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宋词派别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宋词派别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宋词派别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宋词派别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杨慎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
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李清照夫妇辗转南下,后来,赵明诚病死,李孤苦伶仃,过着孤独悲苦的晚年生活。以其南渡为界,她后期的作品多写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风格低回婉转,凄苦深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宋词派别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初读,感知“愁”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句解释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一切清冷惨淡 ,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最难休息调养。饮下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傍晚之时骤降的冷风寒意。南飞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尤感伤心的是,原来却是旧时相识。
诗句解释
园中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萎殆尽。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同采摘呢?静坐窗前,独自一人怎能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沥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在点点滴滴敲打不停。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
1.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字是哪一个?
2.全词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词派别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研读,品味“愁”心
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哪句写“愁”情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思考:
1、找出作品中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⑵正伤心
⑶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用: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
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清·陆蓥 yíng
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连用7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
一是直接抒情,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为全词渲染了一种的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二是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秋风萧瑟,梧桐婆娑,
这样的黄昏,更适合读你。
再读你,如花落满地,冷冷凄凄。
如何寻觅,那些笑靥(yè)如水的日子?
如何承受,那些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
风住尘香,物是人非,再读你,
在《声声慢》的( )中,读到了你满纸悲戚。
寻找意象,感知愁味
淡酒
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秋风
渲染愁情,环境的寒衬内心的冷。
雁
悼亡之悲、怀乡之愁。
黄花
黄花衬愁容。
处处惹愁
梧桐、细雨——以声衬情,“愁”无止尽。
意象1: 三杯两盏淡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意象2:怎敌他晚来风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意象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
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
意象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意象5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也是牵愁惹恨之物。
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窗: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梧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细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意象小结:
淡酒——借酒消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流浪、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凄苦、丧偶
细雨——与相思愁丝有关。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情愁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家愁
国愁
为何愁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宋词派别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扩读,拓展愁情
清代沈谦赞叹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因此有“词家二李”之说。
清代王士嫘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我们仔细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就是一个愁的牢笼,可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历几番风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 ①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②。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③。
【注释】①新婚之作。时李清照十八岁。②一枝春:一枝花③比并:唐宋时俗语,相比的意思
一剪梅 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元伊世珍:“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时李清照二十岁。
《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
《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
《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晚年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流离之苦以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情 感 比 较
李清照词作所抒发的愁情都在《声声慢》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声声慢》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又反映了时代的灾难。而且《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小 结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