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1.3探索宇宙(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1.3探索宇宙(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6 18:50:02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三节 探索宇宙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难点:了解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盖天说
一、探索的历程
地心说:
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
古人对宇宙探索的历程
  哥白尼通过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即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日心说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改进,用来观察天体,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
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许多的科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同学们列举你知道的相关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主要成就。
1、结合课本上及课前收集的信息,谈谈现代人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活动
国际空间站
2、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和探月工程的成就。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升空。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要我国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的第三个载人航天器,首次进行了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011年11月3日,我国“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外太空成功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突破。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二、浩瀚的星空
活动3、谈谈你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结构的认识,与其他同学交流你的观点。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我们的太阳系
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形成的。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八大行星、至少六十六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我们的太阳系
水星距太阳最近,白天的温度可达400摄氏度,晚上则降到零下170摄氏度,水星表面没有大气层,所以被陨石撞出了很多的陨石坑(有环形山)。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水星
金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或太白金星。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金星
火星是一颗火红色星球。表面有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在砂砾遍地、荒凉沉寂的火星表面,遍布遭陨星袭击后因撞击形成的坑坑洼洼。它的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有固体岩石核心,而没有固体表面。表面充满液态氢。木星最显著特点是南半球有个颜色鲜艳的大红斑,它其实是木星大气层中一个大漩涡。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木星
土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表面有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是卫星最多的行星,它有美丽的光环。土星的光环主要是由冰屑和岩石的碎片、尘埃组成的。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土星
天王星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们居第三。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氦和大量的甲烷。天王星有美丽的光环 。
海王星和天王星类似,质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大气主要成份都是氢和氦,内部结构也极为相近。所以说海王星与天王星是一对孪生兄弟。
  距离太阳 (106千米) 半径(千米) (和地球的比值) 质量
(地球) 平均密度
(g/cm3)
太阳 697000 /109 332,800 1.410
水星 58 57910 / 0.38 0.05 5.43
金星 108 6052 / 0.95 0.89 5.25
地球 149.6 6378 / 1.00 1.00 5.52
火星 228 3398 / 0.53 0.11 3.95
木星 778 71492 / 11.0 318 1.33
土星 1430 60268 / 9.5 95 0.69
天王星 2870 25559 / 4.0 17 1.29
海王星 4496 24764 / 3.9 17 1.64
冥王星 5906 1160 / 0.18 0.002 2.03
哈雷慧星是最有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它因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准确地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
图 1986年1月的哈雷彗星
思考:下次哈雷慧星光临地球将 年。
2062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
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寻找外星生命
美国航空航天局专家透露,根据“旅行者1号”探测飞船
传回来的数据,目前这艘太空船已经飞抵了太阳系的
最边缘地区,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艘探访太阳系外星
际空间的“人类使者”。它将在浩渺的宇宙中一路航行,
不断向人类传递回此前从未探索过的陌生外太 空的信
息,直到2020年耗尽它的最后能量为止。它即将冲入
一个星际介质与太阳系内完全不同的未知领域。
飞出太阳系,探索宇宙
四、实践与总结
活动5、假设孙悟空一个跟头可翻10.8万里,即5.4×104km,织女星离地球约2.3×1014km,那么孙悟空要翻多少个跟头才能到达织女星?如果孙悟空每秒钟翻一个跟头,那么他要连续不停地翻多少年才能到达织女星?
宇宙空间奥秘无穷!
期待同学继续探究!(共13张PPT)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物质的组成
“四元素说”
水、火、
土、气
物质的组成
“五行说”
金、木、
水、火、土
物质的组成
物质组成

卢瑟福(英国)
(E.Rutherford,1871~1937)
汤姆孙——“枣糕”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
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枣糕模型
西瓜模型
电子
正电荷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1.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沿原来方向前进;
2. 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有的偏转超过90°,
极个别达到180°.
实验现象:
卢瑟福:“相当于一枚重磅炮弹去轰击一张薄纸,
炮弹竟然被纸片反弹了回来。”
推理与论证
问题2. 按照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分析:α粒子穿过
金箔,受到正电荷的作用力后,沿哪些方向前进
的可能性较大,最不可能沿哪些方向前进?
问题1. 与电子的碰撞会让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吗?
问题3. 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如何分布?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
原子中心
带正电
几乎集中全部质量
原子核
原子中心
带正电
几乎集中全部质量
电 子
带负电
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总结与梳理
2.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1.简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