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课时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课时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5 19: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1.说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内容的基本史实;
2.理解分析并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政策的原因;识读《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说出我国设立的自治区域机构;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采取的民族政策,分析当今社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 归纳概括我国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时作业】
1.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 ) (指向目标1)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 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指向目标2)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指向目标1、2、3)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吗
材料三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3)材料三中提到“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通常被称为“什么战略” 实施这一战略说明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简单说说“民族团结”的含义吗
参考答案:1. A 2 .D
3、材料:(1)大杂居,小聚居。
(2)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3)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并加强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4)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简述“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含义和意义
3.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
4.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意义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指向目标2)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一国两制”构想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指向目标2)
A. 一个国家,两个政党执政
B. 一个政权,两个国家联盟
C. 一个国家,两个中央政府
D. 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3、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指向目标2)
A. 政治上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B. 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 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有经济地位不变
D. 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指向目标2)
A. 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 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5、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指向目标2)
A. 一国两制
B. 国共合作
C. 和平共处
D. 统一战线
6、2017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指向目标2)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 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二、材料题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指向目标1、2、3、4)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某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提出,“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于这两个地区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也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的场景?这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4)阅读材料四,想一想“一国两制”利在哪里?
8、阅读下列材料:(指向目标1、2、3、)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材料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多次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英国”。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豹”指什么地方?材料二中的“MACAU”指什么地方?“黄豹”被哪国掳去的?“MACAU”是被哪国掳去的?
(2)为接“黄豹”和“MACAU”回家,中国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是由谁提出的?它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黄豹”和“MACAU”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材料三中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能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台湾问题又严峻起来,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1.C 2.D 3.D 4.D 5.A 6.D
7、阅读下列材料
(1)“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香港、澳门。台湾。
(4)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一国两制”只是在香港、澳门等个别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尊重了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其繁荣稳定,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
(1)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
(2)“一国两制”;邓小平;台湾问题;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行都是违背民心的;两岸应共同为祖国统一尽力尽责;等。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概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准确说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3.通过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4.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指向目标1、2)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 ) (指向目标2)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3.2013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在上海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指向目标2)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4、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 (指向目标1、2)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5、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向目标4)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二、阅读下列材料:(指向目标1、2、3、4)
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延绵不断,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为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历代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谈谈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1)依据材料一写出海峡两岸“九二共识”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1.B 2.D 3.B 4.C 5.A
6、阅读下列材料: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现实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分裂的法律;为有效打击台独势力,为对台方针的顺利实施,为捍卫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据等。
履行义务: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问题的方针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