菜景观,右图示意石柱县位置和地形。
(1)简析莼菜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原因。
(2)与杭州西湖相比,分析石柱县莼菜有利的水环境生长条件。
(3)简述石柱县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莼菜生产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得地面增温,但地面辐射不可以穿越薄膜,所以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A对,不符合题意;光照强度跟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大棚无法提高光照强度,B错,符合题意;大棚阻挡了大气及水汽与外界的交换,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CD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光照强度跟太阳辐射强度有关,跟薄膜没有关系。塑料大棚增加了棚内的温度,调节水分和湿度。
2.B
3.C
【分析】
2.
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种植棉花需要大量水源灌溉,因此新疆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B符合题意;新疆具有大量洪积扇、冲积扇等地形平坦之地,因此地形不是当地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排除A;新疆气候干旱,但光热条件好,且日温大,这些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优质棉花,因此气候不都是当地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排除C;新疆土壤中大多营养物质丰富,因此土壤不是当地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排除D。故选B。
3.
人工采摘棉花需要劳动力多,劳动力投入成本高,因此新疆推广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采摘,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从而节约劳动力成本,C符合题意;冷藏保鲜技术发达、劳动力素质低、机械工业发达与推广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采摘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土地(地形土壤)、水源(丰富程度和灌溉便利程度)。(2)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技术、政策和产业基础(设施)等。
4.C
5.C
6.D
【分析】
4.
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而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地处“攀西大裂谷”又赋予了攀枝花昼夜温差大、阳光辐射强的高原气候。这里年日照时数最高达2700小时,全年无冬,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这里是全国种植芒果的“最高点”。排除A、B、D选项,攀枝花在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中分布最北,主要是因为C干热河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
独特的气候使攀枝花成为海拔最高、纬度最北的热带作物产区。这里是全国种植芒果的“最高点”。大部分芒果产区春夏时期为销售季节,8月份以后基本进入尾声。而此时攀枝花的芒果却正值成熟旺期,加之山城的海拔效应,即便到了11月、12月份,仍有芒果相继上市,避开了芒果上市高峰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攀枝花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区位因素的有关知识。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而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攀枝花所处的河谷地区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9℃~21℃之间。全年无冬,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也在10℃以上。夏季的气温却不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26℃左右。这里降水不多,云量少而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年总降水量760在1200毫米之间,分干、雨两季,降水量高度集中在雨季(6~10月),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0%左右。从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亚热带至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旅游。
7.A
8.D
【分析】
7.
据图可知,该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布局由积蓄水设施,且农业生产用水依赖集水灌溉,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湿地广布,江南丘陵和东北平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依赖灌溉,可排除,BCD错误,故选A。
8.
注意设问经济影响,AC错误,该地农民只是使用新型清洁能源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不能增加就业,B错误;据图可知,各农业部门存在一定联系,实现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D正确。故选D。
【点睛】
循环经济的意义:
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生产投入,降低了成本;
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9.C
10.B
【分析】
9.
早期,该浙商是从乙地贩运蔬菜销往甲地,蔬菜由其他农民种植,浙商需从农民处购买蔬菜;后期,浙商是自己到乙地承包土地种菜,这时的蔬菜成本低于从农民处购买蔬菜时的成本,所以其收益增多;技术优势材料没有任何体现,运输距离不变,蔬菜种植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同一地区,劳动力优势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
甲地是反季节蔬菜的销售市场,乙地是生产地,这说明乙地热量条件较好,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结合选项可知甲为上海,乙为海南,(东北平原、江苏、北京与海南相比,热量方面不占优势,海南热量条件最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条件
(1)自然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热条件组合(雨热同期或不同期)、昼夜温差、无霜期、生长期、积温②土壤:肥力状况、厚度、疏松程度、酸碱性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分布;排水条件好④灌溉水源:水量(地下水、河流、湖泊、绿洲、高山冰雪融水);水质⑤土地:森林(林业)、草场(畜牧业)、水域(渔业)。
(2)社会经济
①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②机械化③市场④交通⑤地租⑥科技(良种;灌溉技术;机械化水平;耕作技术;运输技术;大棚;保鲜冷藏;无公害农药;农业信息化;精准农业;处方农业)⑦政策: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最低收购价、农业税、农业保险⑧种植历史⑨饮食习惯⑩生产经验
(3)灾害与生态问题
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大风,干热风,寒潮,暴雪,低温冻害,病虫害等
生态问题:土壤盐渍化,风沙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1.A
12.D
【分析】
11.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气候变暖使得原本气温较低不适宜水稻种植的地区变得适宜水稻种植,从而引起种植界线北移,故①项正确。科技进步使得水稻种植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寒冷因素的影响,促使种植界线北移,故②项正确。劳动力迁移与种植界线北移无关,故③项错误。南水北调与东北地区无关,故④项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由材料可知,“稻鱼鸭”农业生产方式有上千年历史,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鸭可吃稻田的虫,鸭粪可肥田,农药化肥使用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有关知识。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术;培資良种、增强其耐寒性、可适应热量不足的状况。
13.D
14.A
【分析】
13.
农业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对“双抢”时间紧迫影响不大,AB错误。耕地集中连片不符合该地耕地特征,该地受河流分割,耕地比较破碎,C错误。数十年前,在人力和畜力条件下,效率低下,但“双抢”也得以顺利完成,说明该地人均耕地较少, 农田工作量较少,D正确。故选D。
14.
同样的“双抢”,却已是不同景象,说明该地仍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化对耕地对占用较少,土地并没有大量撂荒。“田间喧闹的打谷声逐渐沉寂,那老牛疲惫的身影也已渐行渐远”说明该地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A正确。不需要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才外流,机械化水平提高是“沉寂”的原因。导致了劳动力大量外流,大量农田被撂荒,水稻生产被遗弃,这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导致该地出现的现象,BC错误。该地“双抢”景象不在,但仍然是农村,其他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D错误。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中材料的阅读,通过对材料阅读分析,找到解题的关键信息,解答本题。
15.C
16.D
17.B
【分析】
15.
由资料可知,“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兰州“高原夏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位于黄土高原上,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C正确。兰州位于黄河沿岸,灌溉水源充足,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BD错误。兰州位于黄河沿岸,受两侧山脉影响,平原面积较小,A错误。故选C。
16.
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气温低,降水少,农民在菜地上覆盖地膜是为了提高地面温度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A错误,D正确。覆盖地膜并不能改良蔬菜品种、提高土壤肥力,BC错误。故选D。
17.
由所学知识可知,“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向南方,得益于南方市场更为广阔,①正确;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都可以使“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向南方,②④正确,即B正确。兰州自然条件在长期内是不会变化的, 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菜地上覆盖地膜的作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价格等。
18.(1)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2)地势低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或地势起伏不大)。
(3)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季降水丰富;水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近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悠久、工艺精,市场广阔;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分析】
本题以黄麻为材料,涉及南亚气候、地形、河流、麻纺织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考查学生对印度的麻纺织工业的掌握程度,以区域认知为核心素养。
【详解】
(1)结合图1可知,该地位于南亚,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图2分析,最冷月气温大于15°C,属于热带。降水量大,主要集中在6-9月。所以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大;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于夏季。
(2)从图1可以看到,黄麻产区主要位于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区,即恒河三角洲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从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 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来进行分析,这里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支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4)读图可判断甲城市为加尔各答,其发展麻纺织业有有利条件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 ;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市场广阔;印度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可知,甲城市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工人。
【点睛】
19.(1)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升高;湖泊原有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床裸露,冬春季节湖泊周边地区沙尘暴频发。
(2)不同民族混居,民族矛盾多发;地处多国交界地带,国界划分分歧大;人口密集,资源争夺激烈。
(3)通过和谈解决国际纷争,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互利互惠;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发展对外贸易出口。
【分析】
本题以中亚为材料,涉及农业发展对湖泊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战争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人地协调为核心素养。
【详解】
(1)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对下游湖泊产生的影响应主要从水量减少方面进行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农业用水量增加,使得注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升高;湿地面积减少,湖水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导致湖泊原有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大量湖床裸露,当地沙源地增加,冬春季节湖泊周边地区沙尘暴频发。
(2)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应从民族、国界、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地处多国交界地带,国界划分分歧大;不同民族混居,民族矛盾多发;费尔干纳盆地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口密集,资源争夺激烈。
(3)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繁荣的可行性措施应从加强国际合作、挖掘资源潜力等方面分析。由于当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繁荣,首先应通过和谈解决国际纷争,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然后引进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经济,提高地区竞争能力;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
【点睛】
20.(1)莼菜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适宜生长范围小;莼菜价值高,人类过度采摘导致数量减少;(目前)莼菜生长环境被破坏;环境污染导致品质、数量下降。
(2)(与杭州西湖相比)石柱海拔较高水温较低,更适宜莼菜生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水质更优;水体流动性更强,水质澄清的持续期长;水体形式更多,水深适中、分布广、适宜莼菜生长水域面积大。
(3)人工种植开始早,种植经验丰富;当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品质优,产品的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市场需求大;收益高,种植积极性高。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详解】
(1)本题主要从莼菜数量少且价值高来切入。由材料一可知,“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可知,莼菜保健价值高,会引起人类过度采摘导致数量剧减的现象;由材料“莼菜适宜生长的环境气温在13.3~27.0℃、水温在22~25℃、水质清洁、底土肥沃、水深20~60cm的池塘湖沼中”可知,莼菜对生长环境要求高,生长范围小,加之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致使莼菜数量少。
(2)由材料“莼菜适宜生长的环境气温在13.3~27.0℃、水温在22~25℃、水质清洁、底土肥沃、水深20~60cm的池塘湖沼中”及地形图可知,石柱县海拔更高,故水温、气温更低,与莼菜适宜生长的环境较相符。与杭州西湖相比,“重庆石柱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6.4℃,有水库33座、大小溪河75条,常年流水不断,重庆石柱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6.4℃,有水库33座、大小溪河75条,常年流水不断,”可知,重庆石柱县的水体流动性强,水质更好;同时该地水体形式多,分布广,水深适中,满足莼菜适宜环境底土肥沃及水深的要求。石柱县莼菜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水质优良。
(3)由材料二可知,由材料信息“石柱县人工种植莼菜始于1991年,目前占全球种植面积的2/3,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莼菜生产区,并建成国家级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可知,重庆石柱县人工种植莼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石柱莼菜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当地正发挥“莼菜+”效应,打造“康养石柱””可知,石柱的莼菜生产区规模最大,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及产品知名度,消费市场广阔;国家级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成说明该地莼菜的产品质量好,收益高,种植积极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