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1 11: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识记与积累(共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6分)
①fěi 薄 ②作yī
③挥斥方qiú ④yǔn 身不恤
⑤jié 骜不驯 ⑥怅寥 kuò
2.文学常识填空(6分)
①巴金的 、 、 合称为“ 激流三部曲”。
②《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③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④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赴鸿门宴,却“既来之,则走之”,为什么呢?可用课文中的成语“??????? ?? ,我为鱼肉”来回答。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戴望舒《雨巷》)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⑧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1世纪教育网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40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0分)
① 孰与君少长 孰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_______
③以乱易整 易:________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⑤晋军函陵 军:_______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_______
⑦吾得兄事之 兄 _______ ⑧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 _______
⑨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 _______ ⑩群臣怪之 怪 _______
5.一词多义(8分)
①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 因击沛公于坐
③其:吾其还也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⑥荆轲顾笑武阳
⑦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⑧将军岂有意乎?
6、翻译句子(12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②不则,若属皆且为所辱。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7.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沛公安在
??? 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9.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令将军与臣有郤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D.沛公居山东时
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三、课外文言阅读(10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21世纪教育网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岸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赢得学奇深深钦佩。。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2分)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译文:
②(2分)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
译文: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6.“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2分)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3·18”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17.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2分)
A.反对请愿
B.反对徒手请愿
C.不主张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D.“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18.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 (2分),这样比喻的目的
是为了说明什么? (2分)
19.. 在这个文段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淡 之 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21世纪教育网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20.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1.就全文看,第二段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22.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2分)
答: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 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六、作文(60分)
24.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老师的话给你什么启发?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题 卷






总分
 
  
 
 
一、识记与积累(共20分)
1.(6分)① fěi ② yī ③ qiú
④yǔn ⑤jié ⑥ kuò
2.(6分)①《 、 、 》
②《 》是第一部编年史。
③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 》,评价《 史记》 。
《 史记》是第一部
④成语“??????? ?? ,我为鱼肉”
3. (8分)① ②? ? ??
③??? ? ④???? ??
⑤ ??? ⑥
⑦ ⑧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40分)
4.(10分) ①孰: ②谢: ③易:
④深: ⑤军 ⑥济 ⑦兄
⑧ 假借??? ?⑨ 谒 ⑩怪
5.(8分)因① ② 其③??? ④? ? ??
顾⑤ ?? ? ⑥ 意⑦ ⑧ ???
6.(12分) ①
②? ?
③???
④????
7.(??? )(2分) 8.(?? ? )(2分) 9. ( ) (2分)
10. (??? (2分)) 11. (??? )(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2. (??? )(2分)13. (??? )(2分)14. (??? )(2分)
15.(各2分,共4分)21世纪教育网
译:
②译: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0分)
16. (??? )(2分)17.(??? )(2分)
18.(2分)①答:
②(2分)答:
19.(2分)答: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0分)
20.(2分)答:
21.(2分)答:

22.(2分)答:


23.(4分)( )( )
八、作文(60分) (写在作文纸上)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参考答案
一、识记与积累(15分)
1.①菲薄 ②作揖 ③挥斥方遒 ④殒身不恤 ⑤桀骜不驯 ⑥怅寥廓
2.①《家》、《春》《秋》 ② 《左传》 ③ 《 狂人日记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 ④?人为刀俎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浪遏飞舟 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③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⑤丁香般的惆怅 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⑦尤使我耳不忍闻 ⑧为变徵之声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4. ①孰:谁 ②谢:谢罪 ③易:替代 ④深:刻毒⑤军:驻军
⑥济:渡河 ⑦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 ⑧假借:原谅 ⑨谒:拜见⑩怪:以。。。为怪
5. 因①依靠 ②趁机 其③还是 ④他的 顾⑤只是 ⑥回头
意 ⑦ 意料⑧意向、心意
6、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送荆轲。
若不这样,我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侮辱了。
损害秦国来使晋国有利,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杀人如恐不能杀尽,使用刑法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
7.B 8.C 9.D 10.B 11.D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12. C 13. D 14.B 
15. ①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
②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
16.B 17.C 18.人类血战的前行的历史
.大量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很小的进步21世纪教育网
19.痛心惋惜 20.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21.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1分);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
22.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23.DE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
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激于义愤,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有一次),曾经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几乎要死。众人急忙来救。髯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众人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秦桧。”髯樵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润滑我的斧头了!”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21世纪教育网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了日期。女子的哥哥忽然夺去妹妹的意愿,把妹妹献给姓苏的一个宦官为妾。学奇到官府哭诉,官府害怕苏宦的势力,没有办法。学奇又状告邹氏女的兄长,苏宦把邹女的兄长一起庇护起来,冤不能伸。学奇没有一点办法。一天,在路上遇见髯樵,把事情的原故告诉髯樵,并且说:“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解决这事吗?”髯樵答应他说:“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学奇感动得哭了。髯樵离开后,卖身到显者的家中做赶马车的仆人。显者因为他力气大并且很勤快,非常信任他,(这样他)能够随便进出内室,邹姓女子果然是他的第三个小老婆。髯樵找机会,把情况告诉给邹女。邹女哭得泪流满面,告诉他失身的情况,希望髯樵能做昆仑奴那样的义士(来救她)。髯樵说:“不要着急。”一天,显者的夫人带领着显者的小老婆们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止。髯樵暗暗祝贺说:“计划可以施行了。”于是暗暗在河边准备船只。显者的小老婆们上车,髯樵驾驶第三辆车,就是邹氏女。出门之后,髯樵欺骗副手,转到别的道路上快跑,到河岸边,对邹女说:“上船!”船立即开行,打开船帆,快得像跑一样。众仆人惊骇这突然的变故,喊叫着跑来追赶。髯樵用拳将三个人打倒在地,叫不出声来。慢慢地离开,而女子的船已经到了陈家的门前了。学奇得到妻子非常感动,认为古代的义侠也不过是这样。髯樵对学奇说,应该赶快把找到妻子的情况报告给那官府。官府才不让显者诉讼,到这时人们拍手称快,向髯樵询问讲道义的原由,赏赐他衣帛美酒,披挂花彩来使他荣耀。显者惭愧,关上门好像没有听到。从这以后义士髯樵的名声更加彰显。
21世纪教育网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识记与积累(共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6分)
①fěi 薄 ②作yī
③挥斥方qiú ④yǔn 身不恤
⑤jié 骜不驯 ⑥怅寥 kuò
2.文学常识填空(6分)
①巴金的 、 、 合称为“ 激流三部曲”。
②《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③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④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赴鸿门宴,却“既来之,则走之”,为什么呢?可用课文中的成语“??????? ?? ,我为鱼肉”来回答。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戴望舒《雨巷》)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⑧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1世纪教育网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40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0分)
① 孰与君少长 孰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_______
③以乱易整 易:________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⑤晋军函陵 军:_______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_______
⑦吾得兄事之 兄 _______ ⑧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 _______
⑨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 _______ ⑩群臣怪之 怪 _______
5.一词多义(8分)
①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 因击沛公于坐
③其:吾其还也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⑥荆轲顾笑武阳
⑦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⑧将军岂有意乎?
6、翻译句子(12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②不则,若属皆且为所辱。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7.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沛公安在
??? 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9.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令将军与臣有郤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D.沛公居山东时
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三、课外文言阅读(10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21世纪教育网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岸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赢得学奇深深钦佩。。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2分)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译文:
②(2分)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
译文: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6.“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2分)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3·18”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17.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2分)
A.反对请愿
B.反对徒手请愿
C.不主张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D.“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18.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 (2分),这样比喻的目的
是为了说明什么? (2分)
19.. 在这个文段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淡 之 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21世纪教育网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20.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1.就全文看,第二段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22.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2分)
答: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 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六、作文(60分)
24.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老师的话给你什么启发?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题 卷






总分
 
  
 
 
一、识记与积累(共20分)
1.(6分)① fěi ② yī ③ qiú
④yǔn ⑤jié ⑥ kuò
2.(6分)①《 、 、 》
②《 》是第一部编年史。
③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 》,评价《 史记》 。
《 史记》是第一部
④成语“??????? ?? ,我为鱼肉”
3. (8分)① ②? ? ??
③??? ? ④???? ??
⑤ ??? ⑥
⑦ ⑧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40分)
4.(10分) ①孰: ②谢: ③易:
④深: ⑤军 ⑥济 ⑦兄
⑧ 假借??? ?⑨ 谒 ⑩怪
5.(8分)因① ② 其③??? ④? ? ??
顾⑤ ?? ? ⑥ 意⑦ ⑧ ???
6.(12分) ①
②? ?
③???
④????
7.(??? )(2分) 8.(?? ? )(2分) 9. ( ) (2分)
10. (??? (2分)) 11. (??? )(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2. (??? )(2分)13. (??? )(2分)14. (??? )(2分)
15.(各2分,共4分)21世纪教育网
译:
②译: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0分)
16. (??? )(2分)17.(??? )(2分)
18.(2分)①答:
②(2分)答:
19.(2分)答: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0分)
20.(2分)答:
21.(2分)答:

22.(2分)答:


23.(4分)( )( )
八、作文(60分) (写在作文纸上)
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参考答案
一、识记与积累(15分)
1.①菲薄 ②作揖 ③挥斥方遒 ④殒身不恤 ⑤桀骜不驯 ⑥怅寥廓
2.①《家》、《春》《秋》 ② 《左传》 ③ 《 狂人日记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 ④?人为刀俎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浪遏飞舟 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③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⑤丁香般的惆怅 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⑦尤使我耳不忍闻 ⑧为变徵之声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4. ①孰:谁 ②谢:谢罪 ③易:替代 ④深:刻毒⑤军:驻军
⑥济:渡河 ⑦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 ⑧假借:原谅 ⑨谒:拜见⑩怪:以。。。为怪
5. 因①依靠 ②趁机 其③还是 ④他的 顾⑤只是 ⑥回头
意 ⑦ 意料⑧意向、心意
6、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送荆轲。
若不这样,我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侮辱了。
损害秦国来使晋国有利,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杀人如恐不能杀尽,使用刑法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
7.B 8.C 9.D 10.B 11.D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12. C 13. D 14.B 
15. ①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
②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
16.B 17.C 18.人类血战的前行的历史
.大量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很小的进步21世纪教育网
19.痛心惋惜 20.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21.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1分);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1分)。(意思对即可)
22.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23.DE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
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激于义愤,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有一次),曾经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几乎要死。众人急忙来救。髯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众人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秦桧。”髯樵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润滑我的斧头了!”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21世纪教育网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了日期。女子的哥哥忽然夺去妹妹的意愿,把妹妹献给姓苏的一个宦官为妾。学奇到官府哭诉,官府害怕苏宦的势力,没有办法。学奇又状告邹氏女的兄长,苏宦把邹女的兄长一起庇护起来,冤不能伸。学奇没有一点办法。一天,在路上遇见髯樵,把事情的原故告诉髯樵,并且说:“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解决这事吗?”髯樵答应他说:“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学奇感动得哭了。髯樵离开后,卖身到显者的家中做赶马车的仆人。显者因为他力气大并且很勤快,非常信任他,(这样他)能够随便进出内室,邹姓女子果然是他的第三个小老婆。髯樵找机会,把情况告诉给邹女。邹女哭得泪流满面,告诉他失身的情况,希望髯樵能做昆仑奴那样的义士(来救她)。髯樵说:“不要着急。”一天,显者的夫人带领着显者的小老婆们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止。髯樵暗暗祝贺说:“计划可以施行了。”于是暗暗在河边准备船只。显者的小老婆们上车,髯樵驾驶第三辆车,就是邹氏女。出门之后,髯樵欺骗副手,转到别的道路上快跑,到河岸边,对邹女说:“上船!”船立即开行,打开船帆,快得像跑一样。众仆人惊骇这突然的变故,喊叫着跑来追赶。髯樵用拳将三个人打倒在地,叫不出声来。慢慢地离开,而女子的船已经到了陈家的门前了。学奇得到妻子非常感动,认为古代的义侠也不过是这样。髯樵对学奇说,应该赶快把找到妻子的情况报告给那官府。官府才不让显者诉讼,到这时人们拍手称快,向髯樵询问讲道义的原由,赏赐他衣帛美酒,披挂花彩来使他荣耀。显者惭愧,关上门好像没有听到。从这以后义士髯樵的名声更加彰显。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