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五 第三节 化学键(人教版)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要求
名师解读
1.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Ⅰ
近5年来,新课标对于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判断、典型物质电子式的书写的考查,题目难度适中,注重细节和基础的考查。预计2013年高考对本节的考查仍将以上述知识点为载体,融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以综合推断题的形式呈现。
2.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Ⅰ
基础巩固
1.化学键:
(1)概念: 。
(2)种类: 、 等。
2.离子键:
概念:使 间结合成化合物的 作用。
说明:
①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主要是ⅠA和ⅡA族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如:F、Cl、Br、O等,主要是ⅥA族和ⅦA族元素)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键。
②成键原因:活泼金属原子容易 电子而形成 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 电子形成 离子。当活泼金属遇到活泼非金属时,电子发生 ,分别形成阳、阴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③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只含离子键。
④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
3.共价键:
概念:原子之间通过 所形成的 作用叫共价键。
说明:①成键元素:通常为____________的原子间。
②成键原因: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成分子时并不发生电子的完全得失,而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而结合的。
③共价键可以形成单质也可形成化合物。
④_____________形成的共价键称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____________形成的共价键称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共价键。
⑤用电子式表示氮气的形成过程 。
自我校对:
1.化学键:(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离子键 共价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间 静电 ② 失去 阳 得到 阴 电子发生转移 ④
3.共价键:共用电子对 相互
①非金属元素 ②共用电子对 ④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 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⑤
实验探究
拓展实验:烧不断的棉线
【原理】将特制棉线的一头扎在铁丝上,让缚有回形针的那端悬在下面。用燃着的火柴去点棉线的下端。只见火焰慢慢地向上燃烧,一直燃到铁丝后熄灭,棉线会被烧成焦黑却没有断,回形针还挂在那里。这是因为特制棉线中充满了食盐晶体,点燃后,棉线的纤维虽然已烧掉,但熔点高达800℃的食盐却不受影响,仍然能保持棉线的原有形状。
【准备】特制棉线 回形针 食盐 热水 铁丝 火柴
【操作】在一杯热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取一根20cm~30cm的棉线,在一端缚上一个回形针,然后将棉线浸没在浓盐水中数分钟,取出后将棉线吊起来晾干。把晾干的棉线再次浸入浓盐水中,取出晾干,重复多次。
【说明】在点燃棉线时,注意保持铁丝稳定,防止因为抖动而使棉线断开。如用明矾代替食盐,将棉线换成一块棉布,做这个实验的效果也很好,棉布燃烧过后,也能保持原样不断裂。
练一练:
1.有一种复盐和明矾的组成只有一种阳离子有差别,剩余的部分都相似。向该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人浓苛性钠溶液,依次产生的现象有: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该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③沉淀逐渐增多,达到最大值;④沉淀逐渐减少;⑤沉淀完全消失。
(1)试推测该复盐含有的阳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复盐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当SO42-沉淀完全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
A.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B.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C.全部为Al(OH)3沉淀
D.几乎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3.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突破
一.直击考点:
考点一、离子键与共价键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原子、离子、分子之间
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C.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考点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根据化合物类别判断
(1)强碱、盐、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2)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有机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性质判断
(1)熔化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熔、沸点较低的化合物(SiO2 、SiC等除外)一般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3)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微粒间是以离子键还是共价键结合判断。一般来说,活泼的金属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特别提示 物质类型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也可能有共价键,如NH4Cl、Na2SO4。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3)稀有气体是单元子分子,不含化学键;非金属单质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4)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中一般只含非金属元素,但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2SO4。
【例2】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二.走出误区:
误区一、对化学键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认知错误
【例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④化学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错解:A
原因:对于化学变化存在断章取义的曲解而错选A。
正解:B
原因:理解概念一定要瞻前顾后、连贯起来理解,切不可片面对待。
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金刚石的受热熔化、NaCl溶于水等,只有旧化学键的断裂而没有新化学键的生成,故不是化学变化;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而生成新的物质,故②③是对的。
误区二、化学键判断失误
【例2】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
A.BaCl2 B.NaOH C.(NH4)2SO4 D.H2SO4
错解:C
原因:忽略了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即NH与SO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
正解:D
原因:本文就物质内部的化学键类型进行了考查,要注意酸不论强弱、种类,都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没有离子,也没有离子键。注意,酸与酸溶液不同,酸溶液中存在阴、阳离子,但不存在离子键。
Ba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生成的BaCl2是离子化合物,故钡、氯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NaOH中,Na+与OH-间以离子键结合,OH-中O原子和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NH4)2SO4中,NH与SO42-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NH中N与H、SO42-中S与O以共价键结合。虽然H2SO4可以电离为H+和SO42-,但在H2SO4中,H和O之间、S和O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巩固复习
1.下列物质中,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 )
A.水 B.食盐 C.氯气 D.氦气
1. 答案:D 解析:水和氯气中存在共价键,而食盐中含有离子键,只有稀有气体氦气分子内部不存在化学键,因为氦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
2.下列物质中,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
A.CO2 B.Na2O C.NH4Cl D.CaCl2
2. 答案:C 解析:CO2分子内部仅有共价键,而Na2O和CaCl2内部仅有离子键,只有NH4Cl中内部既存在NH4+与Cl-之间的离子键,也存在NH4+ 中N-H 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3.下列化合物中, 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最大的是 ( )
A.KCl B.NaBr C.LiI D.CsI
3. 答案:D 解析:四个物质中阳离子半径最大的是Cs+,而阴离子半径最大的是I-,故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最大的是CsI。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的是( )
A.HI和NaI B.H2S和SO2 C.Cl2和KCl D.F2和NaBr
4. 答案:B 解析: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和活泼非金属(如:F、Cl、Br、O等)或者复合阴离子OH-、NO3-、SO42-往往形成离子键。故A项中的NaI、C项中的KCl和D项中的NaBr含有离子键,而HI、Cl2和F2是由共价键构成的,故A、C、D项中的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均不同。
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都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 CO2 B. PCl3 C. CCl4 D. NO2
5. 答案:D 解析:CO2 中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O2 中碳氧原子有两对共用电子对,故CO2 中各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Cl4中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与4个氯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此时碳氯均达到8电子结构;PCl3中磷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可与3个氯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此时磷氯均达到8电子结构;只有NO2分子中各原子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钠原子与氯原子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在氧化钠中,除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外,还存在着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的排斥作用
C.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只含共价键
D.钠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钠后,体系能呈降低
7.(2012泰安)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X中一定有离子键,一定不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7.A
解析:选项A,如Na2O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等,而NaF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相等.选项B,如NH4F中含有离子键,但也含有共价键.选项C,若X只含有两种元素,则这两种元素一定在不同周期.选项D,在Na2O中,r(Na+)8.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8.A
9.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的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9.B
10.物质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克服的是:①分子间作用力 ②共价键 ③离子键。(填序号)
(1)冰融化 ,(2)液溴挥发 ,(3)食盐熔化 ,(4)电解熔融MgCl2制Mg ,(5)H2S受热分解成S和H2 ,(6)NaHSO4溶解于水 。
10.(1)①(2)①(3)③(4)③(5)② (6)③
解析:冰融化和液溴挥发不涉及化学键的断裂,仅是分子间距离的改变,故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食盐熔化、电解熔融MgCl2制Mg、 NaHSO4溶解于水都是破坏了离子键之间的相互作用。而H2S受热分解成S和H2是破坏了H原子和S原子之间共价键的相互作用。
11.(2011临沂)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F同主族,E、G同主族.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离子与E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BE和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1)F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D2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E、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完整化学键类型),属于________化合物;
(5)B的最高价是________,由A、B组成的化合物中,含A量最高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含B量最高的气态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与D2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写完整化学键类型),属于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对共用电子对.
11.(1)第三 第ⅠA
(2)
(3)··+··―→N??N
(4)NaOH 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离子
(5)+4 CH4 C2H2 C2H4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共价 6
12.X、Y、Z三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三者之间可以两两发生反应生成分别是双核、三核和四核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且乙、丙分子中含有X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甲与Y单质在常温下混合就有明显现象,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和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化合物丁含X、Y、Z三种元素,0.1 mol/L丁溶液的pH为1,将丁与丙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后所得物质戊的晶体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选填序号).
a.只含共价键
b.只含离子键
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②常温下,戊的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1)氢
(2)NO 4NH3+5O24NO+6H2O
(3)①c ②< NH+H2O??NH3·H2O+H+
解析:X、Y、Z分别为H、O、N,甲、乙、丙分别为NO、H2O、NH3.丁为HNO3,戊为NH4NO3,在NH4NO3晶体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NH4NO3水解显酸性.
提高训练
1.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 彼此间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 )
A .6和16 B. 8和13 C. 12和17 D. 11和35
1.A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可知A、B、C、D四个选项的物质依次为CS2、Al2O3、MgCl2和NaBr。
2.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这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Z的电子式为 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 D.M形成+2价阳离子
2.D
解析:根据题意,Z为离子化合物,在用电子式表示时,不存在共用电子对,则A错误;Z可表示为MY2 ,B错误;分子式符合MY2 的离子化合物有难溶于水的,如CaF2,C错误。
3.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不容易形成离子键 ( )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和g B.a和f
C.d和g D.b和g
3.C
解析: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b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g均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与f、b与g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 D
5.从化学键变化的观点看,下列变化中化学键被破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蔗糖溶于水 B. 金刚石变成石墨
C. 氯化钠熔化 D. 五氧化二磷吸水
5.C
6.(2011深圳)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MgCl2 B.Na2O2
C.Na2O D.Al2O3
6.B
解析:MgCl2、Na2O和Al2O3都只含有离子键;Na2O2中含有过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中含有OO键,属于非极性共价键.
7.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C.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D.1 molNH5中含有5 molNH键
8.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A. Be2+离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B.21H原子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
8.A.
解析:Be2+离子中的质子数为4,电子数为2,则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个数比为2:1。21H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质子数也为1,中子数和质子数的个数比为1:1;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1;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为1:1,要注意过氧根O22-属于复合阳离子。
9.HgCl2的稀溶液可用作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HgCl2的熔点是277℃,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gCl2 属于共价化合物 B.HgCl2 属于离子化合物
C.HgCl2属于非电解质 D.HgCl2属于强电解质
10.1824年法国巴拉尔发现溴。在他以前,有一家工厂曾将一瓶红棕色的液体送给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检测,李比希凭经验武断地认为该液体为氯化碘(化学式为ICl,性质和溴非常相似)。后来看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报道后,忏悔不已。下列关于ICl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I-Cl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
B.ICl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分子
C.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体现氧化性
D.在反应ICl+2NaOH=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
10.D
解析:因为氯元素比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氯原子比碘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所以I-Cl11.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C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的低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12.(1)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们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生成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Na3N是由______________键形成的化合物,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Na3N与水反应属于 __________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a+与N3-的微粒半径关系是:Na+ 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种 盐,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
12.(1)离子
(2)复分解 Na3N + 3H2O === 3NaOH + NH3↑
(3)小于
(4)2 Na3N + 4HCl=3 NaCl+ NH4Cl
13.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电子式D2A2 ,EB4 。
(3)写出D单质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3.(1)氧、氟、氢、钠、硅
(2)
(3)2Na+Cu2++2H2O=2Na++Cu(OH)2↓+H2↑
14.已知X元素的原子K、L层电子数之和比L、M层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Z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Y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X在空气中燃烧可得到两种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两者之中最稳定的是 ,该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离子方程式为 。 生成的溶液高温灼烧时,火焰呈 色,跟X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焰色 同。与X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单质灼烧时,焰色为 ,反应过程比X (填“剧烈”或“缓和”)。
(4)当2个Y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要__________热量。
(5)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在液态或固态时不导电,溶解于水时能导电,由此判断该化合物为______(填写“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14.(1)Na、Cl、Al;
(2) 、Na2O、Na2O2、Na2O2、1∶2;
(3)2Na+2H2O=2NaOH+H2↑、2Na+2H2O=2Na++OHˉ+H2↑、黄、剧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放出;
(5)AlCl3、共价化合物。
解析:结合题意知X、Y、Z分别为Na、Cl、Al。金属Na燃烧时,在空气不足、充足两种情况下,分别生成Na2O、Na2O2;其中Na2O2最稳定,因为它是Na2O进一步氧化后的产物:2Na2O+O2=2Na2O2。Na2O2中的阴、阳离子分别是O22-(过氧根离子)、Na+,个数比为1∶2。
(3)NaOH溶液和Na单质在灼烧时,火焰焰色相同,因为焰色反应属于元素表现的性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K的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Na、K同主族,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K 的原子半径大于Na,所以K更活泼,类似的反应更为剧烈。
(4)形成化学键时要放出热量(能量降低);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热量(克服强烈相互作用)。
(5)Y与Z,即Al与Cl形成AlCl3,由反正法推知,应为共价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