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1 11: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 命题时间:2012/10/24)
积累与运用(3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赍(jī)发 叫嚣(xiāo) 朔(sù)风 天理昭(zhāo)然
B.憎(zēng)恶 契诃(hē)夫 精髓(suǐ) 锱(zī)铢必较
C. 怏(yàng)怏 傩送(nuó) 颦蹙(cù) 咬文嚼(jué)字
D.寒砧(zhān) 轻鸢(yuān) 胆怯(qiè) 一蹴(cù)而就
2.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沾辱 讥诮 付梓 字斟句酌 B.尴尬 怂踊 搠倒 陈词烂调 C.抿嘴 岑寂 征戍 没精打彩 D.酒馔 辖制 蕴藉 安然无恙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契诃夫,19世纪末苏联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奥楚蔑洛夫和别里科夫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B.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
C.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他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D.沈从文,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边城》《湘西散记》《长河》等。
4.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2分)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 汤之问棘也是已21世纪教育网
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乃瞻衡宇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腹犹果然
C.既窈窕以寻壑 D.岂敢盘桓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屈贾谊于长沙
C.臣具以表闻 D.眄庭柯以怡颜
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园日涉以成趣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的是( )(2分)21世纪教育网
A.复驾言兮焉求 B.大王来何操
C.田园将芜胡不归 D.莫之夭阏者
9.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句:鹏之徙于南冥也
A.悟已往之不谏 B.之二虫又何知
C.悦亲戚之情话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 门虽设而常关   ②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 登东皋以舒啸   ②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 背若泰山     ②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① 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 有鸟焉,其名为鹏
11.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
①心惮远役  惮: ②善万物之得时   善:
③不矜名节  矜:     ④除臣洗马   除:
⑤或棹孤舟  棹: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
12.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悦亲戚之情话,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⑤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⑦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李密《陈情表》)
⑧臣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2分)
译: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2分)
译:
二、文言文阅读(10分)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21世纪教育网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将兵:带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详细复杂的情况。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5.下列句子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2分)
①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 专以射为戏
④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他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2分)
译: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21世纪教育网
译: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①了酒葫芦,将火炭②了,取毡笠子③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④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⑤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yǐlǐ)    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
18.文中①②③④⑤处依次应填(?? )(2分)
A.挑? 灭  带 关? 锁?? B.挂? 盖  带  拽? 关
C.挑? 盖 戴 锁? 关?? D.挑? 盖 戴 拽? 锁
19.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1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作者借助于划线部分的这些描写将林冲个性中 的性格活画出来。(1分)
21.鲁迅曾对“那雪正下的紧”一句倍加圈点,以为其写出了神韵,下面分析最全面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紧”字,写出了风大雪猛的气势,塑造了典型环境。
B.一个“紧”字,一语双关,象征着林冲命运又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C. 作者借助通感手法,把视觉转化为感觉来写。
D.“紧”字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5分)
走运
[波兰]雅?奥卡
我碰见了处长,他从树林里出来,老远就对我喊:“你看我手里是什么!这蘑菇太漂亮了!”
“真漂亮。”我随声附和。
“你看这斑点多好看!”
“是好看。”我同意。
“你还不向我祝贺?”
“衷心祝贺您,处长同志!”我说。
其实,这是毒蝇菌,毒大得很,可是不能讲,讲了他该多么难堪!而且会影响我今后的提升,所以我恨不得马上溜之大吉,没想到他偏偏缠住我:“你还没去过我家吧?今天我请你吃煎蘑菇。”
“我生来不吃蘑菇!”我大吃一惊,马上撒谎说,“我这些天又闹肚子!”
“好蘑菇可是良药呀,”处长说服我,“连病人都可以放心大胆吃,你就跟我走吧!”
“不行,处长同志,”我都要哭了,“我有个要紧的约会……”
“你这是不愿去我家?”处长皱起眉头问,“那我可要生你的气了!你瞧着办吧……”
我只好跟他去,我真后悔,没有一见面就告诉他这是毒蝇菌。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再说,一说,好像我有心害死他似的。
……酸奶油煎蘑菇端上了桌,处长兴高采烈,就像三岁的孩子,我虽然强作苦笑,心里却在默默与亲人告别了。
“这么漂亮的东西,都不忍心往嘴里放!”处长一边说一边把碟子往我跟前推。
“吃了真可惜,咱还是不吃为好!”我说。
“你是怎么回事,连句笑话都听不懂,快吃吧!”处长用命令的语调说,“对,我得查查这蘑菇叫什么名……”
他走后马上赶回来,脸都白了,对我说:“朋友,我错了,这是毒蝇菌!毒大得很!”
“可是我已经吃了好几口。”我又撒谎。
“我害了你,”处长吓坏了,“真荒唐,正好还赶上要提升的关口!”
救护车来了,我被送到医院去洗胃……
……处长提升了,我也沾了光。现在,有时我装装头晕……我还得了一笔奖金呢,这是该我走运。
22.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走运》的核心物件是毒蘑菇,从“我”对毒蘑菇的不同反应中表现出了“权力使人异化”这个主题。21世纪教育网
B.文中“我”对处长采摘的蘑菇明知有毒和处长的不知形成了对照,表现了“我”的软弱和处长的热情。
C.“我”开始撒谎说“我生来不吃蘑菇”,而当处长知道有毒后又撒谎说“已经吃了好几口”,谎言逐步达到极致,与其说蘑菇毒,不如说官场中谎言之毒。
D.所谓的“走运”使“我”差点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因为“我”碍于情面、自作自受。
E.本文构思巧妙,通过将许多情感凝集在对蘑菇的反应上,由此折射出丰富而普遍存在的官场游戏规则。
23.“走运”的意思是什么?这篇小说为何命名为“走运”?( 4分)
答:


24.毒蘑菇在这篇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写出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的脉络。(6分)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三国演义》阅读(15分)
25.填空题:(5分)
①面对袁绍的质问,孙坚矢口否认,并指天发誓说:“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此宝”指的是     。
②水镜先生曾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凤雏分别指的是     、     。
③官渡之战,      (填人名)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于是此人夜投曹操,曹操听从其烧毁袁军乌巢粮屯之计,大败袁军。
④周瑜对诸葛亮说:“某昨观曹操水寨,极其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诸葛亮提出双方将计策各自写在手心,看是否相同。结果两人写的都是“    ”字。
26.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吕布有赤兔宝马、方天画戟,神勇无敌,然恋妻,视部下为草芥,终于被部下先盗去赤兔宝马献于曹操,又盗去方天画戟掷于城下。后吕布憩于门楼,睡在椅上,被部将用绳子紧紧缚住,最后在白门楼被曹操缢死、枭首。
B.刘备依附曹操,韬光养晦,于后园种菜。曹操 “煮酒论英雄”试探刘备,问刘备天下英雄。刘备列举董卓、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皆被曹操否定,并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将手中的酒杯掉落在地上,又装傻借怕雷掩饰过去。
C.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到相府辞别,曹操为了挽留关羽,假称有病挂避客牌避而不见。关羽只好收拾行李,挂印封金,将曹操馈赠之物留下,骑着赤兔马,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不辞而别。
D.曹操大军追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曹操几十大军被吓退。21世纪教育网
E.鲁肃曾经向孙权推荐过庞统,庞统因为貌恶不被孙权重视,就接受诸葛亮的建议投靠刘备。刘备立即重用了庞统,任命他为耒阳县令,后又封他为副军师中郎将。
27.简述题:(5分)21世纪教育网
请简述孔明三次气周瑜的故事。(不超过150字)
答:                                      
五、语法及其运用 (6分)
28. 根据句子分别写出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2分)
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①从这里得到了②启发。
①从:
②启发:
29. 写出下列短语的名称(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介宾短语)(2分)
①咬文嚼字:
②装在套子里的人:
30.参照以下示例,用符号划分下列句子成分。(2分)
示例: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句子:躺在 岸上的 翠翠 同 黄狗 也 睡着了。21世纪教育网
六、作文(60分)
3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也要去适应。”
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21世纪教育网
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1世纪教育网
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半期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一、1.B [A朔(shuò)风 C 咬文嚼(jiáo)字 D寒砧(zhēn)]
2.D[A玷辱 B怂恿 陈词滥调 C没精打采]
3.A(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4.B 5.D 6.A 7.C  8.C  9.A  10.A
11.①害怕、担心 ②喜好、羡慕 ③自夸、夸耀 ④授予官职 ⑤用桨划 ⑥远
12.①实迷途其未远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泉涓涓而始流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⑤声断衡阳之浦
⑥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⑦报养刘之日短也⑧生当陨首
13.①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呢?
②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耕作。21世纪教育网
二、14 .A (竟,从头至尾,一直到。)21世纪教育网 15 .D (①表现李广的军事谋略 ③表现李广的兴趣和射箭技术 ⑥侧面表现李广爱护士卒) 16 .D(不是无力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而是不愿意面对刀笔吏为自己进行辩护。)
17.①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得分点:“是时”、“会”、“怪”)
②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得分点:“其”、“谓”、“李将军之谓”---谓李将军)
三、18.D?? 19. 迤逦 20.细心谨慎的性格  21. D?
22.BD (B这种对照体现了情节发展的内在紧张,主要表现了“我”的虚假。D并不仅限于“碍于情面”,主要是“我”对权力的屈从,“我”是权力的奴隶。)
23.“走运”应是指碰到好运气(1分),可文中的“我”却遇到处长挖到毒蘑菇而不自知,还邀请我吃毒蘑菇这种事,按理说这是件倒霉事,可屈从权力而又向往权力的我,却凭借谎言最终化险为夷,得到提升(2分)。这种所谓的“走运”反映了虚假逢迎却官运亨通的官场游戏规则,以“走运”为题有讽刺的效果。(1分)。
24.毒蘑菇在小说中起线索作用(1分)并且具有象征意义:屈从权力是人灵魂的毒素。(2分)明知有毒,不敢说穿——硬着头皮,参与“食毒”——随机应变,假装“中毒”。(3分)
四、25. ①(玉玺)②(诸葛亮、庞统)③(许攸)④(火)
26. BE(B项刘备并未列举董卓、吕布。不是酒杯是筷子)(E项刘备并未立即重用庞统)
27.第一次是周瑜用计击溃曹仁,然而南郡诸地却已被诸葛亮派人趁机夺取了。周瑜白忙一场,箭疮崩裂。第二次周瑜想用孙权之妹行美人计,赚取刘备到荆州后擒之,以换荆州,不料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箭疮又复发。第三次,周瑜想出了“假途灭虢”之策却又让孔明识破,落得大败结局,箭疮再次复发。(三气周瑜写出一次给2分)
五、28. ①从: 介词 ②启发: 名词 29. ① 并列短语 ② 偏正短语
30.(躺在岸上的)翠翠 同 黄狗‖[也] 睡着了。
(多重定语或者多重状语没有细分亦可;“的”“了”字不充当句子成分亦可)
六、(略) 21世纪教育网
文言文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以奋力作战而出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有几千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不久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边塞以后,从东路出击。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成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