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掌握西周分封制。
3.分析夏商周的更替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课时作业】
1.将夏朝作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指向目标一)
A.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 B.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C.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D.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表明( ) (指向目标三)
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B.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
C.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D.商汤伐夏是反压迫的正义战争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 ) (指向目标二)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4.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指向目标一)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指向目标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思考题: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指向目标三)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掌握甲骨文字体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理解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3.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时作业】
1.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 (指向目标一)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2.学者们认为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它( ) (指向目标二三)
A.已经能组成近五百字的文章 B.已经出土十五万片以上
C.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构字形式 D.已识读出单字一千多个
3.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 (指向目标一三)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像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
4.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指向目标二三)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5.看图回答问题(指向目标一二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⑴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⑵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有着怎样的变化?
图四 图五
⑶上面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次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⑷这些文字主要记载的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⑸图五的甲骨文文字主要采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除此外,再列举出甲骨文造字的三种方法。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知道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等史实。
3.能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指向目标一)
A.农业深耕细作 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开发山林,扩大耕地面积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指向目标一)
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得益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 (指向目标一二三)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4.下列哪一人物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指向目标二)
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二、非选题:
材料一:(指向目标二)
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指向目标二三)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改革发生在什么时期 管仲辅佐的国君是谁?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知道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了解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检测题
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齐国的位置应是( ) (指向目标一)
2.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全国的秦赵两国之间,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全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指向目标一)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桂陵之战
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指向目标一)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4. 在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一个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得益于( ) (指向目标二)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盘庚迁殷 D.田氏代齐
5.据《史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指向目标二)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6.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充分肯定了都江堰在哪方面的作用( ) (指向目标三)
A.防洪、灌溉 B.抗震
C.排沙 D.水运
7.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指向目标一)
A.国家之间争夺激烈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二三)
材料一 命蜀守李冰壅(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写出材料一中李冰为“壅江水”而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水利工程的作用。(不能摘抄原文,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不能摘抄原文,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2.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检测题
1.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主张( ) (指向目标一)
A.兼爱、非攻 B.实行“法治”C.“无为而治” D.“仁”和“爱人”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指向目标一二三)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3.2014 年 12 月 4 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指向目标一)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4.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 ) (指向目标一)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指向目标一)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孙武
6.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指向目标一)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7.完成表格(指向目标一)
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张
战国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
D 2.C 3.D 4.B 5.B 6.B
课时作业设计表
第1课时 课题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目标(“水平”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序号 内容 水平
1 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记忆
2 掌握西周分封制 理解
3 分析夏商周的更替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分析、评价
4 题目超过4条,可以加行
题目属性(使用时间为课上或课后;难度为简单、中等或较难;来源分为原创、改编或引用;可加行 题号 对应学习目标 使用时间 题型 难度 预设时长 来源
1、4 1 课上 选择题 简单 1分钟 改编
2 3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改编
3、5 2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改编
6 3 课上 问答 较难 3分钟 改编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与题目题号对应) 参考答案:1.B 2.A 3.B 4.C 5.B6分析:1.暴政引起民忿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历史教训: “得民心者得天下。”
设计说明 教学重难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同时,教师还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讲故事等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制大事记年表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附页)
第2课时 课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水平”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序号 内容 水平
1 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记忆
2 2.掌握甲骨文字体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理解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记忆、理解
3 3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理解
4 题目超过4条,可以加行
题目属性(使用时间为课上或课后;难度为简单、中等或较难;来源分为原创、改编或引用;可加行 题号 对应学习目标 使用时间 题型 难度 预设时长 来源
1 1 课上 选择题 简单 1分钟 引用
2 2、3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引用
3 1、3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改编
5 1、2、3 课上 材料 较难 3分钟 改编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与题目题号对应) 参考答案:1.B 2.C 3.A 4.D
设计说明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2、青铜文明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准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
课时作业设计表
第1课时 课题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目标(“水平”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序号 内容 水平
1 1.知道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记忆
2 2.知道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等史实。 记忆
3 3.能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理解分析
4 题目超过4条,可以加行
题目属性(使用时间为课上或课后;难度为简单、中等或较难;来源分为原创、改编或引用;可加行 题号 对应学习目标 使用时间 题型 难度 预设时长 来源
1 1 课上 选择题 简单 0.5分钟 引用
2 1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引用
3 1、2、3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1分钟 改编
4 1、2、3 课上 材料 较难 3分钟 改编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与题目题号对应) 参考答案:1D 2B 3B 4A材料:(1)春秋;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2)春秋。齐桓公。促进齐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设计说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重点: 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可附页)
第2课时 课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水平”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序号 内容 水平
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记忆、理解
2 知道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记忆、理解
3 了解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理解、运用、分析
题目属性(使用时间为课上或课后;难度为简单、中等或较难;来源分为原创、改编或引用;可加行 题号 对应学习目标 使用时间 题型 难度 预设时长 来源
1、2、3、7 1 课上 选择题 简单 1分钟 引用
4、5 2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 引用
6 3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改编
8 2、3 课上 材料 较难 3分钟 改编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与题目题号对应) 参考答案1.A2.B 3.B 4.B 5.B 6.A 7.C 8.(1)都江堰。作用: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商鞅变法。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注意兴修水利;进行改革;等等。
设计说明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新的教材不光要我们有新的教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实际还要我们去更新知识,补充知识,去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新的教材要求我们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求我们更扎实地备教材,备学生。在我们设计活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更多,更细致。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
课时作业设计表
第1课时 课题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水平”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 序号 内容 水平
1 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记忆、理解
2 2.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忆、理解
3 3.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理解、运用、分析
4 题目超过4条,可以加行
题目属性(使用时间为课上或课后;难度为简单、中等或较难;来源分为原创、改编或引用;可加行 题号 对应学习目标 使用时间 题型 难度 预设时长 来源
1、3、4 1 课上 选择题 简单 2分钟 引用
2 1、2、3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0.5分钟 引用
5、6 1 课上 选择题 中等 1分钟 改编
7 1 课上 材料 较难 3分钟 改编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与题目题号对应) 参考答案D 2.C 3.D 4.B 5.B 6.B
设计说明 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琐碎,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录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能力。
夏
商
秦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