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 2课时(共21+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 2课时(共21+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0:44:44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一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回顾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解题目——知作者——懂诗意——品诗情
走进作者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自由朗读古诗,熟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书上注释或工具书帮助理解。
听读古诗
字词学习
梅 溪 泛 减
注意
前鼻音:
泛 减
méi

fàn
jiǎn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
解诗题
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
道中:
路上。
诗人曾几在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诗。
自学提示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览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是什么样的?
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猜想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夏季
描写天气和诗人的愉快心情。
你能试着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天气。乘小船沿着小溪行驶,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树荫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旅途中的见闻
游山归来的路,绿树成荫,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黄鹂的悦耳的鸣叫声,又为三衢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
请你们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三衢道中》写了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明朗,作者乘小舟沿着小溪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空气都格外清新,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加有趣味了!
诗人曾几通过一首纪行诗,写出了自己在三衢道中的见闻,表现了自己愉悦的心情。我们的家乡的夏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能尽情地感受。
1.背诵古诗。
2.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共21张PPT)
第一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请欣赏
春天来了,你想到了哪些优美的词汇形容美丽的春天?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作者
听读古诗
自由朗读《绝句》,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说一说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融 燕 鸳 鸯
rónɡ
字词学习
前鼻音:
翘舌音:
后鼻音:
燕 鸳


注意
yàn
yuān
yānɡ
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雌鸟与雄鸟常结对生活。
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迟日:
泥融:
鸳鸯:
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这里指泥土湿软。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你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吗?
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
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
此时小动物们又在做什么呢?
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着湿泥忙着筑巢。
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学完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忙碌地衔泥筑巢,描绘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一对的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描绘的是一种静态的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可真有趣!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
你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都有哪些了解?
《惠崇春江晚景》写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本节课要学习的“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自由读诗,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和字典自学,画出诗里描写了哪些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的?
“三两枝”的意思是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的意思是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说一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和在水中游戏的鸭子,是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的景象,虚实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的美丽图画。
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解题目——知作者——懂诗意——品诗情
本节课,借助书上注释、插图理解了有难度的字词,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首古诗的意思。
2.画一幅图画,描绘出春天无与伦比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