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2课时(共2课时)课件(共29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2课时(共2课时)课件(共29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6 15: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地理中图2019版
必修2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2课时(共2课时)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环境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 (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经济因素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口迁移大多是由经济因素造成的。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于是那些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区。在以往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大迁移中,经济目的驱使成千上万人离开家乡,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972年,乌干达5万多亚洲裔居民被独裁者驱赶,其中大多数迁往英国。
战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如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战乱使许多人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国际难民。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1000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另外,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选择工作的机会多,较容易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连年的水灾造成粮食大量减产,引发饥荒,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美国。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此外,迁移者的年龄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
影响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举 例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
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
战争
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国家政策
我国历史上的戍边政策
社会文化
宗教、种族
外出求学
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10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海外求学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举 例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灾变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旱灾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西北荒漠化严重地区生态移民
其他因素
家庭和婚姻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
年龄
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
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的国内迁移有比较固定的目的地,他们主要迁往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气温适宜、远离工业中心和特大城市的南部“阳光地带”。75岁以上老人的迁移比重占老年总人口的15.9%。迁入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较轻,生活费用也不高。
案例研究 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改善移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和恢复迁出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立足于区域自身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态移民工程。
图1一2-10鸟瞰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早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里属贫困县连片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人类活动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生态移民成为改善该地区人居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和构筑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途径。
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位于吴忠市,属于宁夏中部干早带的核心区,199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这里地处盆地,地势南高北低,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该地区充分利用宁夏沿黄河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了红寺堡灌区,解决了宁夏南部山区移民的用水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开发建设以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给移民新建了日光温室、菌棚等,引导他们发展现代农业。
生态移民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原来红寺堡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被开发成移民安置区后,人工植树4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0%,年降水量从270毫米增长到300毫米。
综合来看,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先期生态移民综合效益良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效益显著,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势头,改善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状况逐浙好转,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移民旧址(迁出区)
红寺堡开发区(迁入区)
利 弊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出地
迁入地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强了迁入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影响经济、文化发展;
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
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练习.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得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分布较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政治 D.社会文化
【答案】B
【解析】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引发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工矿城市的形成
自然 灾害 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20世纪30年代,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西迁至加利福尼亚州
(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案例
经济发展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 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通信的进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大型建设项目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人口迁移的数量和方向 新疆石油基地建设吸引人口迁入;西部大开发
(3)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案例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和方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叙利亚内战导致大量人口外迁
(4)社会文化因素。
因素 影响 案例
文化教育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接纳了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
家庭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夫妻因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1 000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5)生态环境因素。
原因 案例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非洲撒哈拉地区干旱导致人口向南迁移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甘肃东南部地区人口的外迁
教材第20页 作业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体现了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迁移规模加大等特点。
2.主要影响因素有战争、饥荒、瘟疫和政策。
3.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无统一答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