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第四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描写传统节日可以用哪些方法?
可以从节日的来源、相关的小故事、习俗等方面介绍,还可以适时加入修辞方法等。
习作例文
开心过元宵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特别高兴!
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公园看花灯。我们来到公园。四个可爱娃娃的花灯首先跃入了我的眼帘,小娃娃们造型各异,非常可爱。四周的彩灯五颜六色,简直就像灯的海洋,仿佛是银河落到了人间。
我被震惊了,到处都是灯笼,五颜六色的,非常的美丽。不仅颜色有不同的,还有不同的形状。我被这个这些美丽的花灯深深地吸引住了。直到花灯晚会的结束,我才依依不舍的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后,我心里还一直想着开始的花灯。这是我第一次看花灯。后来,我了解到了花灯就是我们所说的灯笼。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就是在元宵节那天晚上会看花灯,有着好的寓意。
花灯,可真好看呀!这个元宵节,我过得非常开心。每年的元宵节我都要来看花灯!
例文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写。
语言优美,表达完整
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完整,记叙了一家人去看花灯的事情。
这篇习作写了“元宵节闹花灯”的过程,运用生动的语言,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
如何围绕一个节日去写?
想想过哪个节日自己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过的,或者过节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据此在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中选定一个节日。
1.想好要写的节日,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
2.选用恰当的结构。
3.将内容写具体,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写作提纲
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的能力了,想一想这两节课的知识,选择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写一写,注意书写格式。
写作小提示
加入学过的古诗更精彩。
加入修辞方法更精彩。
加入心理描写更精彩。
本节课通过好的范文引领,好的例文的展示,学生再去动笔,拓宽了思路,最后一个环节,在互评互改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将写好的习作摘抄到作文本上,读给同学听。(共15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有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上节课确定要查阅的是哪个中国传统节日么?
我们小组要查找的是端午节。
我们小组要查阅的是中秋节的相关资料。
你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去收集相关资料的?
我是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
我回家问了爸爸和妈妈,还去图书馆查看了相关的书籍。
节日名称 农历时间 别 称 起 源 传统活动 饮食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
初五
龙舟节
正阳节
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赛龙舟、吃粽子、沐兰汤、放风筝……
吃粽子、吃五黄……
节日名称 农历时间 别 称 起 源 传统活动 饮食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
十五
八月节
拜月节
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吃月饼、祭月、
赏月
吃月饼、喝桂花酒
年的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挂年画是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新年里,将年画贴在门上或挂在壁上。由古代贴门神演变面来,原为驱邪,后变成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旧时常挂“五谷丰登”、“五子登科”等,现代则常挂“月历牌”年画,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木版年画作为地道的中国传统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
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端午节
赛龙舟
包粽子
通过听取了其他小组的展示汇报,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肯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通过敬祖、守岁、春联、鞭炮等活动表达了人们对阖家团圆、感恩祝福的文化内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习俗和文化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都是我国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本节课我们分享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详细介绍。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但应该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位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搜集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共13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其中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得以传承。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感和美好愿望,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一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先讨论一下,写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
可以先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也可以说说这个节日的来历、相关习俗等方面。
来历
形式
特色
深刻印象
当时情形
佳句欣赏
除夕夜,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礼花的各种不同的姿态。
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礼花的美。
表达要求
1.根据你的了解,说一说让你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3.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倾听。
快看那边!一堆人围着一些字幅抓耳挠腮的,猜字谜这玩意儿可比做奥数题更费脑筋,瞧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思考,还有些个聪明人已经跑到不远处兑奖去了,一脸憋不住的笑意已经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激动,这换来的似乎不是奖品而是一份喜悦。
动作、神态描写非常细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达要去,通过阅读例文,学习到如何让我们的文章充实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搜集相关资料,让你们的文章更加丰富。
制定习作提纲,搜集要写的节日的相关资料。(共13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节日名称 农历时间 别 称 起 源 传统活动 饮食习俗
除夕
将表格补充完整
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
大年夜
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
吃年夜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吃饺子,有新旧交替之意;吃鱼,年年有余之意。
除夕夜,大家都要放鞭炮,吃饺子。
我要给家里长辈拜年,可以得到压岁钱。
节日名称 农历时间 别 称 起 源 传统活动 饮食习俗
将表格补充完整
农历正月十五
上元节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
吃饺子、吃汤圆……
元宵节
元宵节要吃元宵,放烟花。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可以看花灯。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可以把表格补充完整呢?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找到答案。
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询。
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农历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每位小组成员按卡片内容去查阅相关资料!
节日名称 农历时间 别 称 起 源 传统活动 饮食习俗
本节课我们尝试制作统计表,搜集整理关于节日的信息,掌握了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更多的知识,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搜集更多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和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