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磁现象 磁场 预学导航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 磁现象 磁场 预学导航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6 14: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磁极和磁化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尝试画出不同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地磁场的南北极。
重点 1.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知识点1 磁现象
1.了解司南和罗盘。罗盘即平常说的   ,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早期的指南针还有   ,它静止时长柄指向   方。
2.磁体能吸引   等物质,这种性质叫做磁性。磁体上磁性最 .的部分叫做磁极,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   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   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4.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   ,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知识点2 磁场
1.磁体的周围存在   ,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和我们坐的桌子一样,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它。
2.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我们把小磁针的排列情况,用一些   画出来,就可以方便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
4.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知识点3 地磁场
1.小磁针放在桌面上,静止时会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   ,我们把这种磁场叫做   ,它周围的磁场分布与   相似。
2.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   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   附近,两者并不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第一个发现这种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科学家   。
【参考答案】
知识点1:1.指南针 司南 南
2.铁、钴、镍  强 南(S)  北(N)
3.排斥 吸引
4.获得磁性。
知识点2:1.磁场
2.北
3.带箭头的曲线  磁感线
知识点3:1.磁场  地磁场  条形磁体
2.北极  南极  沈括
1.将铁钉放在某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该矿石具有( )
A.磁性 B.导电性 C.弹性 D.绝缘性
【解析】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这个性质称为磁性.故选 A
【答案】A
2.把一根条形磁铁等分成三段,则中间的一段( )
A.一定没有磁极
B.一定有磁极且只有一个磁极
C.可能有磁极,也可能没有
D.一定有两个磁极
【解析】磁铁分成三段后,其中的每一段仍然具有磁性,仍是一个磁体.磁体就具有两个异名磁极.
【答案】D
3.关于天然磁体、人造磁体和永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人造磁体都是永磁体
B.只有天然磁体才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C.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通称为永磁体
D.天然磁体不一定都是永磁体
【解析】人造磁体里有永磁体和暂时性磁体两大类.钢是硬磁性材料,一旦被磁化,磁性将长期保持,所以用钢制成的磁体是永磁体;铁是软磁性材料,磁化后过一段时间磁性会消失,所以用铁制成的磁体是暂时性磁体,故A错误;磁体分为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无论是人造磁体还是天然磁体都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故B错误;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通称为永磁体,故C正确;天然磁体是直接从自然界得到的磁性矿石,是永磁体,故D错误;故选 C.
【答案】C
4.小红在学习磁现象时,她在实验室拿来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为了判断钢棒的磁性情况,小红做了个小实验,她发现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按如图方式转动起来,则小红可判断(  )
A.一定是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 B.一定是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
C.甲、乙都可能有磁性 D.甲、乙都一定有磁性
【解析】由于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所以甲、乙两个钢棒中可能只有一个是磁体,甲、乙如果都有磁性,两个异名磁极靠近时,也相互吸引.故C正确,故选C.
【答案】C
5.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它是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柢”指的是司南长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司南指南北是由于它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司南长柄指的是地磁场的北极
③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地理的南极附近
④司南长柄一端是磁石的北极.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解析】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制成的勺子,即其实质就是一块磁铁,在地球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其静止时其勺柄指向南方,即指南的南极用S表示;地理上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答案】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