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 文明诞生的标志有
①阶级的产生 ②国家的形成 ③文字的出现 ④生产分工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A. 印度文明 B. 希腊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埃及文明
3.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4.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A. 象形文字 B. 印章文字
C. 楔形文字 D. 甲骨文
5.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A.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 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6. 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A.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B. 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 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 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7. 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A. 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 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C. 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D. 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8. 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见,婆罗门宣称种性是
A. 佛祖安排 B. 国王指令
C. 神灵旨意 D. 人民意愿
9. 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 海洋 B. 沙漠
C. 山地 D. 大河流域
10.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B. 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民主制度产生 D. 希腊政治文明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11. “当今有一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句话中的“她”指
A. 阿拉伯 B. 古印度
C. 古希腊 D. 巴勒斯坦
12.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
A. 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 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D. 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13. 史诗是人类文明初期阶段的文学形式之一。古希腊史诗的早期代表人物是
A. 荷马 B. 修昔底德
C. 希罗多德 D. 伯里克利
14.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15. 铜是青铜时代重要的战略物资,赫梯人将叙利亚地区的铜输送到埃及和两河流域,促进了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 赫梯人的商业活动范围广 B. 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发展依赖赫梯人的商业活动
C. 文明扩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D. 埃及和两河流域的资源匮乏
16. 古代世界很多国家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促使古代帝国对外扩张的根源是
A. 农耕文明的优势 B. 游牧文明的特性
C. 社会分工的发展 D. 政治管理的进步
17.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材料旨在说明
A.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 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 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 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18. 波斯实行行省制度,每省设立总督一人,掌握本省的行政、司法和税收大权。另设一个军事首长,统领驻军。他们彼此互不隶属,这就便于双方互相监视,互相告发。此外,还派遣“耳目”到全国各地。从中可以看出
A. 波斯政治制度与古代埃及等东方国家有一定相似性
B. 波斯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C. 波斯实行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D. 波斯总督权力太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9. 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 )
A. 希腊文明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 B. 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
C. 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D. 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20.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然后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主要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
A. 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 掠夺了东方世界无数财富
C.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D. 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侵占
21. 古罗马是一个喜好战斗的民族,古罗马斗兽场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喜好观看各种竞技的奴隶主而诞生的,参赛的双方不仅仅是奴隶对奴隶,还有奴隶对各种野兽,如果奴隶能够侥幸取胜,或许会一时声名远扬,但是一旦失败,几乎是没有活路的。这反映了
A. 罗马帝国的扩张具有历史必然性 B. 古罗马奴隶制下奴隶地位的悲惨
C. 古罗马社会的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D. 罗马帝国的强大源于奴隶制繁荣
22.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
A. 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B. 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
C.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 由最高外事裁判官制订
23. 英国、法国、西班牙及意大利是经济发达、独立自主的欧洲国家。在历史上这些国家曾共同受到某一帝国的统治,这个帝国是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4.马克思称颂古代罗马的某位历史人物是“一位伟大的统帅, 高尚的品格,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此人是
A. 斯巴达克 B. 大流士
C. 亚历山大 D. 苏格拉底
25. 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那么古罗马人穿着中国的丝绸最早可能是在
A. 秦朝时 B. 西汉时
C. 唐朝时 D. 宋朝时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来到希萨里克山跟前,谢里曼变得兴奋起来。这里与荷马的描述十分吻合——山下的平原和丘陵以及不远处的海岸线,让他仿佛看到了希腊舰队、营地和集团军……双方军队来回行进,征战沙场……《伊里亚特》上所记载的大事不断浮现在他的眼前。
1873年5月31日,当谢里曼在沿着普里阿摩斯宫殿的一侧壕沟挖掘时,他的心跳突然加快了。他从沙土中看到了一道金光。谢里曼确信他已找到了普里阿摩斯宝藏。……随后,谢里曼又在最初的发现地点旁边发掘出了大量的珍品——有银的、铜的、镀金的;有的是杯子,有的是瓶子,有的是盘子……事实上,谢里曼一开始就找对了特洛伊的地理位置。但仓促之间,他挖的通道穿过特洛伊城,到达了史前最早的地层上。
——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编译《人类大历史》
在常人看来,《荷马史诗》仅仅是一个盲诗人荷马到处吟唱的神话传说而已。然而,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却凭着执著的信念将这一个古老的神话变成了考古史上的一段传奇。对此,你有何感想?
27. 古代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材料二 2 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文化传播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不过,各种文化运动有它们自己内在的动力,并非完全依靠商人和商路。公元前二千年后期发明的简单的字母文字,就是影响除中国以外整个古典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那以前,只有少数书吏能够阅读和书写美索不达米亚的结构复杂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无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由罗马人向西传播,由拜占庭人向东传播。
——摘编自斯塔夫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可知,人类的哪些活动推动了文化传播
(2)字母文字为什么能够迅速传播 在字母文字的传播过程中,哪些人做出了贡献 字母文字的传播有什么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故①②③正确;生产分工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而非标志,故④错误。综上,故选B。A项内容不全面,排除;CD两项包含错误选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不是两河流域;B选项错误,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不是两河流域;D选项错误,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不是两河流域。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两河流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所以这一重要遗产属于古代巴比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C选项错误,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D选项错误,故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答案】C
【解析】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而伊拉克正位于两河流域。因此,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指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每一笔画的落笔处显得粗重,提笔处则显得浅细,形似木楔,因此C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材料明确表述了古巴比伦商业上的发展对法律制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法典中商务条文几乎占了法典全部内容的一半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材料重点在于解释法典产生的原因,而非其作用,排除B;材料说的是“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不是参与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故无法得出C项“直接推动”的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显示汉谟拉比国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给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尼罗河的泛滥不是埃及文明毁灭的原因;C选项并未具体说明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D选项与材料中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答案】D
【解析】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程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也有自己的真实面目,不会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时间更近不一定更为真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的真实不是靠学者修正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婆罗门认为种姓是根据“太初之世”的“原人”演化而来的,说明种姓体现了神灵的旨意,故选C项;佛祖是佛教的神祇,佛教的出现晚于种姓制度的出现,排除A项;印度的国王属于刹帝利,所以种姓制度不可能根据国王指令,排除B项;种姓制度不符合人民意愿,故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所以孕育这四大文明相同地理因素是大河流域,因此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的文化和民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所以A项正确;“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强调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不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所以B项错误;希腊的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并非“导致”民主制度产生,所以C项错误;希腊政治文明不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所以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阿拉伯、古印度和巴勒斯坦都没有形成民主政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信息可知,雅典民主制度未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陪审团按照雅典通过的法律规定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并非不合法的审判;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雅典陪审团成员是否具备专业法律知识;D选项错误,当时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不是陪审法庭。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史诗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荷马,其代表作是《荷马史诗》,故选A。修昔底德和伯里克利均生活于古代雅典城邦的黄金时代,不属于早期代表人物,排除BD;史诗属于文学作品,希罗多德是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作品属于史籍,不是文学作品,排除C。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叙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公民必须要去参加大会,否则会受到处罚。这就说明在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积极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态度;D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
15.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将叙利亚地区的铜输送到埃及和两河流域”可以看出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A材料只有“赫梯人将叙利亚地区的铜输送到埃及和两河流域”,不能说明赫梯人商业活动范围广,故A项错误;B材料不体现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发展依赖赫梯人的商业活动,故B项错误;D材料不能看出埃及和两河流域资源乏,故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世界的帝国基本上都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对外扩张的潜能,故选A。没有证据显示游牧民族就必然具有对外扩张的特性,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故C项不是根源性因素,排除;D项为政治因素,并不是根源,排除。
17.【答案】B
【解析】材料中“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表明希腊文明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深受其他地区文明的影响,说明希腊文明具有包容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探讨的是希腊文明,不是世界文明,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东方文明比希腊文明先进,排除C项;希腊文明吸收其他文明成分,不属于民族性的体现,排除D项。
18.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波斯行省制度下,总督和军事首长相互牵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古代埃及等东方国家治国思路一致,故A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无法看出“政教合一”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行省制的作用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A。
19.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文明互相交流,故B正确;希腊文明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排除A;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征服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故选B。
20.【答案】C
【解析】亚历山大建立的新城成为了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表明亚历山大东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故C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建造新城,并未体现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故排除A;材料中未体现亚历山大的掠夺行为,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落后民族被侵占的必然性,故排除D。
21.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强调了古罗马奴隶制下的奴隶只是奴隶主玩乐的工具,斗兽场的角斗士随时面临生命的威胁,这反映了古罗马奴隶制下奴隶地位的低下与悲惨,故选B项。题干虽然反映了古罗马人喜好战斗,但无法由此一点就推断出其扩张就具有必然性,证据过于单薄,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奴隶生活的悲惨,而不是强调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矛盾是否会调和,故排除C项;D项与C项同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适应新的形式,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而不是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但自由民不包括奴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万民法由罗马政府设立,最高裁判官只是罗马政府用于处理案件设定的职位,故D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是一位地中海为核心,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统治范围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及意大利,故A正确;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不包括英国,故B错误;阿拉伯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以土耳其为核心的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24.【答案】A
【解析】马克思称颂斯巴达克是“一位伟大的统帅,高尚的品格,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故选A;大流士是波斯皇帝,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帝国国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排除BCD。
25.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西汉时期。当时中国的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到欧洲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大秦,罗马把中国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排除ACD。
二、非选择题
26. 【答案】史诗是口头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记录或严格的史学著作,因此史诗所讲的人物、地点、事件、文物、宫廷、战争和社会等一切都有许多想象、夸张和失实之处。但是,诗人所描述的毕竟是历史上或至少是传说中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所以史诗又必定有若干反映历史的和现实的真实因素。特别是对于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这种口传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属于口传史料,故感想可从口传史料的特有历史价值和局限性进行分析。首先,口传资料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诗人所描述的毕竟是历史上或至少是传说中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所以史诗又必定有若干反映历史的和现实的真实因素,特别是对于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这种口传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次,口传资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它不是历史记录或严格的史学著作,因此史诗所讲的人物、地点、事件、文物、宫廷、战争和社会等一切都有许多想象、夸张和失实之处,因此我们对口传资料的利用也要抱有审慎的姿态。
27. 【答案】 (1)征服战争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征服战争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朝代:西汉。当时作用: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速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后世影响: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解析】 (1)据“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可得出征服战争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据“亚历山大征服战争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可得出征服战争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据所学可知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其影响可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
28.【答案】(1)武力征服、商业活动
(2)原因:较为简单。做出贡献的人: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意义: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的交流;有利于大量文化遗产的保留。
【解析】(1)根据“希腊文化传播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得出武力征服、商业活动。
(2)原因:根据“简单的字母文字”得出较为简单。做出贡献的人:根据“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无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由罗马人向西传播,由拜占庭人向东传播”得出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意义:可从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的交流,有利于大量文化遗产的保留等角度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