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爸爸蘸着cù( ),配着suàn ní ( ),zhǎ yǎn( )的工夫,就把一盘jiǎo zǐ ( )吃了个精光。
2.我和亲戚家的小妹妹逛夜市,路边小tān fàn ( )的吆喝声rán( )起了我们的购买欲。
二、在括号里填入读音为“xiao"的字
( )夜 ( )灭( )皮 ( )毁 九( )云外
三、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结”的意思与其他项不相同的是( )
A.悬灯结彩
B.结绳记事
C.蜘蛛结网
D.归根结底
2.选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
A.规则
B.制度
C.习惯
D.规律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A.安定
B.闲居
C.偷闲
D.清闲
四、补充词语,再根据规律仿写。
万象( )新 万不得( )
( )然不同 ( )然无味
五、句子理解与运用。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句中“农业产品展览会”的意思
。这句话生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 )这一民俗特点。
(2)用划线的关联词写句子:
2.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1)用一个两字词语形容画“ ”的句子:
(2)通过划线词,我们感受到了们 。
六、【培优题】语言实践。
1.根据对联的特点写出下联
上联:迎春迎喜迎富贵
下联:
2.大年初一早上,大家早起拜年。请你编辑几条祝福语,用微信发给你的老师和同学。
给老师:
给同学:
答案
一、
醋 蒜泥 眨眼 饺子 摊贩 燃
二、在括号里填入读音为“xiao"的字
(宵)夜 (消)灭(削)皮 (销)毁 九(霄)云外
三、选择题。
1.D.
2.C.
3.D.
四、
更 已 万紫千红 万事如意
截 索 怡然自得 勃然大怒
五、
不是 而是
(1)腊八粥里米、豆、干果的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农业产品展览会。 (熬腊八粥)
(2)
‘春雨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这不是雨,而是春天的礼物。
(1)热闹
(2).非常重视除夕夜回家吃团圆饭。
六、
1.纳福纳寿纳吉祥
2.
给老师:
丹心映日月,热血沃新花,师恩如山重,谢意似水长。祝老师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给同学:
爆竹声声除旧岁,笑语盈盈贺新年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开心生活,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目录
自主归纳
叁
课文解析
贰
旧知回顾
壹
板书设计
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生字词复习
燃 放 彼 此 贺 年 轿 车 骆 驼 恰 好
suàn bàn jiǎo zǐ bǎi tān zá bàn zhǎ yǎn yuán xiāo
rán fànɡ bǐ cǐ hè nián jiào chē luò tuó qià hǎo
蒜 瓣 饺 子 摆 摊 杂 拌 眨 眼 元 宵
旧知回顾
回顾一下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然后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初一、十五,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旧知回顾
默读课文第1-7自然段,在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了哪些准备。
课文解析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初旬”开头交代北京春节开始的时间----腊月初。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又叫上旬。
初旬
课文解析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
形象的说明了北京冬天的寒冷程度,表明北京的春节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课文解析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
“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
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
展览会。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用料非常
丰富。
农业产品展览会
课文解析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
色味双美
“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从色、味两方面对腊八蒜进行描写,表现了腊八蒜色美味鲜的特点。
课文解析
过年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读第4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是怎么过年。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课文解析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一般指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因小年的主要活动——祭灶是在晚上进行,所以也称“小年夜”、“小年晚”。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小年”。
课文解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
“彩排”说明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很热闹,同时也说明了春节时将会更加热闹。
课文解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忙
“忙”写出了春节的特点--忙碌。
课文解析
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除夕的热闹场景。
从“气味、颜色、声音”的角度体会出除夕真热闹。
“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
课文解析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万不得已
“万不得已”说明了什么?
可以体会到人们对除夕“吃团圆饭、祭祖”的重视。
课文解析
试着用词语来概括除夕的热闹景象。
灯火通宵
鞭炮声不绝
喜庆团圆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
课文解析
默读课文第9-11自然段,体会除夕与初一的不同。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对比
悠闲
忙碌
课文解析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第10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些活动?作用是?
课文解析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课文解析
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课文解析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作用:
通过列举男人、女人、小贩和孩子特有的活动,说明春节人们都在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也体现出节日的丰富多彩。
课文解析
“初一”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
课文解析
默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了解北京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课文解析
试着说一说元宵节的特点?
悬灯结彩
火炽而美丽
课文解析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排比
写出了灯的种类之多,表现了元宵节场面的热闹。
课文解析
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现在哪里呢?
一、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二、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三、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花灯的数量多)
(花灯的种类多)
(形形色色的灯)
课文解析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吃元宵,是一个中国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黑芝麻馅的最为常见,元宵除了一般种类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
课文解析
学习第14自然段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残灯末庙说明春节快要结束了,简介写出了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
课文解析
归纳课文写作特点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课文解析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
详写
略写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课文解析
课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自主归纳
试着写一写你今年是怎么过春节的,家乡春节的习俗与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作业布置
腊月初——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过小年 买年货
除夕夜—— 吃团圆饭 守岁
男人们出门拜年
正月初一—— 女人们在家待客
孩子们逛庙会
正月十五—— 看花灯 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北
京
的
春
节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