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5 17:00:14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以下四件文物图片中,最适合用于印证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形成的是(  )
A.仰韶人面鱼纹盆 B.河姆渡猪纹陶钵
C.商代甲骨文 D.战国铜戈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国家,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仰韶人面鱼纹盆、 河姆渡猪纹陶钵是新石器时代的物品,不能作为国家出现的标志,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国家已经形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国家产生的标志进行分析。
2.(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①为政以德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有教无类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故①③正确;
②是法家思想,④是道家思想,排除,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孔子在政治和教育上的思想主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简单。
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读图1,图中①与②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  )
A.临洮、辽东 B.临洮、朝鲜 C.镐京、洛邑 D.镐京、曲阜
【答案】B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长城的西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②位于朝鲜,B项正确;
根据图片,辽东与②位置不符,A项错误;
根据图片,镐京是今天西安一带,与①位置不符,C项错误;
根据图片,曲阜位于山东,与②位置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解答本题需根据图片信息及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进行分析。
4.(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项中,属于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措施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③尊崇儒术 ④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接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时期(公元前60年)设立的,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侧重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人“毫不通融”地“执行汉化政策”:“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派一个委员会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这个人最有可能出身于(  )
A.汉族 B.氐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汉化政策”、“改作单音汉姓”等信息可知,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孝文帝是鲜卑族皇帝,C项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族、 氐族、蒙古族与孝文帝的民族出身不符,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进行分析。
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在古代中国,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君王中,“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的是(  )
A.汉景帝 B.唐玄宗 C.宋徽宗 D.康熙帝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如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如“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开元盛世的表现、结果进行分析。
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自此农业税就按土地而非人头征收,手续也大大得到简化。朝廷可以对私人财产松口气了,因为它不再对朝廷的财政构成威胁”。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大运河的开凿 B.租庸调制的实行
C.两税法的实施 D.“均田令”的颁布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自此农业税就按土地而非人头征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以土地为标准征税是两税法的内容,C项正确;
大运河的开凿和“均田令”的颁布都与赋税征收不符,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以人头为标准征收赋税,B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税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两税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8.(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西安是历史名城,其名称几经变更。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西域都护府”可知,①是西汉时期,根据图片“镐京”可知,②是西周时期,根据图片“北周”、“北齐”可知,③是北朝时期,根据图片“吐蕃”、“回纥”可知,④是唐朝时期,所以正确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西汉、魏晋南北朝、唐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图片信息及西周、西汉、魏晋南北朝、唐朝的统治状况进行分析。
9.(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在宋代,社会观念发生很大改变,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以下原因分析中,表述不合理的是(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D.民主与科学观念的传入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科举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和科举制的发展,使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AB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宋代时期并没有民主与科学的传入,D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1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据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枢密、宰臣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这反映辽朝实行(  )
A.内外服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谋克”制
【答案】B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北宰相……南宰相”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该制度根据汉族和契丹族因俗而治,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四等人制”、“猛安谋克”制与材料描述的内容不符,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辽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1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几乎伴随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在明代,将“票拟”作为主要日常工作的是(  )
A.宰相 B.大学士 C.司礼监 D.参知政事
【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票拟制度是明代中央决策的重要制度,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所以,将“票拟”作为主要日常工作的是大学士,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已废除了丞相制度,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礼监有“批红”的权力,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知政事是宋朝官职,是副宰相,分割了宰相职权,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
12.(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晚明大变局》记载:“苏、松、杭、嘉、湖地区大体可以分为蚕桑区、棉作区、稻作区。因此,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成为市镇的主要类型,如盐业市镇(周浦镇、新场镇)、榨油业市镇(石门镇)等。”这反映出该时期江南地区(  )
A.美洲农作物的传入 B.工商业市镇繁荣
C.自由雇佣劳动普遍 D.商人群体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晚明时期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商业市镇,说明工商业市镇繁荣,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没有体现美洲农作物的传入和自由雇佣劳动的出现,AC项错误;
商人群体的形成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
1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明清之际涌现出的著名思想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顾炎武提出的主张,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与王守仁、李贽和黄宗羲不符,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
14.(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清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其中,“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一成果的取得直接依靠(  )
A.外交谈判 B.外国调停 C.经济交往 D.民族交融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9月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而条约签订时外交谈判的结果,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布楚条约》签订未涉及外国调停,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交往、民族交融是长期性的,与题干中“法律上”的限定不符,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清朝疆域巩固的措施进行分析。
1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从史料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能,根据下图提供的条约影印件并结合所学,能获的历史信息包括 (  )
①道光元年为公元1820年 ②条约签订双方纪年方式不同
③条约签订双方为清政府与英国政府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道光二十二年”“公元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等信息可知,这一文件是《南京条约》,根据条约中的时间记载可以看出,条约签订双方纪年方式不同,《南京条约》签订双方为清政府与英国政府,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二十二年是1842年,道光元年应当是1821年,因此①表述错误,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鸦片战争的结果进行分析。
1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梁启超曾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下列“惊起”于19世纪90年代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戊戌维新运动 D.列强强租租借地
【答案】C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就属于觉醒的表现,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都发生在甲午战争前,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强租租借地”不属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1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 国家主权。读图,该次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这一次侵略战争占领了北京,而中国的统治者逃亡西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列强并未进入紫禁城,A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统治者是逃往承德,B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
18.(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此文应当首发在(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光明日报》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因此《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维新派的报刊,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19.(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下列史事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的是(  )
A.反割台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割台斗争中学生不是先锋,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起的,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五四运动的性质进行分析。
2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100年诞辰。1921年,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下列资料中,能佐证这一事件的是(  )
①嘉兴南湖红船的照片 ②电影《开国大典》
③会议代表当年在嘉兴的住宿及登记 ④会议记录及原始文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能佐证这一事件的是“会议代表当年在嘉兴的住宿及登记” 和“会议记录及原始文稿” ,因此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一艘画舫以作纪念,所以“嘉兴南湖红船的照片”不能佐证这一事件;《开国大典》是电影艺术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不能佐证这一事件,因此①②不符合题意,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史料的价值进行分析。
2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有记者发表了如下时事评论:“西方曾选择了清政府、袁世凯、北洋军阀作为其支持的强人,现在又试图选择蒋介石了”。当时蒋介石(  )
A.签署了“中日民四条约” B.领导了护国运动
C.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制造了西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新的代理人,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中日民四条约”的是袁世凯政府,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并没有领导护国运动,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造西安事变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国民革命的失败进行分析。
22.(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这是陈毅对抗日英雄赵一曼的评价。赵一曼身上的“大节”主要体现为(  )
A.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B.思想解放的开阔胸怀
C.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D.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一曼是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所以她身上的“大节”主要体现在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的开阔胸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都属于个人品格,不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大节”,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救亡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2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有报刊评论百团大战:“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之时)。……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这说明百团大战(  )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B.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战役
C.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 D.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阴谋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之时)。……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打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侵略图谋,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国共合作开始于1937年9月,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抗战,不是正面战场的战役,B项错误;
“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阴谋”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
24.(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读图。下列对图中数据变化的解释, 最为合理的是(  )
A.我军夺取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B.经渡江战役,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C.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失败
D.第二条战线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
【答案】A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两党军队数量变化可知,这一时期国民党部队数量减少,中共部队数量增加,结合时间可知,1948年11月正值辽沈战役结束时期,说明辽沈战役解放军取得胜利,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进行重点进攻,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称为第二条战线,其不能直接导致国民党军队数量大幅度下降,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数据及解放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
2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周恩来补充发言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此次会议参与国的主体是(  )
A.世界五大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亚非国家 D.西方殖民国家
【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可知此次会议是指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针对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C项正确,B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会议,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
2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1949年后,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下列史事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史事 评价
① 土地改革 实现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② 抗美援朝战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 中共八大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 文化大革命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质仍然是私有制,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体现的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新中国人民政权巩固的措施进行分析。
2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
A.杨根思 B.黄继光 C.邓稼先 D.王进喜
【答案】C
【知识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属于“他们”中一员,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根思和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英雄,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典型,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进行分析。
28.(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下列各项中,集中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②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
③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及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都属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ABC概括不全,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29.(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促进国家统一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实践成果的有(  )
①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③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
④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八十年代提出的旨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制度,并且在香港和澳门得到了实践,所以属于“一国两制”实践成果的有“九二共识”、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宪法不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因此①不符合题意,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祖国统一,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践进行分析。
3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
A.共商、共建、共享 B.引进来,走出去
C.民主、富强、自由 D.亲、诚、惠、容
【答案】A
【知识点】“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它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进来,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战略,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富强、自由”是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诚惠容”是新时期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带一路,解答本题需准确识记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
3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
A.宗教信仰 B.地理环境 C.民族心理 D.文化素养
【答案】B
【知识点】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主要和地理环境有关,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文化素质”与材料主旨不符,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明的产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文明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32.(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中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纳税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吠舍等级(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印度等级制度中的吠舍属于第三等级,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所以扮演吠舍等级的应该是丙同学,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同学扮演的应该是婆罗门等级,乙同学扮演的应该是刹帝利等级,丁同学扮演的应该是首陀罗,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
3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格局是(  )
A.多元性 B.互补性 C.海洋性 D.大陆性
【答案】A
【知识点】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特点,A项正确;
根据材料“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可知,各个文明独立发展,无法体现互补性,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而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明的产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文明的特点进行分析。
34.(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的主要依据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少数奴隶主贵族掌握城邦的实际权力,最能说明雅典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具有独裁专断的倾向,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外邦人没有选举权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狭隘,不能说明个人或少数人独揽大权,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C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进行分析。
3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1901年,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帝王模样的人。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文字的内容应是(  )
A.《吉尔伽美什》 B.《汉谟拉比法典》
C.《摩罗衍那》 D.《摩诃婆罗多》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西亚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亚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发现的文物,象征君权神授的浮雕、楔形文字和石柱等,指的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记录在泥板上而不是雕刻在石柱上,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罗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是印度史诗,与“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楔形文字”等不符,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材料分析题
3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海外贸易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中国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惟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选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浙江的明州是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之一,请写出它在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对应标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使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与南宋相比,清代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1)对应标号:②
因素:政府的重视(如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的进步。
(2)具体措施:授予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指定对外通商口岸;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变化:从开放到封闭
消极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对应标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的明州位于图片中②的位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体现了政府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之所以发展,原因在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手工业(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技术方面分析,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
(2)具体措施:根据材料“(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惟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可知,清政府授予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指定对外通商口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变化:根据材料可知,从宋代到清朝,我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到封闭。消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故答案为:(1)对应标号:②
因素:政府的重视(如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的进步。
(2)具体措施:授予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指定对外通商口岸;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 变化:从开放到封闭。
消极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第一问,需根据图片信息及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表现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归纳。
3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
——陈晋《文人毛泽东》
(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当权人物推行的一场“新政”。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了“新政”的哪一目标?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2)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3)在材料三文本中,作者对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进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归纳材料三反映出的中共从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创建红色政权期间的重大史事,并将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填入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内。
序号 史事 序号 史事
1 南昌起义 5  
2   6 创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   7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 毛泽东率军上井冈山 ▲ ▲
【答案】(1)目标:自强。
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2)具体体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实践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5—土地革命。
【知识点】洋务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1)目标: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的目标是实现自强。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2)具体体现:根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践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之后召开了八七会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后掀起了秋收起义,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发动了土地革命。
故答案为:(1)目标:自强。
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2)具体体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实践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5—土地革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第一问,需根据图片信息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
1 / 1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以下四件文物图片中,最适合用于印证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形成的是(  )
A.仰韶人面鱼纹盆 B.河姆渡猪纹陶钵
C.商代甲骨文 D.战国铜戈
2.(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①为政以德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有教无类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读图1,图中①与②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  )
A.临洮、辽东 B.临洮、朝鲜 C.镐京、洛邑 D.镐京、曲阜
4.(2021高一上·惠阳期中)“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下列项中,属于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措施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③尊崇儒术 ④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人“毫不通融”地“执行汉化政策”:“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派一个委员会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这个人最有可能出身于(  )
A.汉族 B.氐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在古代中国,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君王中,“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的是(  )
A.汉景帝 B.唐玄宗 C.宋徽宗 D.康熙帝
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自此农业税就按土地而非人头征收,手续也大大得到简化。朝廷可以对私人财产松口气了,因为它不再对朝廷的财政构成威胁”。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大运河的开凿 B.租庸调制的实行
C.两税法的实施 D.“均田令”的颁布
8.(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西安是历史名城,其名称几经变更。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9.(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在宋代,社会观念发生很大改变,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以下原因分析中,表述不合理的是(  )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D.民主与科学观念的传入
1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据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枢密、宰臣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这反映辽朝实行(  )
A.内外服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谋克”制
1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几乎伴随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在明代,将“票拟”作为主要日常工作的是(  )
A.宰相 B.大学士 C.司礼监 D.参知政事
12.(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晚明大变局》记载:“苏、松、杭、嘉、湖地区大体可以分为蚕桑区、棉作区、稻作区。因此,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成为市镇的主要类型,如盐业市镇(周浦镇、新场镇)、榨油业市镇(石门镇)等。”这反映出该时期江南地区(  )
A.美洲农作物的传入 B.工商业市镇繁荣
C.自由雇佣劳动普遍 D.商人群体的形成
1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明清之际涌现出的著名思想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
14.(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清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其中,“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一成果的取得直接依靠(  )
A.外交谈判 B.外国调停 C.经济交往 D.民族交融
1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从史料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能,根据下图提供的条约影印件并结合所学,能获的历史信息包括 (  )
①道光元年为公元1820年 ②条约签订双方纪年方式不同
③条约签订双方为清政府与英国政府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梁启超曾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下列“惊起”于19世纪90年代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戊戌维新运动 D.列强强租租借地
1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 国家主权。读图,该次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此文应当首发在(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光明日报》
19.(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下列史事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的是(  )
A.反割台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2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100年诞辰。1921年,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下列资料中,能佐证这一事件的是(  )
①嘉兴南湖红船的照片 ②电影《开国大典》
③会议代表当年在嘉兴的住宿及登记 ④会议记录及原始文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有记者发表了如下时事评论:“西方曾选择了清政府、袁世凯、北洋军阀作为其支持的强人,现在又试图选择蒋介石了”。当时蒋介石(  )
A.签署了“中日民四条约” B.领导了护国运动
C.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制造了西安事变
22.(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这是陈毅对抗日英雄赵一曼的评价。赵一曼身上的“大节”主要体现为(  )
A.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B.思想解放的开阔胸怀
C.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D.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有报刊评论百团大战:“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之时)。……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这说明百团大战(  )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B.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战役
C.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 D.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阴谋
24.(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读图。下列对图中数据变化的解释, 最为合理的是(  )
A.我军夺取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B.经渡江战役,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C.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失败
D.第二条战线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
2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周恩来补充发言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此次会议参与国的主体是(  )
A.世界五大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亚非国家 D.西方殖民国家
2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1949年后,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下列史事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史事 评价
① 土地改革 实现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② 抗美援朝战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 中共八大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 文化大革命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A.① B.② C.③ D.④
2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
A.杨根思 B.黄继光 C.邓稼先 D.王进喜
28.(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下列各项中,集中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②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
③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促进国家统一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实践成果的有(  )
①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③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
④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
A.共商、共建、共享 B.引进来,走出去
C.民主、富强、自由 D.亲、诚、惠、容
31.(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
A.宗教信仰 B.地理环境 C.民族心理 D.文化素养
32.(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中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纳税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吠舍等级(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33.(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格局是(  )
A.多元性 B.互补性 C.海洋性 D.大陆性
34.(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35.(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1901年,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帝王模样的人。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文字的内容应是(  )
A.《吉尔伽美什》 B.《汉谟拉比法典》
C.《摩罗衍那》 D.《摩诃婆罗多》
二、材料分析题
3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海外贸易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中国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惟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
——选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浙江的明州是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之一,请写出它在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对应标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使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与南宋相比,清代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37.(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
——陈晋《文人毛泽东》
(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当权人物推行的一场“新政”。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了“新政”的哪一目标?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2)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3)在材料三文本中,作者对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进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归纳材料三反映出的中共从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创建红色政权期间的重大史事,并将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填入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内。
序号 史事 序号 史事
1 南昌起义 5  
2   6 创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   7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 毛泽东率军上井冈山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国家,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仰韶人面鱼纹盆、 河姆渡猪纹陶钵是新石器时代的物品,不能作为国家出现的标志,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国家已经形成,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国家产生的标志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故①③正确;
②是法家思想,④是道家思想,排除,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孔子在政治和教育上的思想主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简单。
3.【答案】B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长城的西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②位于朝鲜,B项正确;
根据图片,辽东与②位置不符,A项错误;
根据图片,镐京是今天西安一带,与①位置不符,C项错误;
根据图片,曲阜位于山东,与②位置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解答本题需根据图片信息及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进行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接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时期(公元前60年)设立的,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侧重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汉化政策”、“改作单音汉姓”等信息可知,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孝文帝是鲜卑族皇帝,C项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族、 氐族、蒙古族与孝文帝的民族出身不符,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君主的贤明或昏庸对一个王朝的盛或衰有着重大影响,如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注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王朝推向全盛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在其统治后期,耽于享乐,怠于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叛乱,如“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开元盛世的表现、结果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自此农业税就按土地而非人头征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以土地为标准征税是两税法的内容,C项正确;
大运河的开凿和“均田令”的颁布都与赋税征收不符,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以人头为标准征收赋税,B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税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两税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西域都护府”可知,①是西汉时期,根据图片“镐京”可知,②是西周时期,根据图片“北周”、“北齐”可知,③是北朝时期,根据图片“吐蕃”、“回纥”可知,④是唐朝时期,所以正确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西汉、魏晋南北朝、唐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图片信息及西周、西汉、魏晋南北朝、唐朝的统治状况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科举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和科举制的发展,使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AB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宋代时期并没有民主与科学的传入,D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北宰相……南宰相”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该制度根据汉族和契丹族因俗而治,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四等人制”、“猛安谋克”制与材料描述的内容不符,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辽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票拟制度是明代中央决策的重要制度,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所以,将“票拟”作为主要日常工作的是大学士,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已废除了丞相制度,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礼监有“批红”的权力,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知政事是宋朝官职,是副宰相,分割了宰相职权,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晚明时期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商业市镇,说明工商业市镇繁荣,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没有体现美洲农作物的传入和自由雇佣劳动的出现,AC项错误;
商人群体的形成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顾炎武提出的主张,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与王守仁、李贽和黄宗羲不符,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9月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而条约签订时外交谈判的结果,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布楚条约》签订未涉及外国调停,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交往、民族交融是长期性的,与题干中“法律上”的限定不符,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清朝疆域巩固的措施进行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道光二十二年”“公元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等信息可知,这一文件是《南京条约》,根据条约中的时间记载可以看出,条约签订双方纪年方式不同,《南京条约》签订双方为清政府与英国政府,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二十二年是1842年,道光元年应当是1821年,因此①表述错误,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鸦片战争的结果进行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就属于觉醒的表现,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都发生在甲午战争前,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强租租借地”不属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17.【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这一次侵略战争占领了北京,而中国的统治者逃亡西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列强并未进入紫禁城,A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统治者是逃往承德,B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
18.【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因此《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维新派的报刊,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割台斗争中学生不是先锋,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起的,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五四运动的性质进行分析。
2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能佐证这一事件的是“会议代表当年在嘉兴的住宿及登记” 和“会议记录及原始文稿” ,因此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一艘画舫以作纪念,所以“嘉兴南湖红船的照片”不能佐证这一事件;《开国大典》是电影艺术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不能佐证这一事件,因此①②不符合题意,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史料的价值进行分析。
2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新的代理人,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中日民四条约”的是袁世凯政府,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并没有领导护国运动,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造西安事变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国民革命的失败进行分析。
2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一曼是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屈服,所以她身上的“大节”主要体现在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的开阔胸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都属于个人品格,不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大节”,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救亡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23.【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之时)。……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打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侵略图谋,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国共合作开始于1937年9月,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抗战,不是正面战场的战役,B项错误;
“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阴谋”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
24.【答案】A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两党军队数量变化可知,这一时期国民党部队数量减少,中共部队数量增加,结合时间可知,1948年11月正值辽沈战役结束时期,说明辽沈战役解放军取得胜利,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进行重点进攻,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称为第二条战线,其不能直接导致国民党军队数量大幅度下降,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数据及解放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
25.【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可知此次会议是指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针对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C项正确,B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会议,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
26.【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质仍然是私有制,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体现的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新中国人民政权巩固的措施进行分析。
27.【答案】C
【知识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属于“他们”中一员,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根思和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英雄,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典型,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进行分析。
28.【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及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都属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ABC概括不全,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29.【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八十年代提出的旨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制度,并且在香港和澳门得到了实践,所以属于“一国两制”实践成果的有“九二共识”、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宪法不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因此①不符合题意,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祖国统一,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践进行分析。
30.【答案】A
【知识点】“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它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进来,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战略,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富强、自由”是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诚惠容”是新时期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带一路,解答本题需准确识记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
31.【答案】B
【知识点】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主要和地理环境有关,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文化素质”与材料主旨不符,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明的产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文明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32.【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印度等级制度中的吠舍属于第三等级,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所以扮演吠舍等级的应该是丙同学,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同学扮演的应该是婆罗门等级,乙同学扮演的应该是刹帝利等级,丁同学扮演的应该是首陀罗,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
33.【答案】A
【知识点】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特点,A项正确;
根据材料“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可知,各个文明独立发展,无法体现互补性,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而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明的产生,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文明的特点进行分析。
34.【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的主要依据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少数奴隶主贵族掌握城邦的实际权力,最能说明雅典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具有独裁专断的倾向,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外邦人没有选举权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狭隘,不能说明个人或少数人独揽大权,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C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进行分析。
35.【答案】B
【知识点】古代西亚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亚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发现的文物,象征君权神授的浮雕、楔形文字和石柱等,指的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记录在泥板上而不是雕刻在石柱上,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罗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是印度史诗,与“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楔形文字”等不符,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36.【答案】(1)对应标号:②
因素:政府的重视(如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的进步。
(2)具体措施:授予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指定对外通商口岸;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变化:从开放到封闭
消极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对应标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的明州位于图片中②的位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体现了政府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之所以发展,原因在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手工业(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技术方面分析,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
(2)具体措施:根据材料“(清朝)广州贸易的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称为行的商号,作为惟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可知,清政府授予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指定对外通商口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变化:根据材料可知,从宋代到清朝,我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到封闭。消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故答案为:(1)对应标号:②
因素:政府的重视(如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的进步。
(2)具体措施:授予广州“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指定对外通商口岸;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 变化:从开放到封闭。
消极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第一问,需根据图片信息及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表现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根据材料信息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归纳。
37.【答案】(1)目标:自强。
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2)具体体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实践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5—土地革命。
【知识点】洋务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1)目标: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的目标是实现自强。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2)具体体现:根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践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之后召开了八七会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后掀起了秋收起义,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发动了土地革命。
故答案为:(1)目标:自强。
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2)具体体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实践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5—土地革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第一问,需根据图片信息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