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人糕》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千人糕》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21:41:51

文档简介

《千人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情感
2、 了解千人糕制作过程,深入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微课讲稿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千人糕》,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发现了课文主要写的是爸爸和孩子的对话。
读好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读好人物对话。
二、合作朗读,体会情感
现在,邀请你与老师合作读,请你读黑色字体孩子的话,老师读蓝色字体爸爸的话,
出示:“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指导:
(一)同学们,第一组对话,要读出孩子是对千人糕的好奇,注意孩子心理活动中,里有两个“特别”,第一个特别是非常的意思,第二个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要着拖长音读。
(二)第二组对话中孩子的是笑着说的,“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感叹词“嘛”传递出孩子对米糕的不以为然。
(三)最后的对话中,孩子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着重读出的确一词,读出孩子的恍然大悟。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指导,请你们按下暂停键再读一遍,这次你一定能读得绘声绘色。
孩子为什么恍然大悟呢,当然是爸爸的话让他明白了许多。
三、品读重点,理清由来
(一)请同学们默读6--9自然段, 想一想做米糕需要什么材料,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的?请按下暂停键, 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二)图文对照,搜集信息。
1、制作米糕需要大米和糖,
大米——先要种植水稻,需要种子、农具、肥料和水,更需要农民的辛勤劳作。
在我国北方用甜菜制糖,而南方用甘蔗制糖。米糕做成后还需要包装、送货、销售。
难怪爸爸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同学们,现在你会完成知识能力训练中12页的思维导图了吧,记得暂停完成后再对答案哦。(指导填空)
(三)概括课文
现在,请你试着概括课文,课文主要通过爸爸与孩子关于“(千人糕 )”的(对话 ),告诉我们(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的道理。
来之不易还可以用哪些近义词或反义词替代?
是的,劳动成果谈何容易,劳动成果难能可贵,劳动成果不是轻而易举。
2、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绘本阅读
接下来,我们借助绘本《盘中餐》,走进云南山区,了解一粒米的生命历程,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播放《盘中餐》绘本和音频)
《盘中餐》
著\绘于虹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云南山里一望无际的梯田,是当地人们种植水稻的田地。
雨水时节天逐渐暖和起来,春雨给梯田留下充足的水分。山樱花开得正灿烂,人们开始为新一年的耕种做准备。
快要播稻种了,在这之前要先准备秧田。经过一个冬天,田里的土地结块变硬,人们往田里灌水,用各种农具松土,好让秧苗顺利扎根。
惊蛰时节 树木生出新叶,动物们也活跃了起来。人们开始准备稻种:将饱满健壮的稻种在温水中浸泡,捞出后放到温暖又潮湿的竹筐里过三四天,稻种就长出小小的根和芽。母鸡刚孵出一窝小鸡,带着孩子们来啄食掉在地上的稻谷。
桃花梨花盛开了,花瓣随风纷纷飘落。人们将发出嫩芽的稻种撒在又平又软的秧田里。在温暖的阳光下,它们会很快长成健壮的秧苗。
清明时节雨纷纷,田里的土豆开了花。秧苗在秧田里继续生长,已经有了三片叶子。人们天天下地,细心照顾秧苗。
立夏了,秧苗长出了四五片叶子,秧田里已经很密集拥挤了。人们把秧苗拔出来,绑成一捆一捆的,装在背架上,一批一批地搬运到周围的水田里,人们头一天已事先翻耕并整理好了土壤,加固了田埂,可以移栽秧苗了。
插秧很费事,邻居亲戚们都赶过来帮忙,大家把秧苗一株一株隔着足够的距离,稳稳地插进泥土里。一天下来,这家的水田都插满了。明天,大家还要到邻居家的田里一起插秧。不过几天,秧苗便覆盖满梯田。
小满时节,“沙沙——沙沙——”是绵绵细雨抚摸稻叶的声音,好像在说:“小苗小苗快快长,开枝散叶助丰收!”水稻适应新的环境后,开始不断生出新株,越长越强壮。村民们在稻田旁架起木秋千,祈愿荡走天灾虫祸,荡来今年好收成。
水稻的茎秆里幼穗渐渐生长,不久开出不显眼的花。一株稻穗上会开出两三百朵花,每一朵花授粉成功后都将成为一粒稻谷。为养育这么多稻谷,水稻需要从根部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一场及时的大雨浇灌水田,冲走了炎热的夏天。
立秋过后,稻穗都长得够大够重,黄澄澄的稻谷沉甸甸地压弯了腰。这时期,时常会遭遇暴风雨天。如果稻穗被压垮浸到了水里,快成熟的稻谷就会被淹死。人们得冒雨把它们给扎立起来。
雨过天晴,麻雀们会飞来啄食稻谷。人们担心它们偷吃太多稻谷,就在田边扎起稻草人。
秋分时节,稻子完全熟了。挑选一个晴天,全家出动收割,将用镰刀收割下的稻子拿到打谷木桶旁,握紧稻子茎秆用力敲打木桶内壁,谷粒就会脱落到桶里。山谷里时不时回响起一阵一阵“咚——咚——”的打谷声。
生长在田里的鲤鱼、泥鳅、黄鳝、田螺等也肥了。孩子们在收割后的水田里抓鱼、捡田螺,今天的晚饭可丰盛啦!
收割下的稻谷还要好好晒干,才能长期保存。阳光灿烂的晴天,家家户户都把稻谷铺在房屋周围的平地上晾晒。人们不停的用谷耙翻动,好让每一粒稻谷都晒到太阳。
稻谷上有一层壳皮,去掉这层壳皮,才能做成我们能煮来吃的大米。多年来,人们用水碾来碾米,碾好之后,用风谷车把稻壳米糠等用风吹走,把大米分离出来。
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十月年”快到了,村民们将寨子的各个角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都准备上自己的拿手菜,在街道上挨个摆上饭桌,大家聚在一起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平安。
绘本读完了,同学们在课后可再找来这本书来读,其中还讲述了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化的许多内容呢!
同学们,一粒米如此来之不易,何况一块糕呢?
(二)补充诗句名言
正如李绅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明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碗饭、一件衣”,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都值得我们爱惜爱护。
(三)迁移拓展:千人书
同学们,在如今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一个又一个“千人糕”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你们手中的这本语文书就是千人书啊,其中每一篇课文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一本教材从编写、排版、审定、印刷、到出版、配送,再到学校老师、后勤及家长义工消毒、打包、分发……一本书背后汇聚了无数人的爱与期待。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呢?请你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3、 推荐阅读
接下来推荐两本绘本:
《让路给小鸭子》主要讲述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温情故事。
《石头汤》讲了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付出了很多,明白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多的道理。期待大家自己仔细阅读。
4、 诵读名句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次诵读明代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典:“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以敬畏感恩之心珍惜生活吧。
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
千人糕
第二课时
爸爸与孩子的对话
读一读
“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 ”孩子好奇地问。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好奇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 ”孩子好奇地问。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好奇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不以为然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 ”孩子好奇地问。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好奇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不以为然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恍然大悟
默读6—9自然段,想想做米糕需要什么材料,又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2
1
3
4
5
6
7
11
8
10
9
千人糕
大米
种子
肥料

农具
甘蔗

甜菜
工具

千人糕
大米

包装
送货
销售
种子
肥料

农具
甘蔗

甜菜
工具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12页,完成思维导图。
练一练
农具
肥料

销售
送货
课文主要通过爸爸与孩子关于“( )”的( ),告诉我们( )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爸爸与孩子关于“(千人糕 )”的(对话 ),告诉我们(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爸爸与孩子关于“(千人糕 )”的(对话 ),告诉我们(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的道理。
难能可贵
谈何容易
不是轻而易举
拓一拓
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
一粒米如此来之不易,何况一块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悯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千人书
千人书
劳动成果
来之不易
编写
发行
运输
送货
审定
排版
印刷
包装
消毒
领取
分发
打包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呢?
请你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温情脉脉的故事。
作者:(美)麦克洛斯基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付出了很多,更明白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多的道理。
作者:(美)琼·穆特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