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新人教】
命题范围: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外国传记作品选读测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资本: 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互融
施炎平
文化资本,是指能带来价值增量效应的文化资源,或指以财富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它是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互渗融合,既有经济学意义,又具文化学意义;既有财富属性,又具价值属性。文化资本概念确立的基础,是要克服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意义之间的背离,建立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结,用于指导和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持续。
历史地看,“资本”在其发展演变中曾递进出现过四种形态:经济(货币) 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文化资本。前两种资本形态,曾是工业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主要原因。但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通过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效应的反思,自然资本、文化资本观念提出来了,且很快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关于自然资本的理论,《自然资本论》有具体、详细的论述。该书的一个关键论点认为,经济正在从一种对人力生产率的重视转向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因此需要有一个借用商业的非凡智慧来解决世界上最深层次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共有框架。按自然资本的观念,“工业资本主义”的一大弊端在于“忽略了将任何价值都可归之于它所利用的最大的资本储备——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以及作为人力资本基础的社会和文化系统。”认为“未来的经济进步很可能会发生在民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和分配体系中,在其中所有形式的资本都会得到充分的评价”。已经提到将社会文化系统也归为如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一样的“资本储备”,主张未来经济进步应让“所有形式的资本”得到充分发挥,这实际上肯定了社会文化系统也具有资源价值和资本属性。相对于自然资本,也是经济进步中不可或缺的独立资本形态。
文化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关于“文化资源”的定义,已有学者指出: “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以及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以及一些名人、名城等等,我们都把其认为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文化是以有形( 遗址、文物、古建筑等) 或无形( 文本、语言、音乐等) 资源形态出现,承载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因而是客观、实存的,且是不可再生的。但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具有资本属性,只有其中经过社会的交易、流通、服务等领域,以转化的形式即文化产品来满足和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而产生价值增量效应的那部分文化资源,才可称为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还可以从产业经营的文化附加值这个层面加以理解。产业经营的文化附加值,是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时提出的。他们发现,熊彼得在用“创新”观念解释企业家精神时,实际上是指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投入了文化资本。正是企业家的文化投资,提升了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力和整合力,促进了其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制度资本的合理组合和高效运作,产生报酬递增的结果,使产品具有文化附加值。
(选自《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文字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化资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资本属于文化资源的范畴,能带来价值增量效应,或表现为文化价值积累的财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资本形态。
B.文化资本是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互渗融合,兼具经济学意义和文化学意义,具有财富和价值双重属性。
C.文化资本强调在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经济效益和文化意义之间的有机结合,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文化资本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增加其他形态资本的文化附加值,促进其合理组合和高效运作,进而产生报酬递增的结果。
2.以下说法属于《自然资本论》一书所论及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经济的发展要强化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意识,淡化提高人力生产率的意识。
B.工业资本主义片面强调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作用,而忽略了文化资本的作用。
C.在民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和分配体系中,所有形式的资本都会得到充分的评价和发挥。
D.要解决世界上最深层次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和文化系统的作用。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然资本、文化资本观念的提出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有利于克服工业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B.不论是以有形的遗址、文物等或无形的语言、音乐等形态呈现的文化资源,因为是客观、实存的,所以都承载了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
C.文化资源不都具有资本属性,它只有进入交易、流通、服务等领域,以文化产品来满足和引导人们的消费需求,才可称为文化资本。
D.文化资本融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提升人们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力和整合力,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 闾里:乡里。④ 宗:推崇,归附。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⑥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⑦ 使酒:酗酒任性。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⑩ 傥:倘或。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5.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6.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7.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 。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荒于嬉;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士人经不住喜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压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自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套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欠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奸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于下一张紧闭的嘴,村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击引起他的注惠,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是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水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2月15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这是为什么呢?(5分)
(2)“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6分)
(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8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干系(gān) 呼天抢地(qiǎng)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g)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识(shí)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 ( )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于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犹豫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15.请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5分)
本报济南2月28日讯 虎年的元宵节因为不寻常的天气显得格外不同,这一天,雷电、冰雹、雨雪都降临了齐鲁大地。
2月28日是元宵节,上午10时半,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至中午12时许,天气开始变坏,风急雨骤。到下午2时许,降雨变成了绿豆大小的“冰雨”。下午2时30分左右,突然传来雷声。至下午3时以后,省城街头就开始出现积雪。
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元宵节当日,我省临沂、枣庄、济宁、泰安、潍坊等地也遭遇了雷电天气,聊城、泰安、淄博等地则受到了冰雹袭击,泰安地区的冰雹如玉米粒一样。雨雪雷电冰雹齐聚,把齐鲁大地的虎年元宵节闹得好不热闹。
气象专家分析指出,南方气旋带来的暖湿空气和北方气旋带来的冷空气在我省上方交汇,带来了此次降水,因对流强度大,带来了雷电、冰雹等异常天气。
16.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比语段。(6分)
雪中送炭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让他走出尴尬; ;
;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让他看到希望。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文化资本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增加其他形态资本的文化附加值”有误,应该是能够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2.C(A项“淡化提高人力生产率的意识”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B项没有强调自然资本;D项无根据。)
3.B(“因为是客观实存的,所以都承载了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4.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5.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6.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7.(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3)(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砩??雷栽韭硐蚯埃?患?渲蟹扇怠K?驮诼砩嫌胛姨嘎燮鹩帽??兰肮沤癯砂苤?拢?匀衔?且淮?澜堋V两裼止?硕嗌偃兆恿耍??且还捎⑵???纳裆??廊辉诿加罴湎韵郑?庠趺椿崾且晃徽菥由街械娜四兀?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8.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0.(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业精于勤 毁于随
11.(1)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2)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3)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侧面描写都要借助原文中的内容来作具体分析,必须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和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当时人对他的一般看法的情况下来写。
示例(2)“老狮”的画像:
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我想,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这不,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神状态。
他“五呎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12.(B项分fèn外高兴,C呼天抢qiāng地,D作者附识zhì。)
13.D(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14.B(A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
15.雨雪雷雹齐鲁闹元宵。(没有“元宵”这一信息,扣1分;不用拟人修辞,扣2分。)
16.示例: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让他鼓起勇气;为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让他找到出路。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