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古诗三首》2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共15+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课《古诗三首》2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共15+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0:55:22

内容文字预览

(共15张PPT)
第九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你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以及对应的习俗吗??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写作背景
  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启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自由朗读古诗,读出停顿。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词语理解
元日:
一岁除:
屠苏:
曈曈:
新桃换旧符:
农历的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除,去。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认真读诗句,想一想: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
你们知道为什么古人要燃放爆竹吗?
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你能说出这句诗的意思吗?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暖”字用得好。
“暖”字写出了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人们喝了酒心里暖洋洋的画面。
谁能试着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王安石在街上又看到怎样的画面?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人们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放爆竹
饮屠苏
换桃符
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仅仅是描述的是一幅春节图吗?
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他期望的是辞旧迎新、除旧革新的新时代。
《元日》这首诗是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开门迎新,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抱负。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将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画下来,和同学们分享。(共17张PPT)
第九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关于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首诗分别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或4日。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翠,雨水较多。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自由诵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朗读指导
词语理解
断魂:
借问:
忆:
山东:
异乡:
佳节: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请问。
想念。
此处指华山以东。
他乡、外乡。
美好的节日。
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认真读一读前两句诗,说一说主要写了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作者的心情。
这两句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的情景。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诗意
说一说你对“遥”字的理解。
“遥”字突出了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衬托出作者的心里更加烦闷。
《清明》一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解题目—知作者—释诗句—懂诗意—品诗味
归纳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吧!
用这种方法学习下一首诗吧!
走进作者
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读完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每逢佳节,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合作交流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佩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诗中哪几句是作者的想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心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作者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想起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之情。
1.背诵古诗。
2.将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搜集更多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