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精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6 09: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二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1
开通大运河
隋的统一
2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
隋朝的灭亡
4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目标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胭脂井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隋进行统一战争作战的舰船
隋五牙战船复原模型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7年,隋灭后梁。
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史料
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1.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主观上
客观上
(1)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你认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
类别 隋初 隋盛世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措施的影响: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
思考:
隋炀帝、隋朝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开通大运河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
材料二:
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 ——《隋书·食货志》
加强南北交流
“(平陈时)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7《隋纪一》
材料三: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
——改编自《话说运河》解说词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洛阳
(中心)
涿郡(北端点,今北京)
余杭(南端点,今杭州)
四段:分为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潜商旅,来往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
材料二: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潜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焉。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材料三:唯汴水(注:通济渠段)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宋史·河渠三》
意义(作用):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时 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看?
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积极影响: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消极影响: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检测我们的学习成效呢?
---考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在政府中工作,那么他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官的呢?---考官
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姓名 张有才 李富贵
考试成绩 180 120
学历 本科 高中
家庭背景 父母均为农民 父母均为某地高官
推荐人 无 某地最高长官
材料:假如你是魏晋时期为朝廷选官的主要负责人,你会选谁去做官?说说你的理由。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被举荐的秀才,腹内空空,不懂得诗书;被推举的孝廉,与父分居,不赡养老人;自称寒素清白一尘不染的人,却是浊如泥污的伪善者;那些居于大宅高堂的所谓良将,却是胆小如鸡的怕死鬼。
科举制诞生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选拔由上层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
1.必须出身高门权贵
2.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地方官员把持选才权利
如何改变魏晋以来选才制度的弊端?
在我们已学习的隋文化中,了解了隋时期的哪些皇帝?其中,属于科举制初步建立和建立的君王是分别是谁?什么是科举制?
隋、隋文帝、初步建立
隋、隋炀帝、诞生
科举制: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拨官吏的制度。
隋文帝—杨坚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
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的源头
隋炀帝—杨广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特 点:
科举制正式诞生
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
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
隋朝科举制刚刚开始实行,录取的人还不算多,但已经有房玄龄、孔颖达等考取,后来他们有的成为唐初的名相,有的成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




朗,





材料一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材料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三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材料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成为世界上选拔人才的典范。
隋 唐宋 明清
察举制、
九品制
文帝:分科考试
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创立)
鼎盛
八股文
禁锢思想
衰落
太宗:扩充国学
严格考试
则天:殿试、武举
玄宗:殿试诗赋
(完善科举)
你了解科举制后来如何吗?
清朝末年灭亡
隋炀帝龙舟模型图
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我今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黄沙,幽魂弃荒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隋朝大业年间民役简表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609年 四千六百多万人
结合材料: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
(炀帝大业元年三月)
(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上(炀帝)御龙舟,幸江都(今扬州)。——《隋书·炀帝纪》
炀帝冢
唐·宗元鼎
帝业兴亡是几重?
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
不愿生归驾九龙。
史料
探究
③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①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②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
隋朝的灭亡——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遂至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隋朝
隋文帝
隋炀帝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1】“繁盛一时”四个字是对隋朝统治的高度概括,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王朝,却仅经历两代君主就灭亡了。这种情况类似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A
【2】隋朝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
A.涿郡(北京)
B.余杭(杭州)
C.长安(西安)
D.洛阳
D
【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C
【4】 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功名的主要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致富
C.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A
5.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6.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D
B
7.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隋炀帝
8.当今举世瞩0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