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7 21:02:27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C 7.B 8.B 9.D 10.B
11.D 12.A 13.A 14.A 15.C
16.C 17.B 18.B 19.B 20.B
21.(1)特点:注重门当户对(门第观念浓厚);可用钱物弥补门望的不足;择婚时更看重祖先名望。(6分)
(2)变化:门第观念逐渐淡化(4分)
原因:士族制度(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市民阶层的壮大。(每点2分,共10分)
22.(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浅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6分)
表现:兴起救亡图存运动,进行政治变革(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4分)
(2)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4分)
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创造条件。(6分)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都是重要的史料。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
A.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 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D.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2.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 )
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 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
3.李斯曾上书秦王嬴政:“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结果,嬴政接受了李斯的主张。材料反映的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之一是( )
A.秦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的局面 B.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C.秦国广纳贤才 D.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的文献文字记录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5.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
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6.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7.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唐宋这一变化最 合理的解释是( )
A. 宋代与大唐相比,国力渐趋衰弱 B.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财政困窘
C. 宋代不重视城市建设,规划性差 D. 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威势凸显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①出现商人 ②商帮出现 ③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⑤东京、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9.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导致丝绸之路受阻
C.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D.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10.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支《萍洲可谈》
“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舟人命所系也。”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
C.宋代航海技术高度发达 D.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11.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2.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13.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14.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
1841年1月6日
贵州
1000
广东
1842年3月24日
甘肃
1000
浙江
1842年6月1日
山西
1000
江苏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15.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 《临时约法》( )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立法与行政没有分权
C.政体架构存在严重缺陷 D.有利于防止总统专权
16.1907年,日本4家轮船公司合并为日清轮船公司。从上海到汉口之间航行的日清公司载运量,在1919年四月份为5552吨,五月下降为2157吨,六月份只有37吨,某一次航行载客仅五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D.政局动荡不安制约商贸发展
17.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18.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19.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前期选后妃必要“妙择天下令族”。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嫁薛绍,薛绍兄妻们非贵族,武则天就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当时婚姻习俗中有“陪门财”“卖婚”的现象,即新贵与旧门攀亲,要花费巨额钱财,门望不够要给对方陪门财,如同卖婚。太宗时,“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尤被偃仰”。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宋代后妃出身简表(如下表):
注:三品以上为高级官僚;三品以下五品以上为中级官僚;五品以下九品以上为低级官僚
时期 后妃总数 出身高级官僚家庭者 所占比例 出身中级官僚家庭者 所占比例 出身低级官僚家庭着 所占比例 出身非官僚家庭者 所占比例
北宋 24 9 37.5% 3 12.5% 1 4.2% 11 45.8%
南宋 17 2 11.8% 1 5.9% 4 23.5% 10 58.8%
合计 41 11 26.8% 4 9.8% 5 12.2% 21 51.2%
                ——张邦炜教授在《宋代婚姻家族史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婚姻习俗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在婚姻观念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4分)
2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民族觉醒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主要影响。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