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地理中图2019版
必修2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2课时(共2课时)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口分布是在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繁衍子后孙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口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文(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和植被(丰富)等.
例加热带地区的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生存,致使整个平原人口极端稀少,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人左右。自然因素还通过影响各地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
1.气温平均在15℃左右,温和适宜。
2.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降水相对丰富,但不是过多。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中国人口分布图
多
少
我国水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人口密集区水资源也较为丰富。
分析自然因素对俄罗斯人口分布的影响
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横跨欧亚两洲。俄罗斯陆地面积1707.54 万平方千米,2016年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4人,是世界上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人口密度图
俄罗斯有四大地形区,从西至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处于中、高纬度带,地跨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差异大且复杂多样;其年平均气温只有—5.5℃,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气候酷寒。俄罗斯西部降水较多,东部降水较少,差异显著。
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呈显著的西密东疏的特征,即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为俄罗斯陆地面积3/4的西伯利亚地区,居住的人口却不到俄罗斯总人口的1/4。
分析导致俄罗斯人口分布西密东疏的自然原因。
东部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低;西部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作物生长。西部伏尔加河流域土壤肥沃,利于耕种;东部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下。降水西多东少,伏尔加河流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主要地形区为东欧平原,地势平坦,适宜人类活动;东部主要地形为高原、山地,不适宜人类活动。
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呈显著的西密东疏的特征,即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为俄罗斯陆地面积3/4的西伯利亚地区,居住的人口却不到俄罗斯总人口的1/4。
俄罗斯人口分布和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人口分布不均
不同点:俄罗斯人口较为稀疏,西密东疏,中国人口较为稠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地形 平原 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 高原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气候 气温 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的气温利于人类开展农业生产和居住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水资源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旱地区,水对人口的分布影响越大,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影响因素:工业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因为工业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
叠加中国人口分布图
规律:主要的农业区,人口密集
影响因素:农业
叠加中国主要铁路及机场图
规律:铁路、机场密集区,人口密度大
影响因素:交通
影响因素 影响 主要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收入水平较高
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
城市集中区人口分布 稠密 就业机会多,物质生活舒适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交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 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的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社会治安好,教育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稳定舒适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人口密度也存在差异,总体上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口密度较大。
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自然因素是基本因素。
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有其历史继承性。此外,人口分布还受到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因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对某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其他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战争引起的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因文化因素而使得人口聚集的美国唐人街等
唐人街
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镇聚居的地区,这里的居民保留着中国的风俗习惯,讲普通话或汉语方言。唐人街有中国百货店、中文书店、学校和报社,还有中国式的庙宇、祠堂等。
唐人街的形成体现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早期华人移居海外,在面对新环境时需要同舟共济,便聚居在一个地带。所以唐人街也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也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在16世纪以前,唐人街主要分布在中国周边国家。19世纪初期,美国和加拿大也有了唐人街。19世纪中叶,唐人街开始遍及全世界。
“胡焕庸线”与中国人口格局
1935年,胡焕庸在其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绘制了中国人口分布图,首次提出了一条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即“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线”,这条东北—西南向的直线将中国分为两大部分: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和人口稀疏的西北部。这条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腾冲
黑河
“胡焕庸线”直观地展示出中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的状况。当时,这条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3.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6.3%,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5.6%。
从“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所占比重来看,“胡焕庸线”描绘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在过去的80多年间基本保持稳定。
你认为从‘胡焕庸线”提出到现在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搜集资料,证明你的观点。
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是造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三大原因。
1.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气候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2.多河流,海岸线漫长
3.有利于工农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因而人口密集,
4.而西部地区多高原和山地,气候干旱,自然环境差,人口稀疏。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