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文档属性

名称 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30 22: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上学期
所需时间
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调。正如苏联作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的确,想象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使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觉学习,让学生身、心一同参与到古诗词的鉴赏来,把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脑中的具体形象,最终形成一幅分明而有序的直观画面,如耳闻,如目睹,身临其境,从而品味到诗词中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并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量,获得审美感受。这不仅使学生把握一首诗的主旨,也能使他们举一反三,培养他们自学古诗的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2. 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 3.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 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
专题划分
1、了解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联想和想象。  
2、以《春江花月夜》为示例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
专题一
了解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联想和想象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专题活动以交流个人掌握的古典诗歌为例,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借助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为下面两个专题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记得哪些初高中学过的意境深远的诗句?
这些诗句是怎样表现出深远意境的?
古典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有哪些方法?
你能用文学语言描述出你印象深刻的古典诗句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
2.讨论: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
3.试着用书面文字描写一段印象深刻、意境深远的诗句,要求情感真实,有联想想象的描写。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总结大家共同使用的词语或环境特征。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意境的描述优美生动。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以《春江花月夜》为示例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以《春江花月夜》为示例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联想想象、分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通过朗读吟诵、情景再现、情感把握、诗歌创作活动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联想想象、分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吗?
2、从下列题目中选出自己的题目充从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深刻地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的意境,把诗歌描绘的这幅“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依据各自的题目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3、诗歌中作者透露出怎样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诗歌美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3、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三、意境赏析  
1、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想象的方法:(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2)根据句节想象群体形象;(3)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  
2、创造新的形象  
提出课题: 请同学们从下列题目中选出自己的题目充从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深刻地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的意境,把诗歌描绘的这幅“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依据各自的题目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1春之卷、2江之画、3花之容、4月之貌、5夜之景  
四、赏析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自主思考,把诗歌的内容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探讨,每小组遴选出比较优秀的篇章。  
3、教师主持,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人诵读优秀的改写文章。  
4、教师在听诵读的同时记录小组发言的纲要,并做好总结和评价。  
教师总结: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五、情感把握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1、教师出示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为下一步探讨的材料依据。    
2、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1)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2)教师点拨指导,小组同学交流探讨成果。 
3、教师评价总结。  
六、即兴赋诗:  
1、选题:(1)把《春江花月夜》一诗改写为现代诗歌。(2)以“多情的月亮”、“浩渺的时空”、  
“惹人的春花”为话题,写一首诗。  
2、要求:(1)写诗要注意韵律(2)写诗要选择鲜活的意象(3)写诗要意蕴丰富(4)写诗要有充沛的感情  
《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参考资料(五):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意境的描述 优美生动。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